杜英杰
日常生活中,我們端起水杯、盤子時要用到力,我們劃船時要用到力.我們跑步時要用到力,我們做飯切菜時也要用到力,這些我們都非常熟悉.那么究竟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性質(zhì).又有怎樣的作用效果?這些又讓我們感到陌生,下面讓我們一同走進力的世界吧.
力是什么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圖1、圖2,嘗試找出其中的共同特點,
通過觀察和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凡是討論力現(xiàn)象,總會涉及兩個物體:一個是施力的物體,一個是受力的物體,比如:運動員舉起杠鈴,運動員是施力物體,杠鈴是受力物體:推土機用力推土,推土機是施力物體,土是受力物體.物理學中,我們把物體之間的舉、推、托、拉、提、壓、排斥、吸引等都叫作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因此,力就是物體與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通常用字母“F”表示.
例1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甲對乙施力時,甲是施力物體,也是受力物體
B.只要有物體,力就能產(chǎn)生
C.力的產(chǎn)生離不開物體,但可以沒有受力物體
D.沒有物體,力也可以存在
解析:因為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所以甲給乙施加力時,也必然會受到乙對甲的作,用,即一個物體既是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A正確;力是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兩物體之間如果沒有相互作用,就沒有力產(chǎn)生,B錯誤;根據(jù)定義,力的產(chǎn)生必然需要兩個物體.一個為施力物體,另一個為受力物體,C錯誤;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脫離了物體自然也不能存在力,D錯誤.
答案:A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請同學們嘗試用手拍桌子、拉橡皮筋、提起我們的書包,體會一下施力與受力的感覺是怎樣的,
當我們用力拍桌子,給桌子一個力時.桌子也給了我們的手一個力,讓我們的手感覺疼痛;用力拉橡皮筋時,感覺橡皮筋也在拉我們的手:用力向上提書包時.感覺書包也在向下拉我們的手.大量現(xiàn)象表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例2人游泳時,使人前進的力是().
A.手臂劃動的力
B.手臂推水的力
C.水對手臂的推力
D.手和腳拍打水的力
解析:當人游泳想前進時,必然需要一個向前的力.因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力向后劃水才能得到水給的一個向前的推力,推動人前進.手臂劃動的力和手臂推水的力都是向后的.而手和腳拍打水顯然不會讓人前進.選C.
答案:C
力的單位
在物理學中,力的單位是牛頓,簡稱牛,用符號“N”表示.這是為了紀念英國科學家牛頓而命名的.
1N的力有多大呢?它大約相當于托起兩個雞蛋所用的力.生活中我們可以這樣感知它的大?。和衅鹨槐疚锢碚n本所用的力大約為1.5N,托起一瓶礦泉水所用的力大約為5N,提起一輛普通自行車所用的力大約有150N,抱起一名普通中學生所用的力大約為500N.
其他的還有:螞蟻的拉力大約為10-3N,普通小汽車的拉力大約為2000 N.我們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推力大約為6xl06N.
力的作用效果。
生活中處處都有力的現(xiàn)象,如果有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產(chǎn)生什么效果呢?
在射箭時(如圖3),我們用力拉弓,手給了弓一個力,弓就會變彎:我們用力拉一個彈簧,彈簧的長度就會伸長:用力捏一個礦泉水瓶子,瓶子就會變癟.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如果一個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物體的形狀就會發(fā)生改變,即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
在足球場上.用腳給足球施加力時(如圖4),足球的運動情況會發(fā)生變化.時而緩慢.時而停止,時而加速,時而運動方向發(fā)生改變,我們將這些情況統(tǒng)稱為足球的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所以,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
例3下列現(xiàn)象中,不能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是().
A.水平拋出的皮球成一條弧線落向地面
B.在足球場草坪上滾動的足球越滾越慢
C.從山上滾下的石塊越滾越快
D.用力拉弓.把弓拉彎
解析:水平拋出的皮球成一條弧線落向地面.皮球的運動方向和速度大小都在發(fā)生變化,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A不符合題意:足球在草坪上滾動得越來越慢,速度在逐漸減小,運動狀態(tài)在不斷改變,B不符合題意:石塊從山上滾下越來越快,速度在逐漸增大,運動狀態(tài)也在改變,C不符合題意;用力拉弓,把弓拉彎,這是物體形狀的改變,說明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D符合題意,
答案:D
學即用,練一練:
用繩系著水桶把井水提上來,提拉繩子時手受到豎直向下的力的作用,這個力的施力物體是().
A.地球 B.水桶 C.繩子 D.手
參考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