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萍,席曉青,莊小清,鄭春花,陳娉婷,盧振瀟
(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外國語學院, 福建福清350300)
?
生態(tài)語言學視域下的環(huán)境演講語篇批評分析
吳萍萍,席曉青,莊小清,鄭春花,陳娉婷,盧振瀟
(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外國語學院, 福建福清350300)
[摘 要]隨著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惡化,人們越來越渴望有和諧健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以韓禮德的生態(tài)語言學思想為依托,選取奧巴馬2013年在喬治城大學所作的演講為語料,從生態(tài)語言學的角度,對所選語料進行批評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演講者在不斷宣揚保護環(huán)境的各項措施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中操縱著聽眾的判斷;希望通過分析能有助于我們提高評閱性閱讀能力。
[關鍵詞]生態(tài)批評; 污染; 環(huán)境; 評閱性閱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正發(fā)生著具大的改變。各種快捷的交通方式取代了傳統(tǒng)的步行和馬車;精美的面料取代了手工粗布;而許多的食品也被轉基因食品所取代。然而,這些在為人們提供了極大生活便利和物質享受的同時,也付出了污染環(huán)境的沉重代價。近年來碳污染日益嚴重,臭氧層受到破壞,北極冰層正在融化,全球氣候正在逐漸變暖。針對這一現(xiàn)象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于2013年6月25日在華盛頓的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作了一場以氣候改變(President Obama’s Climate Change Speech)為主題演講。在此之所以選取該語篇是因為該演講是面對大學學生,作為總統(tǒng)的講話,必然對學生產(chǎn)生重大的影響。作者試圖從生態(tài)語言學的角度對該語篇進行批評話語分析,并希望通過分析使聽眾(學生們)能自主識別語篇中意識形態(tài)的操縱,提高評閱性閱讀能力。
最早提出“語言生態(tài)“(language ecology)概念的是美國斯坦福大學的E.Haugen(1971)。他在《語言生態(tài)學》(The Ecology of Language)的講座中提出要“研究任何特定語言與環(huán)境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Haugen1972).后來韓禮德在1990年希臘Thessaloniki的國際語言學大會(AILA)上也強調:“生態(tài)問題的解決不僅屬于生物學家和物理學家,也屬于應用語言學界“(Halliday 1990)。他認為許多語言中的語法結構體現(xiàn)了增長主義(growthism)和等級主義(classism),這些都不利于環(huán)境的保護。語言中的許多結構或語言現(xiàn)象使得人們認為自然資源的無限性,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同樣,人類的特權性也在許多語言系統(tǒng)結構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自韓禮德的觀點提出之后,生態(tài)語言學逐漸成為一門獨立的新學科。這一學科將生態(tài)學與語言學相結合起來,人們嘗試著將語言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相結合,找出更好的保護環(huán)境的方法。隨著上世紀70年代,全球環(huán)境的惡化促使語言學家更加重視從語言的角度來解決環(huán)境問題,并試圖從語言的角度喚起人們的環(huán)境意識,樹立環(huán)保理念。本文將從語言中的名詞化現(xiàn)象、施事的轉換和語言結構等方面,探討語言對人們環(huán)境保護觀念的影響。
“所有詞類的詞都可以通過名詞化而被當作名詞來使用“(Bassmannn 1996:327)。名詞化現(xiàn)象不僅是指從動詞、形容詞派生出名詞,而且還指從一個名詞派生出另一個名詞。從語義的角度來看,那些從動詞派生出來的名詞不僅具有名詞的特征,而且也具有動態(tài)動詞的特征。但如果由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轉變?yōu)橐粋€名詞或名詞短語,勢必引發(fā)其它成分的相應變化,甚至引發(fā)語義的改變。如下例:
例1.Developing nations with some of the fastest-rising levels of carbon pollution are going to have to take action to meet this challenge alongside us.(President Obama’s speech in 2013)
例1中演講者把Levels of carbon pollution is rising fast變成了一個名詞短語(the fastestrising levels of carbon pollution)修飾另一個名詞詞組(the developing nations)。整個小句通過名詞化形成的名詞短語(Developing nations with some of the fastest-rising levels of carbon pollution)又在句中充當了主語。在小句層面上,名詞化過程涉及了小句中所有成分的重新組合,而這組合帶來了語法特征的變化,即語法結構的變化,引起語義的變化。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本句中通過語法結構的變化使得演講者把“事件的過程“描述為已完成的“事件狀態(tài)“。似乎碳污染加劇惡化是由發(fā)展中國家引起的,跟自己沒有關系。再看下例:
例2.We’ve also intensified our climate cooperation with major emerging economies like India and Brazil and China……It’s a significant step in the reduction of carbon emission.(Applause)
例3.Since 2006,no country on Earth has reduced its total carbon pollution by as m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奧巴馬的整個演講語篇都用動詞(reduce)來表達“減少碳污染“(如例3),以此強調美國在減少碳污染方面是有行動力的。但當講到與其他國家合作共同努力減少碳污染時,演講者卻改變了語法結構用了名詞化詞組(如例2)?!皽p少“(reduce)一詞經(jīng)過名詞化后變成reduction,語法結構的變化勢必會語義上的相應變化。這時“動作者“地位降低,事件的過程變成了事件狀態(tài)。以此演講者不知不覺地引導聽眾認為美國已經(jīng)是處于“努力減少碳污染的狀態(tài)中“,為此,引發(fā)掌聲一片。
韓禮德(1994:95-96)在功能語法中把“人們在現(xiàn)實中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分成若干個過程(process)“,即通過經(jīng)驗將語法進行范疇化。其中物質過程(material process)表示人們做某事的過程,由三個部分構成:“動作者(actor)“+“過程(process)“+“目標(goal)“。三者構成一個小句,其中“過程“為小句的中心?!皠幼髡摺跋喈斢趥鹘y(tǒng)的語法中的施事,“目標“相當于傳統(tǒng)語法中的受事。整個小句通過“過程“來表達動作者(施事者)與目標(受事者)關系。說者可以通過強化或弱化施事,或轉換施事和受事的關系來表達說者的態(tài)度。Fairclough(1989: 50)例舉了這樣一例:
例4.Middlebarrow Quarry were still causing problems by shedding stones on their journey through Warton village….
這篇有關采石場運貨車沿途灑落石頭污染環(huán)境的報道。這里“運貨車“是施事者,似乎肇事者是運貨車,因此我們很難對某一具體的管理部分問責,也很難辨清環(huán)境問題的直接原因。眾所周知,“運貨車“只有在人的操縱下才能實行某一動作?,F(xiàn)實中類似的例子很多,使得很多危害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有關部門無法問責,導致許多人在不知不覺中破壞著生態(tài)環(huán)境??梢?這些語言對人類行為起著無形的作用。“這些隱性的人類經(jīng)驗正在指導人類的行為,是參與構建現(xiàn)實的方式。“(辛志英,黃國文2013)再看下例:
例5.The plan I’m announcing today will help us double again our energy from wind and sun.
例6.A low-carbon,clean energy economy can be an engine of growth or decades to come.And I want America to build that engine.I want America to build that future.
例7.Developing countries are using more and more energy,and tens of millions of people entering a global middle class naturally want to buy cars and air-conditioners of their own, just like us.
例5中,演講者并未用“a plan“等模糊詞將施事一帶而過,而是用“the plan“來凸顯施事,后面還跟了一個定語從修飾該名詞,確指“我今天講的計劃“。在此演講者通過凸顯施事讓人們意識到這是怎樣的一個計劃。同樣例6也采用了轉換施事的表達法,在此演講者將A lowcarbon,clean energy economy放在施事的位置,以達到凸顯的目的,強調美國將要建設這種低碳、干凈能源。例7中,我們看見,“發(fā)展中國家(developing countries)“成了施事者,正因為是這些國家使用了更多的能源,因而也就制造了更多的“碳污染“,而不是美國。演講者通過悄然轉換施事,讓聽者認為美國正在為環(huán)境保護作出各種努力,從而與環(huán)境污染撇清了關系。
韓禮德(1990)認為許多語言系統(tǒng)都體現(xiàn)了資源的無限性和人類的特權性,而這些都使得人們在不知不覺中破壞著生態(tài)環(huán)境。他認為發(fā)生在自然環(huán)境中緩慢的變化也反映在語言中。比如大片的森林比小片好,經(jīng)濟增長比降低好,情緒高比情緒低好等,這些都影響和構成著人們的思維和世界觀,反映在語言中有許多大小、高低、長短、好壞等詞,而幾乎所有語言都把高度詞作為衡量標準。如我們常說“經(jīng)濟增長多快“,而不說“增長多慢“??聪吕?
例8.Western wildfires scorched an area larger than the state of Maryland.
例9.Though all America’s carbon pollution fell last year,global carbon pollution rose to a record high.
生態(tài)語言學中的等級主義是指語言中的一些現(xiàn)象分為兩級,即人類和非人類,有意識的和無意識的。上兩例中scorched和fell,rose這三個動詞的主語分別是大火災和碳污染,用“非人類“的名詞作主語,給人一種印象,這些災難和污染是非人為的,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例9,似乎暗示由于美國管理得好,去年全美的碳污染下降,而與之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碳污染卻上升到一個歷史的高度。演講者以此進一步證明美國政府在保護環(huán)境污染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語言不是外在的,語言表達思維。說者可以通過各種語言方式來表達觀點,也可以此來操縱聽者的對事物的認知。我們應當透過表面的語言讀懂語篇中真實內(nèi)涵,使我們有正確的判斷事物的能力。本文從生態(tài)語言學的視角對奧巴馬的有關氣候改變演講進行批評話語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演講者在宣揚政策的同時,也通過名詞化結構、轉換施事和語言等級主義思想來有意無意地引導著人們對事物的看法。作者希望通過分析能有助于讀者有自主辨識能力,提升對環(huán)境語篇的認知能力。
參考文獻:
[1] Bassmann H.Routledge Dictionary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Z].London:Routledge,1996.
[2] Fairclough 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Longman,1989.
[3] Haugen E.The ecology of language[A].in Fill A and P.Mülhausler(eds.).The Ecolinguistics Reader:Language,Ecology and Environment[C].London and New York.Continuum,2001:57-66.
[4] Halliday,M.A.K.New ways of meaning: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J].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0(6):7-36.
[5]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 mar(second edition)[M].London:Ed ward Arnold,1994.
[6] 辛志英,黃國文.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與生態(tài)話語分析[J].外語教學,2013(3):7-10.
[作者簡介]吳萍萍(1992-),女,泉州惠安人,研究方向為語言學、語篇分析,電話:15705966073。
[基金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10394013);福建省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10394013)
[收稿日期]2016-01-25
DOI:10.3969/j.issn.1671-4733.2016.01.018
[中圖分類號]H0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733(2016)01-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