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歲花++岳冬利
摘要:中小學教師的專業(yè)水平、教學藝術、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著我國的基礎教育,從而也將影響著我國青少年的未來。近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支持實施中小學教師的“國培計劃”,如何使培訓效益最大化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提出以微信群為環(huán)境載體,以中小學教師教學研究為實例,對微信支持下的群體教學研究可行性與實施模式進行闡述,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微信群;微課;教學研究;智能手機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01-0022-02
一、問題的提出
“素質提升,培訓先行”,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教師〔2010〕4號文件)發(fā)布以來,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支持實施“國培計劃”[1],也為各級各類中小學培養(yǎng)了一批“種子教師”,為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參加“影子教師”、脫產研修、集中培訓等方式培訓的老師所占比例非常有限(盡管遠程培訓參訓教師的比例非常可觀,但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效果還有待研究),研究如何使這些受訓教師通過更加便利、有效的方式真正起到“種子教師”的引領和影響作用,提高新知識、新方法、新理念的遷移率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微信(WeChat)是騰訊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通過網絡快速發(fā)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即時通訊免費服務軟件,利用微信,手機用戶可以與好友之間進行形式多樣的聯(lián)系和信息傳遞。微信由于和手機、PAD等移動終端的完美結合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捷,同時,它也改變了人們學習、交流和生活的方式[2],只要有網絡存在,手機用戶就可以完全免費地使用微信進行信息交流。截止到2015年第一季度,微信已經覆蓋了中國90%以上的智能手機,月活躍用戶達到5.49億[3]。微信的免費性、便捷性、及時性為教學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互平臺,也使“種子教師”、教學名師、教育專家可以通過微信群發(fā)布教學行為的各階段感受、經驗、視頻、課件和案例等,也為教師們之間的互相學習提供了有效的環(huán)境載體。
二、教學研究的必要性
教學研究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主動探索教學實踐過程中的規(guī)律、原則、方法及有關教學中亟待解決的問題的科學研究活動。通過教學研究,可以將課程理念和教育理論轉化為教學行為,促進先進教學經驗的提煉和傳播,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和改進教學;教學研究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是現(xiàn)代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在研究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教師也只有通過教學研究才能實現(xiàn)從“教書匠”(經驗型教師)向學者型、專家型教師的轉變。教學傳授的是科學,而其本身更是一門藝術。教師要想改變“年年歲歲生不同,歲歲年年教相似”的現(xiàn)狀,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教學研究才能在專業(yè)水平、教學藝術、教學理念上得到提升。
三、調研結果及群體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隨著以微博、微信、微電影、微小說、微廣告、微課堂為代表的微時代的到來,工作壓力及任務繁重的教師們越來越熱衷于利用手機、pad等微智能終端隨時隨地通過網絡獲得他們所需要的信息,充分利用微時代所帶來的便捷實現(xiàn)“碎片化學習”“泛在學習”,可以克服需要特定的培訓地點和連續(xù)的培訓時間接受培訓所帶來的弊端。
2015年5月通過基于移動終端的中小學教師教學研究可行性問卷,筆者對河南省新鄉(xiāng)市轄區(qū)/縣的13所中小學的996名教師了進行調研,調查項目及結果如表1所示。
從表1的調研項目及結果來看,智能手機的擁有率是98.24%,手機上網率是97.51%,家庭無線網的安裝率是86.44%,微信的使用率是84.37%,QQ的使用率是95.03%。對于新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翻轉課堂”“微課”的使用情況僅占2.9%和11.39%,進行教學研究撰寫教學研究論文的比例為67.18%(對研究論文的內容及撰寫傾向是責任型、功利型、還是興趣型沒有調查)。
教師進行教學研究是教師提升教育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但從調查結果來看,能夠跟上時代步伐、主動進行教學新方式、新手段使用和教學研究的教師比例并不高,為了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借助于微信的免費性、便捷性和群的強大功能進行群體教學研究在智能手機擁有率近乎100%的情況下是一個可行的、也將是行之有效的。
四、基于微信群+智能手機的中小學教師群體教學研究的實施
智能手機和無線網的普及使用為利用微信群進行群體教學研究提供了硬件基礎,微信的用戶可以以“發(fā)起群聊”或者“面對面建群”等方式建立微信群,把有共同需求的群體組織起來互通有無、互幫互助、共同學習討論以實現(xiàn)共同的目標。
微信群的建立可以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教師自發(fā)建立的微信群,這種群一般由熟悉的、具有共同研究方向、共同興趣、教授同一課程或相關課程的教師群體組成,在這個群中教師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體會發(fā)表觀點、傳遞心得體會、發(fā)布教學設計、教學視頻、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求助信息等供大家討論,在群中教師們可以暢所欲言、發(fā)表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實現(xiàn)同伴互助共同進行教學研究的目的。另一種則可以是學?;蚪逃姓块T為了不同的目的(例如,教學技能的培訓、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傳播等)以專家引領、種子教師影響、培訓為目的建立的微信群,這種微信群的建立需要由建群組織者收集需要加入群的專家信息、種子教師及普通教師信息,由專家、種子教師上傳微課程等培訓資源,教師進行自主學習、自主討論、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專家、種子教師給予及時的跟進指導,對于第一種群的所有功能這種群也完全具備,唯一不同的應該是在這個群中存在更具權威性的人物,使群中的討論更加科學、完美和活躍。圖1展示了基于微信群的群體研究模型
五、結束語
俗話說“三人行,必有吾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群體的教學研究要比單個教師的教學研究更加有優(yōu)勢,群體教學研究可以揚長避短、可以互相學習、避免走向極端,專家、種子教師的意見、經驗、方法能夠更快更好地得到傳播,其培訓效益的最大化也能夠很好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N].2010.
[2]孫宏英.基于微信群微課程的教師培訓模式構想[J].教育導刊,2015,(4):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