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慶喜,趙艷玲,王翠翠(衡水學院 . 黨委;. 法政學院; . 外國語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考
宋慶喜a,趙艷玲b,王翠翠c
(衡水學院 a. 黨委;b. 法?
政學院; c. 外國語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高校是思想文化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陣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理應成為高校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當前文化思想的多元化、網(wǎng)絡時代的教育無中心特征、西方腐朽思想的侵入,以及高校思政理論課脫離實際、教學方式單一等,是高校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障礙.將互聯(lián)網(wǎng)+與高校核心價值觀教育相結合,將傳統(tǒng)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發(fā)揮教師的道德楷模和道德引領作用,大力開展社會服務實踐活動,能有效促進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互聯(lián)網(wǎng)+;校園文化;師德師風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理論體系的價值表達,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價值引領和精神支撐.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題,黨的十七大提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樣化社會思潮并且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任務,到黨的十八大“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對核心價值觀的明確界定和表達,再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的通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一直是政界學界持續(xù)關注的熱點課題.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做好高校宣傳思想工作,加強高校意識形態(tài)陣地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一項利國利民的戰(zhàn)略工程、固本工程、鑄魂工程.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育人的全過程,幫助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關系到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和健康成長,關系到黨和國家事業(yè)的成敗.高校各部門、各組織要深刻認識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性,準確分析把握當前高校核心價值觀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阻力,認真研究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對策和方法.筆者認為,當前高校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教育工作,應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培養(yǎng)心智健全的德才兼?zhèn)渲?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受到高校普遍重視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認,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和不利因素.如,社會轉(zhuǎn)型和變遷過程中不可避免出現(xiàn)的文化和思想的多元化,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培育產(chǎn)生不利影響;馬克思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和地位受到強烈沖擊;不良社會思潮,如經(jīng)濟決定論、金錢至上和利益至上的消極觀念,構成了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的不利的精神生態(tài)環(huán)境,為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造成一定困難.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以其不可控、傳播速度快和無中心性,對青年人價值觀形成發(fā)揮著越來越明顯的作用,成為不可忽視的一大問題.
互聯(lián)網(wǎng)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互聯(lián)網(wǎng)的不確定性、無中心特點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年青的大學生群體,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比較強,他們的價值觀容易受到大眾傳媒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和感染.如果我們能利用好微信、博客、微博等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掌握網(wǎng)絡的話語權和主動權,那么網(wǎng)絡就能為我們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提供便利.反之,如果網(wǎng)絡監(jiān)管跟不上發(fā)展步伐,網(wǎng)絡道德教育和網(wǎng)絡法律法規(guī)建設滯后或不完善,由于大學生思想認知水平和道德認知不夠成熟,很可能被一些負面觀點和信息所誤導,如“政治無用論”“思想政治教育洗腦論”等錯誤認識,很容易使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冷漠、反感、逆反甚至抵觸情緒,成為我們進行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阻力.如何將“互聯(lián)網(wǎng)+”與高校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利用好網(wǎng)絡開展宣傳、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高校工作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目前我國每一所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園網(wǎng)站.搞好校園網(wǎng)絡建設,使之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發(fā)揮積極的重要作用,是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這一方面仍有許多空間尚待挖掘.比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依托校園網(wǎng),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專欄和主頁,為學生提供資源豐富知識理論服務和信息檢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網(wǎng)站,可以開辟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專欄、國學經(jīng)典專欄.使大學生可以隨時在網(wǎng)上查閱馬列經(jīng)典著作、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典籍和中外歷史名著,用先進文化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此外,還可以開辟“身邊的感人故事”專欄,讓同學們講講親身經(jīng)歷的感人的道德故事,傳播良善;開辟校園之星、先進同學的優(yōu)秀事跡的人物報道專欄;開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舉辦的相關活動的新聞報道專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論文或個人的學習心得和感悟?qū)?此外,還可以通過高校的校園活動、校園環(huán)境設計來實現(xiàn)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如:校園雕塑、教室文化、食堂文化、宿舍文化建設,等等.
高校應該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這一平臺大力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生活、學習的各環(huán)節(jié)當中.還可以通過建立各專業(yè)或班級微信平臺,發(fā)表中國傳統(tǒng)美德教育的文章,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熏陶.總之,與時俱進,利用好網(wǎng)絡這一現(xiàn)代化教育平臺,是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在要求和現(xiàn)實需要.
“物質(zhì)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zhì)載體,而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重點,尤其是包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nèi)涵的物質(zhì)文化更為重要”[1].校園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對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樹立具有潤物無聲的隱形教育和熏陶作用,理應受到高度重視,成為高校引導和推動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方式之一.
把傳統(tǒng)文化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可以起到潤物無聲、立德樹人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12個詞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傳統(tǒng)美德是一脈相承的.從文化認同感角度來說,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接受.具體而言,可以通過傳統(tǒng)文化講壇、地方傳統(tǒng)文化“潤”校園、地方歷史文化名人展、地方史和地方文化研究所等多種形式,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效融入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如,衡水學院在全校開展了“傳統(tǒng)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系列活動以傳承和保護傳統(tǒng)文化為抓手,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和落腳點.通過“董子文化百題知識大賽”、衡水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進校園、校園文化墻的制作、“將身邊的美留住”為主題的視頻作品征集大賽等活動,同學們對衡水木刻法帖文化、安樂秧歌、冀派內(nèi)畫、武強木版年畫等衡水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豐富的特色文化有了進一步了解,對董子的和諧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以上各種活動,將傳統(tǒng)文化滲透到校園物質(zhì)文化、校園觀念文化、校園行為文化建設中,以“真善美”的內(nèi)涵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讓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實現(xiàn)利用傳統(tǒng)文化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
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是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載體之一.校園內(nèi)舉辦的各類活動,通過弘揚和倡導、獎勵先進人物事跡,對學生價值觀培育和行為養(yǎng)成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如衡水學院舉辦的校園文化墻的設計比賽、校園之星評比、最美校園故事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在大學生群體當中樹立自強、文明、勤學的榜樣,將“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浸透其中,讓大學生從身邊的榜樣身上學到精神力量.激勵學生勤奮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能力和文明修養(yǎng),爭當具有自立自強精神的當代大學生.再比如,高??梢砸劳形逅那嗄旯?jié)、七一建黨節(jié)、八一建軍節(jié)舉辦系列活動,以展現(xiàn)我國、我黨、我軍走過的光輝歷程與取得的輝煌成就,使大學生了解我國的建國歷史、黨的發(fā)展歷史和軍事國防力量的發(fā)展歷程,激發(fā)大學生民族自豪感與愛國熱忱,堅定大學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2].
充分發(fā)揮校園媒體作用,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學校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陣地,教育者和管理者應引導學生沿著積極健康的方向發(fā)展.學校報紙社刊、廣播電臺、宣傳櫥窗等,具有宣傳教育的廣泛性和普遍性,在大學生群體中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在大學校園中宣傳和普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著重依靠校園媒體作為重要平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宣傳貫穿到校園媒體日常的宣傳報道中,能有效推動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
高校校園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滲透力和熏陶作用,應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導向作用,將核心價值觀元素融入高校環(huán)境建設和物質(zhì)設計中,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思想和精髓不斷融入到各種校園活動當中,使大學生在參加校園活動的過程中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熏陶和洗禮.
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內(nèi)容落后于時代發(fā)展,理論脫離實際,教師自身修養(yǎng)不夠或行為失范,也是當前高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阻力和消極影響因素.如何培養(yǎng)合格的、全面發(fā)展的、政治素質(zhì)過硬的人才,如何讓核心價值觀進課堂進教材、入腦入心,是一個關系到高校育人的方方面面的復雜問題;如何做好師德師風建設,發(fā)揮廣大教職工的行為示范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貫穿于管理育人、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的各環(huán)節(jié)中,是高校工作的重點課題.
“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是保證高校沿著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以及高校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與接班人最直接的教育者和實施者”[3].一支信仰堅定、作風優(yōu)良、敬業(yè)愛生、素質(zhì)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對于大學生社會主義價值核心價值觀培育至關重要.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yǎng)和教育,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鑄魂工程、固本工程.而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高校教師應通過教育教學、自身修養(yǎng)和專業(yè)研究、以身作則等方面發(fā)揮道德示范作用.
首先,高校教師可利用學術研究和教學的條件優(yōu)勢,積極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在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涵挖掘、理論闡釋、實踐要求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教師要在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堅持“總體融入,結合教材,德育為本”的原則,將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滲透其中,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社會現(xiàn)象和改革發(fā)展中遇到的現(xiàn)實問題,指導學生追崇那些富有奉獻精神、富有現(xiàn)實關懷、富有救世情懷的價值理念,扣好“人生第一顆扣子”.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其次,教師還要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弘揚者和積極踐行者的典范.“道不可坐論,德不能空談.于實處用力,從知行合一上下工夫,核心價值觀才能內(nèi)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4].教師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導者,其思想觀念和行為對學生價值觀的培育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高校教職工既要做學問之師,又要做品行之師,要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自覺踐行核心價值觀,起到道德示范引領作用.以核心價值觀引領和教育廣大學生,高校教師自身首先必須深信不疑,以身作則.即習近平總書記所講,教師自身首先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培養(yǎng)世界眼光和時代精神,增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使命感、責任感.為此,高校教師必須注重自我養(yǎng)成教育,自覺將核心價值觀融入日常工作活動和一言一行中,做踐行核心價值觀的先行者.教師應自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引導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重要理論問題和社會現(xiàn)象,堅信馬克思主義是當前最能反映客觀事物的本質(zhì)規(guī)律、最能揭示客觀真理、符合客觀實際的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廣大教師要潛心治學,傾心育人,以淵博的學識魅力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真正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觀念和認識來源于實踐,實踐是認識和觀念形成的直接原因.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人的觀念的形成,主要不是理論灌輸過程,而是一個社會實踐的過程.學生的價值觀、道德觀念、思想修養(yǎng)的形成和培育固然離不開理論說教,但是,社會實踐,尤其是社會服務活動,是學生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關鍵一環(huán).因此,高校必須高度重視在學生中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服務活動,大力加強實踐教學,這是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方面,通過組織學生參與一些校外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更加接地氣,更深入地了解國家和社會實際情況;通過深入人民群眾中,親臨現(xiàn)場,親身感受到社會的復雜性和特殊性;“從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fā),使思想得到升華,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強,專業(yè)技能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5].例如,利用寒暑期組織學生開展“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城市大學生深入農(nóng)村和社區(qū),參與勞動,開展服務.社會實踐小分隊可以充分發(fā)揮和利用自己的專業(yè)優(yōu)勢和技能,為農(nóng)村農(nóng)民和社區(qū)居民進行諸如家電維修、學生輔導、農(nóng)業(yè)咨詢、科技輔導、健康知識普及等活動,盡己所能為群眾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在實踐中感知助人為樂的精神,體會勞動幸福感,培養(yǎng)與人為善的素質(zhì),形成“勞動光榮,好逸惡勞可恥”的道德觀念;依托一些主題節(jié)日開展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如3月15日“國際消費者權益日”,開展“3·15消費者權益宣傳活動”,12月4日全國法制宣傳日,開展“12·4法律宣傳日”.衡水學院法政學院大學生每年利用老人節(jié)、重陽節(jié)等節(jié)假日,到敬老院慰問鰥寡孤獨老人,他們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特色和特長,為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務活動,增強大學生對所學專業(yè)的認同感,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自尊自信.
總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是一項復雜、系統(tǒng)的工程,要求高校黨建部門、宣傳部門、教學和管理部門等,共同用力,開展“大合唱”,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 張晏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漳州:閩南師范大學,2013:24.
[2]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
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13. [3] 范雍.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3:15.
[4]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1). [5] 周古月.當代大學生對社會立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現(xiàn)狀及教育對策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4:42.
(責任編校:李建明 英文校對:李玉玲)
Thoughts on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ONG Qingxia, ZHAO Yanlingb, WANG Cuicuic
(a. Party committee, b.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s, c.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ngshui University,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College is an important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The educ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should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main obstacles of the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core values are the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pluralism, noncenter education features in the era of network,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decadent ideas, as well as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ivorced from reality and the single teaching method.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be effectively promo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Internet plus and the education of core values,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teachers’ playing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moral model and guide and vigorously carrying out social service activiti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ternet +; campus culture; teachers' morality
10.3969/j.issn.1673-2065.2016.04.020
G641
A
1673-2065(2016)04-0084-04
2016-04-12
河北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十二五項目(1402062)
宋慶喜(1964-),男,河北棗強人,衡水學院黨委常委,高級政工師.
趙艷玲(1969-),女,河北饒陽人,衡水學院法政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