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 pay正式入華,使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移動支付寡頭之戰(zhàn)不再孤單。裹挾著主流銀行的力捧姿態(tài)以及NFC近場支付的技術革新,Apple pay支付應用甫一開始就帶著光環(huán),被視為攪動移動支付格局的一條鯰魚。
這一場看上去是支付寶、微信支付、Apple pay的三足鼎立之戰(zhàn),其實是又一場第三方支付、銀聯(lián)、銀行之間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爭奪戰(zhàn)。Apple pay這種基于SE安全芯片和Token技術的移動支付背后,其實是一張張銀行卡的刷卡支付,與第三方支付的掃碼支付完全不同的支付體驗,這為銀聯(lián)和銀行發(fā)力移動支付帶來了新希望。
只是,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越來越豐富的應用場景之下,Apple pay卻受制于應用硬件普及度有限,這一場三國殺盡管硝煙已起,但目前非勢均力敵之狀。
作為銀聯(lián)、銀行和蘋果聯(lián)手拓展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的大招,Apple pay入華,各大銀行表示出極大的支持。
2月18日,Apple pay應用正式上線之際,首批12家合作銀行紛紛表態(tài)對這項應用的大力支持,許多家銀行更是提供了各種刷卡優(yōu)惠的活動。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慣來使用的用戶補貼手段,也被各家銀行拿來一試。
銀行如此大力地搞活動支持Apple pay入華,與其說是與第三方支付公司搶占份額,不如視為銀行自身開拓移動支付業(yè)務的迫切需求。
從功能上來看, Apple pay相當于一個卡片包,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有著本質區(qū)別。Apple pay的支付行為可視為簡單的刷卡行為,只是實物卡變成了支付卡。而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掃碼支付是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實現(xiàn)轉賬付款。
在正常的刷卡行為背后,發(fā)卡行、收單行、銀聯(lián)按照7:2:1的比例分享收益,即便加入了Apple pay參與收益分享,盡管銀聯(lián)及銀行對給予蘋果公司的收益一直沒有公開透露,但是目前來看,大部分收益還掌握在銀行手中。
而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移動支付行為中,銀行所獲取的僅是與第三方支付公司打包協(xié)議的一項轉賬費,隨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逐漸形成支付、轉賬、購物、理財?shù)榷喙δ荏w系后,銀行從第三方支付公司獲取的轉賬收入越來越有限。
當然,銀行的迫切需求之外,銀聯(lián)想借此在移動支付領域翻身的意圖更加明顯。
央行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全國移動支付業(yè)務的交易筆數(shù)和交易金額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54%和195%。而目前,國內的移動支付市場已呈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雙寡頭”格局。易觀智庫數(shù)據顯示,去年第三季度,國內第三方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guī)模達43914億元,環(huán)比增長26.39%。其中,支付寶以71.51%的市場占有率位居榜首;財付通位列第二,市場份額15.99%。而銀聯(lián)商務的移動支付市場份額僅0.49%。
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高管如此評價銀聯(lián):在國內移動支付市場格局中,不管線上線下,銀聯(lián)一直處于被動局面。線上市場基本上被支付寶、微信壟斷,線下市場又受到微信、支付寶掃碼支付的侵蝕,銀聯(lián)拿不出有說服力的產品或者革命性的技術實現(xiàn)移動支付領域的突破。恰恰是Apple Pay的技術和安全性給了銀聯(lián)機會,才能在線上線下都有可以跟支付寶、微信掰手腕的機會。
據了解,現(xiàn)在銀聯(lián)POS機絕大部分已經支持Apple Pay支付,也就是說,在線下應用場景中,Apple Pay能夠支持到的商戶數(shù)量是要比支付寶、微信要多。
只是,市場留給銀行和銀聯(lián)的時間已經不多。Apple pay能否成為銀行與銀聯(lián)爭奪移動支付市場的有力武器,除了蘋果手機有限的用戶量之外,最大的障礙在于,對手顯然比較強大。
在體驗了綁卡、消費環(huán)節(jié)之后,從便捷性、安全性上來看,Apple pay的用戶體驗似乎更勝一籌。但是,這是否意味著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寡頭地位不保?
除了用戶體驗之外,在移動支付領域,更多的勝券還體現(xiàn)在應用場景、用戶習慣、推廣活動等各個方面。目前來看,在這幾大方面,相較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Apple pay都比較薄弱。
近兩年,應用場景是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主要的發(fā)力環(huán)節(jié),大到商場,小至商鋪,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地推團隊一直在拼速度、拼覆蓋率,甚至一些早餐攤都能看到這兩家支付的二維碼,再加之各類O2O應用的覆蓋,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依靠早期快速占領市場的優(yōu)勢遠遠地跑在了前面。
在Apple pay的合作伙伴中,銀聯(lián)是線下支付的主力,Apple pay合作的另外三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包括連連支付、易寶支付和首信易支付,基本充當?shù)氖巧虘敉卣菇巧夷壳盎痉漳芰H限于實現(xiàn)各自商戶APP應用的Apple pay支付功能。
連連支付副總經理曾毅向記者介紹了第三方支付公司與Apple pay合作的動力。“國內沒有任何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跟支付寶、微信錢包抗衡的產品,Apple Pay給了很多第三方公司技術上的競爭力。有了Apple Pay以后,我們發(fā)現(xiàn)所有行業(yè)都可以通過Apple Pay擴展,而不僅僅局限在現(xiàn)有的垂直行業(yè)發(fā)展?!?/p>
似乎這場移動支付之戰(zhàn)中,所有想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抗衡的市場力量,都找到了合作的動力。
只是,在初次嘗鮮Apple pay之后,又有多少用戶會繼續(xù)保持高頻次的使用是個問題。因為,在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致力于移動支付的近兩年來,各自在提高用戶粘性上真是下足功夫。從春節(jié)期間的紅包大戰(zhàn),就可看出雙方在變相加強人際社交、增加用戶功能等手段,以增強用戶粘性。盡管微信因零錢提現(xiàn)收費一事備受爭議,但是其引導客戶將零錢更多地應用于購物和理財意圖明顯,大大地提升了客戶的應用需求。
這些功能自然是Apple pay所無法觸及的。不過有人指出,未來Apple pay可能會實現(xiàn)轉賬功能,是不是會進一步拓展其他應用還有待觀察。
最后,在推廣過程中,從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多年來的競爭經驗來看,用戶補貼屢試不爽,尤其是作為螞蟻金服和騰訊金融的兩大旗艦產品,以補貼形式支持兩大產品進一步搶占市場地位的意圖明顯且實力雄厚。未來,在線下支付的進一步用戶補貼推廣活動亦不可避免。
但是,連接著銀行和銀聯(lián)的Apple pay的推廣則涉及到三方合作。中國工商銀行電子銀行部總經理侯本旗在一篇署名文章中提到:蘋果公司將Apple pay推廣到銀行相對簡單,推廣到商戶則不容易。銀聯(lián)又沒有相應的人力和費用,可能會組織銀行實施地推。于是推廣的難題在于分工組織和費用分擔。
如此看來,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寡頭地位短期內尚難被撼動,所謂的三足鼎立,還有待Apple pay的進一步成長與市場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