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斌
《選才記》是云南省著名劇作家喬嘉瑞老師根據(jù)《宋史》記載創(chuàng)編的一部歷史故事劇,第一次看到這個劇本是在2014年玉溪舉辦的“青年編劇導演培訓班”的劇本討論會上,當時專家們對這個劇本很看好,都覺得這個劇本很有現(xiàn)實意義,劇本雖然是歷史題材,但反應的是當代的現(xiàn)實問題,意義深遠。
2011年玉溪市滇劇團撤團建院后第一部新創(chuàng)滇劇《水莽草》,歷時三年參加了張家港“長江流域藝術節(jié)”“第十三屆戲劇節(jié)”“廣州藝術節(jié)”“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等,榮獲了各項大獎和殊榮,2014年進入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剛剛完成推廣巡演任務。2016年云南省新劇目展演如期舉行,我們玉溪滇劇院決定與喬嘉瑞老師合作將《選才記》作為我院參加展演的劇目。經考慮再三,馮詠梅院長決定啟用自己院團的人才來擔當這部戲的主創(chuàng)班底,而我將擔任該戲的導演。當時,我既興奮又擔心,自從當演員嗓子倒倉后,就一心從編導方面學習,從《京娘》、《西施夢》到《水莽草》,就一直擔當副導演的工作,學習每個導演的藝術理念,工作技法,2010年——2011年,院團送我到上海戲劇學院學習導演進修課程,在學習期間更新了藝術觀念,開拓了視野,回來后就一直期待能有一個作品呈現(xiàn),擔當《選才記》的導演是最好的機會,但這個戲是云南省著名的劇作家喬嘉瑞老師的作品,他會愿意和一個不知名的小導演合作嗎?這戲是歷史題材的戲,對這段歷史我?guī)缀跏且粺o所知,我能完成好嗎?還有《水莽草》作為院團一部成功打造的范例立在那里,這部戲要是排砸了怎么辦,劇院的聲譽會不會減分?拿著劇本就像燙手的山芋一樣,想放下又舍不得,想要又怕燙手。我心里一直沒有底,感到壓力山大。馮院長看出了我內心的不安,主動找我作思想工作,讓我放手去干,有什么困難會幫助我一起解決。有了馮院長的一番話我心里有了底,我把我對劇本的一些想法和她做了交流,她大加贊賞,鼓勵我先把戲立起來。
我仔細地研讀了劇本,查閱了史料,對《選才記》的歷史故事背景作了了解。這是一個歷史真實故事。講述北宋初年,百廢待舉,廣需人才。宋太祖趙匡胤為治國強邦,決定效法唐代開科選才。于是圍繞怎樣選才選怎樣的人才發(fā)生了一樁歷史公案。翰林學士李方受命主考,但他選才不公,徇私舞弊,把沒有才能而與他有私情的武濟川取為進士,而將有真才實學的開封名士徐士廉打壓下去,并反誣徐士廉等大鬧考場。這引起了眾學子不滿,紛紛支持徐士廉午門告狀。一時間此事鬧得沸沸揚揚。宋太祖對此十分重視,他派要員調查,并撥亂反正,親任考官,主持殿試,讓新取的進士一一金殿面試。這才是真金不怕火,泥菩薩過不了河。徐士廉被欽點為進士,而武濟川被剝去功名趕出午門。眾考官也受到了嚴懲。從此殿試為常試,推動了我國科舉制度改革。在中華文明發(fā)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這個戲是根據(jù)歷史編撰的就用最傳統(tǒng)的戲曲套路來展現(xiàn),但又要打破傳統(tǒng)的一些老程式套路,戲的整體風格是傳統(tǒng)的,但舞臺的呈現(xiàn)要新穎,比如:
一、演員的服裝穿戴一律按照傳統(tǒng)的穿戴,寧穿舊不穿錯。根據(jù)官員官職的大小穿戴。
二、唱腔設計上要求保持滇劇“彭”(彭國珍)派唱腔,因潘亞吉(侯理飾演者)多年來學習的是“彭”派聲腔,在夜押徐士廉中當侯理得知徐士廉并非是不學無術的狂生,反而是考官們在考場徇私舞弊而憤慨激昂的一段唱腔,在圣上下旨要侯理帶上徐士廉的人頭上殿面君時,侯理上對君王的施壓,下惜考生的不公,左右為難時的唱腔,再有就是金殿上為徐士廉抱不平質問考官們徇私舞弊意氣奮發(fā),慷慨激揚的核心唱段都引用了“彭”派的唱腔,又根據(jù)潘亞吉自身的嗓音特點改良了一些細節(jié)處理。讓每段唱腔都能很好地發(fā)揮演員的特色不拖不拽,張弛有力,動情時娓娓有聲,力辯考官時慷慨激揚,擲地有聲。既保持了滇劇的唱腔特色又合服劇中人物性格。
三、舞美設計寫意求簡,中國戲曲本就是寫意的,傳統(tǒng)的一桌二椅就可以變化出不同場景,庭院、橋頭、高山等,所以我要求舞美設計也是寫意求簡,全劇戲僅一組平臺,通過兩組臺階和四扇門框移動變化出不同的場景,再根據(jù)不同的場景加一些特有的吊景來做點飾,如徐士廉家的竹子代表文人的氣節(jié),考場的牌匾“明經取士”,是對考官們徇私舞弊的諷刺,金殿上的金龍交椅代表權威等,這樣的舞美既保持了傳統(tǒng)的簡潔寫意,每一場景都有了舞美語匯,又能保持統(tǒng)一舞美風格,場次之間轉換輕快,讓整場戲銜接節(jié)奏不拖沓。
四、在排練中也學習了話劇的導排手法,要求每個演員熟讀劇本,查閱歷史資料,根據(jù)自己飾演的角色撰寫人物小傳,開始一些演員有些不解說原來排戲都是對臺詞后直接走排拉路子,你導戲為什么還要我們去寫什么人物小傳?我開導他們說寫人物小傳是讓每個演員了解自己飾演的角色的歷史背景,性格,在全劇中起到什么作用,這樣在排練中就能很快進入角色,把握好表演的尺寸。演員們慢慢的接受了我的方法,認認真真地寫了人物小傳,在排練中每個演員都能很快進入角色。
在對劇本二度創(chuàng)作中發(fā)現(xiàn)劇中人物眾多,臺詞有一些繁瑣,還有就是金殿徐士廉伐鼓訟這一重大事件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出來,需要修改刪減,但我心想喬老師是云南的大劇作家能對他的本子做修改嗎?當我對喬老師提出我的修改意見時沒想到喬老師完全沒有大劇作家的架子,還贊賞我把徐母一角刪減是好的,對金殿伐鼓訟一段戲作了修改,鼓勵我對劇本該減的就減,該加的就加,有什么問題我們一起解決。
《選才記》通過劇院齊心努力順利入選“云南省新劇目展演”,于2016年1月在西南大劇院上演,得到了專家評委及同行的認可和觀眾的好評:“故事很傳統(tǒng),呈現(xiàn)很新穎”。此劇榮獲了展演銀獎,表演一等獎等獎項。通過排練《選才記》我們主創(chuàng)人員,包括導演、音樂、舞美、燈光都從中積累的經驗,學習了知識,特別對于我一個剛剛起步的青年導演來說能有這樣一個平臺來呈現(xiàn)自己的作品,是劇院領導的培養(yǎng)和信任。沒有劇院領導多年的培養(yǎng)和鍛煉,敢于大膽啟用青年主創(chuàng),給予我們這樣的平臺,是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果,所以說劇院領導才是在上演著真正的“選”才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