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興艷
(江蘇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 淮安 223003)
灌輸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原則。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論依據。隨著世界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信息技術不斷提高,網絡媒體也隨之飛速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面對新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的變化,高校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不斷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武裝大學生頭腦,占領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陣地,保證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和信息網絡化的迅猛發(fā)展,我國文化領域必然由單一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由一枝獨秀走向百家爭鳴。在這多元文化相互碰撞沖突的形勢下,高等院校仍然是不同意識形態(tài)爭奪廣大青年的前沿陣地,是馬克思主義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想激烈交鋒的匯聚地?!盵1]思想陣地社會主義不去占領,資本主義就會去占領。在此情況下,高校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
從國際環(huán)境來看,隨著中國國際實力的增強,西方國家一方面在拋出“中國威脅論”的同時,另一方面,從來沒有停止過對我國實行和平演變。尤其是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西方某些國家通過電視、電影、廣播、書刊、網絡等途徑,無孔不入地向我國灌輸資產階級的價值觀念,甚至歪曲和捏造事實,夸大社會主義國家的“陰暗面”用以動搖學生對社會主義的信心。
從國內環(huán)境來看,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建設發(fā)展的新階段,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生的思想觀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如貧富差距問題、黨內少數領導干部貪污腐敗問題、市場經濟重利輕義現象、人情冷漠現象等,導致學生會出現思想困惑,價值觀模糊的情況。面對這些思想困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對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理論,宣揚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大力宣傳優(yōu)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跡,弘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給學生以正能量的灌輸。
高校學生相對初中生、高中生及社會上其他群體來講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特殊一:“90后”的年齡特點,易接受新鮮事物,但鑒別能力差?!?0后”大學生,正值青春煥發(fā)、朝氣蓬勃的階段,對新事物具有極強的接受能力,喜歡追求時尚和新潮。尤其這一年代的學生基本上都是玩著手機,看著電腦長大的。網絡給學生們帶來新鮮刺激的同時,也有一些負面信息。面對網上海量信息,學生的選擇鑒別能力差,良莠不分,容易迷失方向。比如無意的轉發(fā)微信或評價,就有可能成為謠言的傳播者。
特殊二:理想信念薄弱,政治觀不穩(wěn)定,但不乏理性愛國。筆者曾經在課堂上以“我的理想”讓學生自由討論。有的男同學說他的理想就是早點退休;有的女同學說她的理想就是在家?guī)Ш⒆幼鲲?。大學生應該是最有理想、最有拼搏精神的一代,可是現在有些學生胸無大志,不思進取,生活沒有目標,這對個人發(fā)展和祖國的進步都是不利的。但是同時同學們又都是愛國的,他們?yōu)樽鎳膹姶?、國家的富強感到驕傲,當面對地震等災害的時候,對國家命運感到擔憂和關切,并且希望有機會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特殊三:社會不公平現象造成的誠信缺失。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的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了一些不公平的現象,給大學生造成不良的影響。學生在校期間也存在誠信缺失的情況,比如考試作弊、成績弄虛作假等行為,還有的大學生存在在校期間貸款,畢業(yè)之后不還貸款的現象。
針對學生的這些特點,必須給學生以正面的灌輸,正面的引導,多宣傳社會的正能量,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能夠正確上網,分辨虛假信息,養(yǎng)成誠信的習慣。同時大學生具有的影響和宣傳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他們不但自己學習馬克思主義,還會通過自身的行動影響自己身邊的人,向那些不理解、不容易接受和不會應用的群眾宣傳馬克思主義。
任何一種理論,如果要被大眾接受,絕不能束之高閣。在信息化和多元化的時代,各種各樣的信息吸引人們的眼球,容易造成思想上的困惑。在這種條件下,必須通過恰當的方式,把馬克思主義理論灌輸給學生,為學生解疑答惑,為學生所理解和接受,并且能夠積極的踐行。
挑戰(zhàn)一:教育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傳統的灌輸主要是在課堂上,由老師向學生傳授主流價值觀念,學生信息來源較少,也能夠接受。然后在當今信息時代,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學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課堂已不是學生接受信息的唯一渠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傳遞逐漸有多個傳輸主體,傳輸內容甚至是相反的,教師的講授內容受到懷疑,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價值觀念灌輸效果逐漸減弱。
挑戰(zhàn)二:教育對象發(fā)生了變化。“90后”學生作為網絡信息技術的主要用戶,樂于接受各類新潮的事物或思想,基本每一位大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微博、微信、QQ、博客等交流工具,部分同學甚至有手機依賴癥,如果哪天忘帶手機,或手機沒電,總感覺少點什么似的,心理很焦慮。帶手機的同學,無論是上課還是自習都要把手機放在旁邊,常常刷朋友圈點贊,瀏覽各種網頁等信息。在此情況下,學生要么對老師講的內容不相信,要么知識信息量已經超過老師,導致學生對老師講的內容不感興趣,教師授課效果變差。
挑戰(zhàn)三:教師的權威性受到挑戰(zhàn)。傳統的理論灌輸,教師是主要的知識傳授者。由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制定教學計劃,然后在課堂上進行講解。學生對老師的講解沒有懷疑,并且會佩服老師的知識含量,信息化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在學習新知識時,從習慣性‘問教師’,轉變成習慣性‘搜百度’;從習慣性‘聽教師,學知識’,轉變成習慣性‘曬微博,聽我說’,弱化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從學生對教師學術權威的‘深信不疑’‘敬畏仰視’,轉變成‘半信半疑’‘不屑一顧’”。[2]
對于灌輸主體的能動方面,列寧明確指出“我們應當既以理論家的身份,又以宣傳員的身份,既以鼓動員的身份,又以組織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階級中去’。”這里充分說明了灌輸主體的四中角色和必須具備的四種能力——精通理論,文筆犀利,富于口才,善于組織。[3]信息化時代,教師除了必須具備這四種能力外,還需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并且會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比如說教師要多關注網絡媒體的熱點事件,能夠在課堂上正確剖析,提高學生的分析和辨別能力;教師要知曉網絡語言,如果在課堂上運用一兩個時下流行的網絡語言講課,學生肯定會覺老師是網絡中人,師生情感距離就會拉近。
灌輸不是一味地課堂上的灌輸,也不能是陳詞濫調,老生常談。信息化時代,灌輸內容要緊跟時代步伐。比如說對中國夢的講解,教師不僅要講國家夢、民族復興夢,還要將學生自身的夢結合起來,鼓勵學生腳踏實地,努力創(chuàng)新實現自己的夢想。除此之外,灌輸絕不能向毛澤東所批評的那樣:“在學校的教育中,在在職干部的教育中,教哲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邏輯,教經濟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的特點,教政治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中國革命的策略,教軍事學的不引導學生研究適合中國特點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諸如此類。其結果,謬種流傳,誤人不淺?!盵4]思想政治課老師可以帶領部分優(yōu)秀學生走出去,讓學生實際感受到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變化。比如說講新農村建設,就可以帶領部分學生到華西村參觀考察,體悟新農村的改革成果,之后讓參觀的學生給沒有參觀的學生講,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增加灌輸的可信度。
馬克思主義灌輸理論的核心是:“一定的社會群體借助一定媒介載體,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將特定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guī)范傳達給對象群體,使他們形成一定社會、一定集團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盵5]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多種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常常是老師借用黑板和粉筆在臺上口若懸河的講解,臺下的同學昏昏沉沉的聽,教學效果不佳?,F在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老師在課上可以借用多媒體,利用PPT教學課件,圖片,視頻等多種手段,刺激學生感官,提高抬頭率。此外還可以利用微信,QQ等的交流工具,課下布置作業(yè),課上討論,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
信息化條件下,要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實現線上線下互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比如可以利用網絡課堂,課前教師就提前布置學生預習下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讓學生明白在課前學生應該了解哪些知識,還應該搜集哪些材料,有些問題是在課堂上不需要講解的,是需要學生自己學習領悟的。課中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重點講解學生疑惑的問題,課后通過網上布置作業(yè),在線答疑,網上留言等形式進一步加深對課程的理解。此外,還可以利用課內外實踐課,注重滲透灌輸。比如課內通過學生主題演講,辯論等形式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課外實踐課可以帶學生參觀紅色基地,讓學生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灌輸,注重氛圍的營造。充分利用好學校的櫥窗、走廊、教室、網站等宣傳社會的正能量。此外還可以在一些重要節(jié)點,如學生開學或畢業(yè)時可以請優(yōu)秀校友進校園,講一講自己的奮斗經歷。在抗戰(zhàn)勝利紀念日,建黨紀念日或者國慶閱兵等重要的日子,學??梢耘e辦大型的演講比賽或者邀請抗戰(zhàn)老兵、優(yōu)秀共產黨員、感動人物等走進校園與學生面對面接觸,講授先進事跡,給學生以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