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外語系,湖南長沙410205)
川端康成《雪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周莉莉
(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外語系,湖南長沙410205)
縱觀川端康成所有的文學作品,其中以女性主題尤為突出,其代表作《雪國》是一部描繪日本本國風土人情的佳作。通過對書中兩位女性人物的塑造展現(xiàn)了日本本國傳統(tǒng)女性在人格方面和心靈方面的美好;而書中男性人物島村,則是作者男性意識的代表以及在女性方面的認識。
川端康成;《雪國》;人物形象
川端康成于1899年生于日本,著名小說家,曾于196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創(chuàng)作風格獨具特色,在本國傳統(tǒng)文學中融入歐美國家在現(xiàn)代文學上的創(chuàng)作手法。其中《雪國》是其中篇小說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說對幾位主人公的形象塑在文學上極具解析價值。
《雪國》講述了一位名為島村的是西洋舞蹈藝術研究家三次前往雪國與一位名為駒子的藝伎和一位偶遇的美麗女子葉子三人之間發(fā)生的情感糾葛。島村是一位已婚的男人,無所事事,靠父母留下的遺產(chǎn)生活,他三次前往雪國,雪國是離東京很遠的一座北國小村,那里有溫泉、有滑雪場、有雪山、有旅館、還有藝妓。島村由于精神上的空虛以致十分向往純潔之美以及那轉瞬即逝又純粹的愛。帶著這種心情,他邂逅了駒子,并墜入情網(wǎng)。島村第二次去雪國約會駒子時,火車上一位美麗的女子正無微不至的照顧一個生病的男人,那位女子的美貌深深吸引了島村。這位女子就是葉子,而葉子照料的這位男人正是行男,即和駒子有婚約的男人。島村第二次前往雪國,離開之時正值行男命不久矣之時,他體察到駒子和葉子這兩位女性的內(nèi)心世界。島村對這兩位女性更深層次的了解是在第三次去雪國的時候。小說最后以島村準備離開雪國時蠶房突發(fā)大火,葉子不幸從樓上掉下來為結局。面對葉子生死,島村并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他終于在這樣的夜晚中找到了自我,得以重生。整個故事在我們眼中其結局是十分悲慘的,然而在島村眼中卻并非如此。他認為其中既有悲也有美,由悲而生美。雖然小說中描寫他的筆墨不多,但可以看出其思想正是代表著作者是思想。在島村即川端康成看來,小說以“火災雪場”結局是美的,即使是葉子從樓上掉下來的場面也很美。小說通過對駒子和葉子這兩位女性人物的形象進行塑造,表現(xiàn)了日本本土傳統(tǒng)女性所具有的美,與此同時也展現(xiàn)了兩位女性的人格美以及心靈美。其中駒子是身體美的體現(xiàn),充滿野性而且真實;葉子是靈魂美的體現(xiàn),充滿純潔而且虛幻。和她們相比,男主人公島村顯然并非作者描寫的重點,然而作者具有的思想以及悲觀意識則是通過他來體現(xiàn)。
駒子作為小說《雪國》其中一位女主角具有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她充滿野性、外表嫵媚,性格開朗、率真,像烈焰般充滿生命的活力。單從表象上來看,駒子的性格太過外向,難免讓人覺得風騷墮落,然而經(jīng)過仔細分析,駒子其實不僅思想獨立、性格復雜,而且極具藝術內(nèi)涵。駒子外表美麗嫵媚,靈巧活潑,嘴唇纖巧,肌膚白皙,心靈純凈,她雖然對行男并沒有任何感情卻甘愿為他走上藝伎之路,而對于有婦之夫的島村有著與世俗金錢無關的純粹愛情。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駒子是位極其純凈的女性,不僅外表純潔而且內(nèi)心純凈,然而命運卻十分坎坷。駒子很小的時候就被賣了,后來幸被人所救,但恩人卻沒過多久就因病而亡,使她再次跌入人生谷底,后被一位琴師贖身,為了報恩,她為給琴師患病的兒子行男籌錢治病而淪為藝伎。然而歷經(jīng)生活的磨難駒子并未向命運屈服,她刻苦練習,認真生活。她知道自尊,而且也非常自重,有著自己做人的道德底線。雖然她的生活并不寬裕,但是她并非以追求金錢為生活目標,坦然的面對自己的生活現(xiàn)狀。駒子對正常生活以及平凡愛情充滿向往,然而無論她怎么努力,她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使她注定無法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她雖然明明知道和島村的愛情是無法天長地久的,卻仍然義無反顧地去愛。即使生活布滿荊棘,但駒子仍樂觀的去面對生活。雖然,她無法改變命運,也無法擁有愛情,但她仍用她的善良和她的堅持努力生活。小說里駒子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她現(xiàn)實生活的悲哀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駒子的美麗也是她的悲哀,雖然擁有美麗卻無處綻放,雖為愛人綻放卻無法得到永恒的愛。駒子的內(nèi)心深處充滿矛盾、充滿痛苦、充滿失落,她只有不斷使自己更加堅強、更加勇敢、更加堅持。雖然駒子擁有悲慘的命運,但頑強不屈的性格使她可以在殘酷的世界中得以生存。通過對駒子這個人物形象的刻畫反映了日本現(xiàn)實生活中處于社會最底層的那些女性所擁有的坎坷命運,她們在毫無希望的生活中面臨的無助與無奈是如此真實,雖然滿懷憂傷與悲痛,卻不得不尋找讓自己繼續(xù)生活的動力以及勇氣。駒子所表現(xiàn)出的頹廢美也正是川端康成在頹廢以及悲傷的情感中極力營造的藝術氛圍。
在小說《雪國》中,描寫葉子的筆墨并不多,其人物形象主要通過島村的視角和駒子的視角進行塑造。文中葉子是位文靜而美麗的女子,她的出身雖然非常卑微,但其言行舉止卻流露出她堅強的性格。她在駒子的庇護下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安靜的生活,照顧著患病的行男,她十分單純、安靜而且美麗。她的出場也極具清冷以及夢幻的色彩,當她推開玻璃窗的那一瞬間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島村也被她的美麗所深深吸引。由于葉子一直在照料患病的行男,這引起了島村的好奇,想弄清楚他們之間的關系,然而他們的關系卻始終是個謎,這也無疑使的葉子的人物形象增加了幾分神秘。然而,往往神秘的東西才能激起人類的好奇心,葉子正是這樣讓人充滿好奇的姑娘。在島村眼中,葉子是雪國最純潔無暇的天使,這更增添了他在雪國旅行的興致。葉子的出現(xiàn)使島村原本寄托于駒子的追夢情結轉移到了葉子身上。島村通過仔細觀察,認為葉子不僅有夢想而且十分堅持。葉子無微不至的照料駒子的未婚夫,使得島村十分困惑,他十分想弄明白究竟是什么讓葉子如此堅持,然而卻始終得不到答案。島村認為葉子擁有的美是超越俗世的,她美麗的外貌,清澈的嗓音,對弟弟無私的愛以及對行男細致入微的照料都深深吸引著島村。葉子不用像駒子那樣為生活而奔波,她可以避開世俗的眼光,為自己而活。葉子如同純潔的雪地,任何人都不忍心去打破她的完美,所以,她一直完美地存在著,以致島村滿懷敬畏的想要守護她。在《雪國》中,葉子猶如駒子在生命上的延續(xù),駒子夢想的實現(xiàn),她是駒子對過往生活的懷念以及對現(xiàn)實生活的無奈。葉子駒子生活的補充,也是駒子對理想生活的寄托。當葉子墜如火堆的時候,駒子撕心裂肺地叫喊是她心中夢想破滅的聲音,葉子的死帶給駒子無法抹滅的心靈創(chuàng)傷。在作者眼中葉子是圣潔無暇的,他稱其為姑娘,流露出川端康成處女情結,小說《雪國》中的葉子猶如凡塵中美麗圣潔的幻影。在小說中,葉子的出場并不多,第一次是在火車上和島村的初遇;隨后是在駒子的家中與島村的偶然相遇;后來,葉子前去為駒子送東西;再后來是葉子前在車站,告知駒子其未婚夫行男病危;還有就是在浴池里放歌和與島村進行的對話;最后的出場便是葉子從樓上掉下來。葉子就這樣死了,她完美無暇的生命在烈焰中消失,從某種角度而言這種死亡的方式使其完美的生命得以保存。葉子雖然離開了塵世,但她的生命在純潔的空氣中得到永恒,這也許是保存葉子純潔形象最好的結局。
小說中島村雖未被作者用第一人稱描述,但是作為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他是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重要存在。他三次前往雪國,每一次他在旅途中的所有活動以及心理變化,都是推動故事情節(jié)向前發(fā)展的關鍵線索,甚至是小說情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作為一個生活在現(xiàn)代繁華都市的人,島村的生活十分優(yōu)越,然而內(nèi)心卻非??仗?,每天無所事事。他也深刻感受到了自己生活的貧乏、無聊以及空虛,并十分不滿意自己目前的身心狀態(tài)。于是,時而旺盛的精力使得島村將尋花問柳當作宣泄自己內(nèi)心煩悶的主要途徑。但是,島村并非普通的浪蕩公子,他渴求生命的真實、不斷的尋找自我。島村十分喜愛舞蹈,表明他在藝術美方面有著自己的追求。他被兩位女性的美貌吸引來到遙遠的雪國,表明他對女性美充滿向往。雖然島村曾經(jīng)尋花問柳,但他對女性使尊重的。面對駒子的善良純潔,他并不輕易侮辱,面對駒子的不順從,他亦不會進行強求,相反因為和駒子之間無果的愛而心懷內(nèi)疚。面對美麗的女子葉子,島村可以超脫欲念??梢?,島村雖內(nèi)心十分空虛,但卻十分正直,他對淪落風塵、苦不堪言的駒子充滿同情,對不幸的葉子充滿憐愛。島村問題在于,他無法找到生活存在的真正意義,缺乏信念,沒有堅強的力量,因而總是顯得十分迷惘和對生活的無力。除此以外,島村還具有現(xiàn)代人性中的自我分裂,尤其體現(xiàn)在面對駒子和葉子方面。對待駒子:島村既對駒子潔凈的性格十分欣賞,內(nèi)心之中對駒子的友情十分享受;同時,他又十分貪戀駒子的美麗的肌膚,面對肉欲的誘惑始終無法超越。對待葉子:島村十分愛戀她的美貌和嗓音;同時,他又經(jīng)常通過葉子而激起對駒子的更加熱烈的愛。島村前往雪國的目的,本來是想在純潔的雪國姑娘身上尋找到自己極為渴望的純真精神,然而卻沒有料到,他不僅自己未能脫離世俗的羈絆,而且還親眼目睹了純潔的雪國姑娘跌入世俗的深淵。因此,島村所看到的這片純潔寧靜的雪國,在其內(nèi)心深處卻早已是充滿空虛的白茫茫的雪國世界。這種現(xiàn)實景象與精神世界的矛盾使得島村一次次的想遠離雪國、徹底擺脫因情感而帶來的煩惱。但是,即使離開雪國,又將前往何方,原本的家人早已被他淡忘,島村將更加的迷茫而無路可走。然而,故事卻發(fā)生了意外的轉折,作者在這里安排了一個意外的場景,給島村帶來了一條出路。這場意外便是一場突來的大火,葉子在大火中死去。面對葉子的死,島村并未過于悲痛,相反通過葉子的死使心靈得到了徹悟、使精神得到了升華。他也最終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葉子的生命如同銀河般壯麗無比;她生命雖然消失,卻得到了自由;死亡亦是對生命進行的延續(xù)。
總之,川端康成作為一個將歐美國家的現(xiàn)代文學創(chuàng)作因素融入日本傳統(tǒng)的優(yōu)秀作家,其在小說《雪國》中對幾位主人公鮮明性格的塑造十分符合日本的時代特色與社會特征。通過對成熟而嫵媚的駒子、圣潔單純的葉子以及始終追尋人生真諦的島村這些人物形象進行塑造,充分體現(xiàn)了川端康成在悲哀美方面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藝術追求。正是如此,川端康成通過代表小說《雪國》等優(yōu)秀作品榮獲了諾貝爾文學獎。
(注:本文系湖南財政經(jīng)濟學院青年教師科研項目“關于授受表達方向性的日中對比”,項目編號:Q201414)
[1]解亞瑾,於國瑛.川端康成と彼の文學の原郷——草[J].科技視界,2015,(12):176-178.
[2]陳婷婷,呂汝泉.川端康成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多樣性[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5,(11):145-148.
[3]王琦.川端康成文學之美:純真淡雅哀傷[J].邊疆經(jīng)濟與文化,2014,(2):43-45.
[4]樊云.川端康成散文《秋鳥》分析[J].芒種,2013,(24):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