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紅麗,宋 巍,2,郝志峰,張云艷,盧永鏢
(1 廣東工業(yè)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2 廣東工業(yè)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6;3 上??萍即髮W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上海 201210)
?
提高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課程報告”教學形式初探*
溫紅麗1,宋 巍1,2,郝志峰1,張云艷3,盧永鏢1
(1 廣東工業(yè)大學輕工化工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2 廣東工業(yè)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廣東 廣州 510006;3 上??萍即髮W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上海 201210)
在面向大學本科一年級學生開設的《工程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隨機選取某高校土木工程專業(yè)一年級學生98人的班級,引入國外教育中的“課程報告”教學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與教學主要內(nèi)容相關的主題報告并作口頭匯報,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撰寫報告的能力等。
自主學習;課程報告;大學生
教育不僅要通過老師將知識傳遞給學生,而且關鍵在于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并通過內(nèi)化的知識轉化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學生大多作為知識的接受體而較少有機會充分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因此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其它各種相關的基本能力難以得到較大提升;而作為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程的主要考核形式之一的書面考試,也難以全面反映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目前國外教育中比較常見和成熟的課程教學,是采取以老師講授核心課程內(nèi)容,同時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與教學主要內(nèi)容相關的“課程報告”并作口頭匯報的形式?!罢n程報告”教學形式的突出特點是學生在課程教學活動中的高度參與性,開展該形式的教學活動能達到對學生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創(chuàng)新思維、團隊合作、寫作和口頭表達等能力的培養(yǎng)[1-3]?;谀壳皣鴥?nèi)教育中存在的前述問題,作者在面向某高校大學一年級學生開設的《工程化學》課程教學
過程中,隨機選取土木工程專業(yè)學生98人的教學班級,引入國外教育中“課程報告”教學形式,初步探索開展該教學形式對促進教學效果和提升學生多方面能力的作用。
《工程化學》是高等工程院校非化學化工類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工程化學以化學熱力學基礎理論和物質結構理論為主線,密切聯(lián)系現(xiàn)代工程技術中遇到的化學問題,包括材料的選擇和壽命、環(huán)境的污染與保護、能源的開發(fā)與利用、信息傳遞、生命科學發(fā)展等,深入淺出地介紹有現(xiàn)實應用價值和有潛在應用價值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該課程的教學目的是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使其具備用化學觀念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掌握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熟悉其在工程技術實際中的應用。
在《工程化學》課程教學中,“課程報告”教學形式主要包括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
① 課程教學準備階段,主講老師一方面基于化學在工程技術上的應用,另一方面結合當前的學術前沿,再者結合學生的專業(yè),提出一系列與教學核心內(nèi)容相關的主題,如碳納米管,太陽能電池,有機玻璃,工業(yè)廢水及治理,汽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的污染及其防治方法,海水淡化,天然氣,金屬玻璃,城市污水及治理,有機離子交換材料,水(的結構),溫室氣體,彩色電視用發(fā)光材料,分子篩,裝修時如何防止甲醛超標,活性炭纖維的開發(fā)和利用,基因工程,新型建筑節(jié)能材料,聚苯乙烯廢塑料的化學回收等[4-5];
② 課程教學初期階段,教師將教學班級的學生分組(3~5人/組),并提供給學生課程報告的主題,要求學生在課程學習前期階段選定課程報告主題;
③ 課程教學中期階段,教師要求學習小組按所選取主題深入自學,并按要求制作報告PPT,且在指定日期前將電子版發(fā)給老師。教師審閱并提出改進意見后反饋給學習小組;
④ 課程教學末期階段,教師對學習小組的主題學習進行考核,要求小組推選一名成員將主題學習成果向該課程的教學班級做口頭匯報,報告順序由抽簽決定;并且每一個報告小組都對應一個提問小組,提問小組在報告結束后應就報告內(nèi)容做針對性提問。
本次引入“課程報告”教學形式,使《工程化學》課程教學達到良好效果,表現(xiàn)在如下三個方面:
(1) 學生小組進行主題學習,將學生的自主學習環(huán)節(jié)充分融入到教學過程,并且通過小組成員共同完成主題報告來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和撰寫報告的能力。其中主題分別為“汽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的污染及其防治方法”、“海水淡化”及“新型建筑節(jié)能材料”等課程報告的PPT制作精致。
(2) 學習小組口頭匯報環(huán)節(jié),提供給各小組一個交流主題學習結果的平臺。具體反饋出如下三個方面良好成效:
①學習小組將學習成果進行展示與講解,培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口頭表達能力。各小組報告人在報告過程中,講解思路清晰,聲音洪亮,表達自如,其中主題分別為“汽車尾氣排放對大氣的污染及其防治方法”、“海水淡化”及“新型建筑節(jié)能材料”課程報告的講解引人入勝;
②促進同學之間的學習(專業(yè)知識及能力)交流。每一小組通過聽其他小組的專題匯報,能夠攝取另19個主題的專題知識,大大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通過觀看來自于朋輩的各組報告展示,能使學生達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如報告制作技術、口頭匯報能力等;
③設立口頭匯報環(huán)節(jié)的必須提問階段,對報告人和提問人都具有正向促進作用。首先,各組報告人及組員均能針對聽眾問題給出滿意的答復,反映出學習小組對報告主題的深入學習和良好理解;其次,設立學生聽眾必須提問階段,不僅能促進學生聽眾對報告內(nèi)容的關注,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因為在聽的過程中,聽眾學生需要不斷的提出新的質疑點。前六組報告均是聽眾學生被要求提問,之后的報告中,非??上驳某霈F(xiàn)了學生的自發(fā)提問。再次,聽眾學生的提問,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促進自主學習的內(nèi)動力。
(3) 讓學生在課外學習中拓展了化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這些主題學習中能有意識地運用化學觀點去思考、認識和解決問題,并能把這種化學意識運用于今后的工作實踐中,這對于工科學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首先,很多小組在制作報告的時候更多關注了報告內(nèi)容,而對口頭報告的時間要求(教師設置8分鐘/組的口頭報告要求)意識不強,這是對今后開展“課程報告”教學形式應注意的問題。參加本次課程授課的學生人數(shù)有98人,總共有20個學習小組(每組3~5人)。20個小組的口頭匯報所花時間,超出教學計劃時間,但是為了鼓勵學生參與該教學形式的積極性,主講老師特意給學生增補了2小時的課,保證每個小組都有充分的時間在課堂上將本組主題學習結果做口頭匯報。
其次,建議班級授課人數(shù)約為60人,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再次,為了確保學生協(xié)作能力的培養(yǎng),建議口頭報告階段要求小組成員各講解報告中一部分,從而在組員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小組主題學習結果匯報。
在面向大學一年級學生開設的《工程化學》課程教學過程中,隨機選取某高校土木工程專業(yè)一年級學生98人的教學班級,采取以老師講授核心課程內(nèi)容、同時引入國外教育中的“課程報告”教學形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與教學主要內(nèi)容相關的主題報告并作口頭匯報,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同時培養(yǎng)和鍛煉了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及撰寫報告的能力等。
“課程報告”教學形式是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多方面能力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在國內(nèi)的教學活動中,“課程報告”教學形式比較少見,值得推廣。因為該形式的教學,不僅能夠促進教與學的高度融合,達到良好教學效果,而且使教學的目的回歸教育本質,即實現(xiàn)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其中學生自學能力得到極大提高,現(xiàn)代化人才必備的其他基本素質,如學生良好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及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等,也一并在該種教學形式中得到培養(yǎng)。
[1] 劉暢.學生自主學習探索[J].教育研究,2014(7):131-135,159.
[2] 陸源,厲旭云,葉治國,等.自主學習、自主實驗、自主創(chuàng)新教學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6):11-16.
[3] 林眾,馮瑞琴,羅良.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實質及其關系[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30-36.
[4] 王曉丹,肖雪,宿輝,等.工程化學理論和實踐課程改革的探索與思考[J].廣州化工,2016,44(9):192-193.
[5] 李穎,劉松琴.工程化學教學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探討[J].大學化學,2011,26(4):42-44.
Exploration of “Course Report” Teaching on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WENHong-li1,SONGWei1,2,HAOZhi-feng1,ZHANGYun-yan3,LUYong-biao1
(1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Light Industr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6; 2 Analysis & Testing Center,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06;3 School of Phys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Tech University, Shanghai 201210, China)
In teaching process ofEngineeringChemistrycourse opened for grade one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students, a class including 98 students majored in Civil Engineering was randomly selected, the “course report” teaching style normally used in teaching of abroad university was introduced, and the group students were required to corporate for completing the group report with topic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ain teaching content and conducting the group oral presentation. The teaching effec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was fully inspired, self-learning ability wa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students’ knowledge had been greatly expanded, while students’ abilities including cooperation,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writing had all been improved.
self-learning; course report; university student
廣東工業(yè)大學2015年度校級教改項目;廣東工業(yè)大學2016年度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No:xj201611845077)。
溫紅麗(1978-),女,副教授,主要從事無機化學教學及無機功能材料研究。
G642.0
A
1001-9677(2016)020-01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