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密山市八五五農場學校 劉譞翾
美國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說過:“忘恩原是人的天性,它像隨地生長的雜草,感恩則猶如玫瑰,需要用細心栽培及愛心的滋潤?!边@句話告訴我們,感恩意識并非與生俱有,而要通過教育來培養(yǎng)。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運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對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知恩、感恩、報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種“以情動情的情感教育”“以德報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喚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因此,運用各種手段對青少年進行感恩教育是重中之重。
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教育中,提倡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無論是古代還是今天,感恩教育都是德育的重要內容。所以,現(xiàn)今提倡對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也是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感恩意識是每個公民都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質。青少年具備了感恩意識,才會有感恩的心,懂得回報社會,報答給予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孝敬父母。感恩教育能使青少年擺脫對物質的過分追求,有助于他們人格的健康發(fā)展,使其胸懷寬廣,有助于與他們與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能夠提升競爭力,有助于將來事業(yè)的成功。
感恩教育能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增強家庭成員對家庭的責任感,維護家庭的和睦與幸福。感恩教育能夠給物化的世界填充更多的人情味,摒除諸如誠信缺失、人際冷漠等社會問題,改善社會風氣,有利于實現(xiàn)和諧社會。人人常感恩,少索取,將使整個社會更加和諧、穩(wěn)定,是社會整體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現(xiàn)。建設和諧社會,提倡感恩教育,要從對青少年的感恩教育做起。
認知層面點撥學生感恩意識、情感層面培養(yǎng)學生感恩心態(tài)、實踐層面引導學生感恩行為!學校團委以活動為載體,提高青少年的感恩思想,促進教育的發(fā)展。開展學雷鋒、感恩父母、為貧困生捐款、看望孤寡老人等活動。使青少年在活動中學會奉獻、學會給予。他們的感恩在不經意中滋長。
2013年3月5日和2014年3月5日,學校團委組織六、七年級的學生參加了學雷鋒活動——“關愛孤寡老人”?;顒又?,同學們捐出自己的零花錢為孤寡老人買去了水果和奶粉,還為孤寡老人帶去了歡聲笑語。從此以后,許多同學都會利用周六周日的時間去看望孤寡老人。在學雷鋒活動中,同學們能感受到獻愛心的幸福感,喚醒了學生的愛心意識。
2019年9月,七年三班的劉紫同學就被查出患有腦瘤晚期,急需手術。大家得知劉紫同學的事后,中學的教職工為劉紫捐款2400元錢,學生410名學生捐款近3000元錢。大家都獻出了一份愛心,同學們的愛心意識明顯得到了提高。
2014年3月,校團委和農場工會聯(lián)合舉辦了“春蕾女童救助活動”。在活動中資助了10名同學,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感恩行為在學生中得到了發(fā)展,同學們感受到了奉獻自己的愛心、無私地幫助別人的樂趣。
2014年8月暑假中,校團委組織學生參加社區(qū)“獻愛心回報社會”活動,到金砂公園撿垃圾、美化環(huán)境等。得到了社區(qū)居民的一致好評。
一些家長在素質教育的認識上還不夠完善,學習第一、其他都是次要的思想還存在與一部分家長當中,因而忽視了對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培養(yǎng)。所以,學校要通過家長會、家長委員會等平臺,加強家校交流互動,切實轉變家長的育人觀念,提高青少年對感恩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讓青少年在切身親歷的過程中促進他們對感恩教育的意識,在大環(huán)境下對青少年進行熏陶影響。
對青少年的感恩教育是一個長期的漸進深化過程。在繼承傳統(tǒng)美德的基礎上,對青少年的感恩教育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豐富。讓青少年學會感恩,就要從家庭、學校開始,從體諒孝敬父母、感謝幫助老師做起,教育他們學會懂得尊重他人,發(fā)現(xiàn)自我價值,讓感恩的種子在平凡的生活中發(fā)芽、成長,成為青少年的思想品格之一。要讓他們知道對幫助自己的人說一聲謝謝,打一個感謝的電話,給父母寫一封家書,舉手之勞,就會讓他人開心、自己快樂。但感恩教育絕非局限于感父母之恩、感朋友之恩,這只是感恩教育的一個起始點和切入點。只有使青少年懂得感社會之恩、感國家之恩,懂得感自然之恩,感世界之恩,才是感恩教育的最高境界。所以,要隨時抓住各種手段對青少年的感恩教育。
總之,感恩是一種認同,一種回報,一種生活態(tài)度和處世哲學,是人生中的大智慧。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生活的苦難,感恩生命中的貴人,感恩時代,感恩國家,感恩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生靈……感恩能凈化心靈,滌蕩世間一切塵埃,使人內心變得恬靜而柔和。今天的學子是明天的希望。我們作為中學德育工作者,一定要和家庭、社會攜起手來,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合力,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我相信只要社會各界積極行動,大力推行感恩教育,學生們的感恩意識一定會得到增強,素質教育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