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六枝特區(qū)中寨鄉(xiāng)新場小學 張 俠
許多老師都有同感: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薄弱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大障礙。由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薄弱,導致課堂上師生的互動很難展開,學生有問題而只能抓耳撓腮、扭扭捏捏、縮頭縮腦,不敢向老師或同學提問并探討,對老師的提問往往也是低著頭、紅著臉,或者一言不發(fā),或者聲若蚊音。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除了一些客觀因素外,筆者認為能否給學生一片無垠廣闊的天地并認真培養(yǎng)是至關(guān)重要的。那么,如何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下面結(jié)合自己20余年的教學實踐談幾點個人的體會。
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因而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主要陣地。
1.營造和諧、民主的氛圍,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課堂上,老師要尊重、愛護學生,而不能趾高氣揚、高高在上,要以平等的地位民主的和學生對話、討論,鼓勵學生落落大方、流暢自然、理直氣壯的與文本、作者、老師、同學對話,讓學生有想敢言、有疑敢問、有問敢論。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暢所欲言。
2.老師以范示教,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
由于很多學生平時不善言辭、說話木訥,因此老師應(yīng)具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形象,說話不能斷斷續(xù)續(xù),更不能有“是不是”“嗯嗯、哎哎”等口頭禪和一些不必要的肢體語言,說話要條理清楚、中心明確;表達要清晰準確、聲情并茂,要成為學生最好的示范,讓口頭表達的技能技巧潛移默化的傳遞給學生,切實做到“潤物細無聲”。
3.以對話的形式進行閱讀訓練
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最好的范本,更是學生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憑借。課堂上要開拓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空間,寓口語交際于閱讀訓練之中。要給學生一定的舞臺,適當?shù)霓D(zhuǎn)換老師與學生的角色,讓學生也當一回“老師”,到講臺上去給大家分析、闡述觀點,激發(fā)學生“我來說、我要說”的愿望,培養(yǎng)學生“我會說”的信心。
人類的生活總是離不開語言,一個人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其一生的發(fā)展。如果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薄弱,就會影響他們未來的人際關(guān)系,甚至求職、就業(yè),因此學校有必要開設(shè)專門的口語交際課。為此,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與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理論方面
一個人要能說話,就得具備說的材料;要會說話,就得具備說的藝術(shù)。因此,在口語交際課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注重語言的積累、課外書籍的閱讀,只有當學生的大腦中裝有較多的知識時,學生才會“言而不盡”,與此同時,要避免“禍從口出”,所以老師可以把一些諸如《演講與口才》之類的書籍等作為輔助材料,給學生講解一定的倫理知識,傳授一些社交場合中的文明禮儀,教授一些演講和辯論技巧,培養(yǎng)學生既“能說”又“會說”的能力。
2.實踐方面
學生的“能說”和“會說”并非是先天的,需要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中才能逐步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我為學生專門開設(shè)了一些演講課和辯論課,結(ji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fā)展特點以及他們的生活經(jīng)歷,安排了一些諸如“我的煩惱”“對‘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看法”“班門弄斧”“天生我材必有用”之類的話題,精心組織,耐心輔導,讓學生“辯中論”“論中辯”,把聽和說連貫起來,逐步培養(yǎng)學生“能聽”“會聽”和“能說”“會說”的能力。
語言源于生活。課堂、學校只是生活中的一個小版塊,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能只停留在課堂和學校里,要引導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讓學習為生活服務(wù)。老師要充分利用課內(nèi)外的活動時間,抓住時機,把握形式,開展諸如“訪談”“導游”“慰問”之類的活動,正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交流習慣,從而形成大方、文明的交流態(tài)度,逐步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口語交際不僅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發(fā)展思維、培養(yǎng)語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當今的信息時代中,作為交際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更關(guān)系到學生未來的生存和發(fā)展。因此,對于每一位老師而言,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任重而道遠,在教育工作中,只有細心摸索、精心培育,才不會辜負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職責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