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容
(武漢紡織大學 傳媒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
淺析新潮社會稱謂語及其使用
周容
(武漢紡織大學 傳媒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摘 要:隨著網(wǎng)絡技術(shù)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網(wǎng)絡社交的日益頻繁,大量的新潮詞語通過網(wǎng)絡不斷涌現(xiàn)并廣泛傳播,其中也萌生了許多新潮的社會稱謂語。這些新潮社會稱謂語的出現(xiàn)體現(xiàn)了時代的發(fā)展所帶來的人們社會交際方式上的一些變化。本文從社會語言學的視野對新潮社會稱謂語作出分析,通過研究學習,更加深入地了解社會稱謂語,使稱謂語更好地為愉快、良好的交際服務。
關鍵詞:新潮社會稱謂語;社會語言學;交際
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以及各種網(wǎng)絡社交平臺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新型的網(wǎng)絡文化,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及觀念。在這樣的一個虛擬空間里,大量的網(wǎng)民頻繁交往,網(wǎng)絡語言因此應運而生,隨之逐漸流行于整個社會。這其中也包括許多新潮社會稱謂語。稱謂語是在交際中用來指代和稱呼的名稱,它能表明交際雙方的社會身份、地位和交際關系。這些新潮的稱謂語,人們對其各持所見。但無論何種態(tài)度,均表明這種新興的語言形式開始被人們所關注。至今,廣大學者專家分別從經(jīng)濟、文化、心理等方面對其展開了研究探討,而從語言學角度特別是運用語言學范疇的專業(yè)知識、理論對其進行的分析探討在當前較少。本文擬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出發(fā),基于筆者平時學習生活中關注到的一些新潮社會稱謂語,對新潮社會稱謂語的成因作出社會語言學原理分析。
基于筆者對網(wǎng)絡語言的關注,發(fā)現(xiàn)如今比較風靡于社會上的一些稱謂語有:“帥哥,美女,親(淘寶體),X哥,X姐,高富帥,白富美,屌絲,女神,等?!边@些都是近年來新興的社會稱謂語,人們使用這些稱謂語的頻率非常高,在網(wǎng)絡聊天室、學校、商場、各種服務性場所都在廣泛使用。在日常生活里,從人們的對話中常常會聽到這些稱謂語,不僅僅熟悉的人之間使用,陌生人之間也較多使用。
如今“美女,帥哥”這組稱謂語被使用得非常廣泛,在商場里購物時,導購們對顧客的稱呼幾乎全都是“美女,帥哥”;走在大街上,不認識的人向你打聽路線或者其它東西,往往也會用這種稱呼;在一些服務性場所,餐廳等,美女和帥哥的使用頻率也極高。
“親”也是現(xiàn)在比較流行的一個稱謂語,它源于周筆暢對其粉絲“筆親”的稱呼,也用于筆親之間互相稱呼,后來80后和90后們用來對“親愛的”的簡稱,之后廣泛被淘寶賣家引用,可以理解為“親愛的”、“親愛的顧客”之類,這樣稱呼不會很膩,又不乏俏皮的意味,和對一些有著相同志向的團體成員,也就是有著相同喜好,興趣者的稱呼。[1]
“X哥,X姐”這類稱謂語不論是網(wǎng)絡媒體還是人們?nèi)粘?谡Z交際中都已是屢見不鮮。在網(wǎng)絡上隨意搜索,大量“X哥、X姐”就會進入你的視線,如“犀利哥、淡定哥、體操哥、三輪哥、交警哥、鳳姐、芙蓉姐、等等。這些稱謂語往往是用來稱呼那些言行、舉止另類,說話、做事不符合常人的邏輯與心理,做出與身份不相稱或者是十分驚人的舉動,讓人覺的可笑,荒誕或者驚嘆的人。
“高富帥,白富美”也是現(xiàn)在人們尤其是年輕人使用的比較多的稱謂語。這類稱謂語由三個形容詞組成,如“高”、“富”、“帥”。這類詞組合在一起被人們活用成名詞,非常戲謔、搞笑地用來稱呼那些人們認為具有這些形容詞特征的人,或者是表達人們對理想人物形象的一種概括。
“屌絲,女神”也是比較流行的稱謂語?,F(xiàn)在我們所說的“女神”泛指具有清純、可愛美好形象,會引起眾多男生的暗戀,但是因為條件太好讓男生們望塵莫及的女生,以及在和男生交往時總是若即若離,有些曖昧的女生。而“屌絲”則以嘲諷的語氣來泛指那些身份卑微,生活平庸,未來渺茫,感情不順,不被社會認同的男青年。
(一)從社會發(fā)展的角度看新興社會稱謂語
語言與社會是緊密聯(lián)系,不可分割的。語言是社會的產(chǎn)物,社會上新事物的產(chǎn)生必然導致新的語言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最明顯的就體現(xiàn)在詞匯層面。一定時期的流行語是那個時期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環(huán)境及人們心理活動等因素的綜合產(chǎn)物。[2]流行語之中的這些新興社會稱謂語也常常表達了人們在特定時期的新觀念、新感覺或社會生活中的新事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速發(fā)展,網(wǎng)絡文化也越來越普及,很多新興社會稱謂語最初都是先在網(wǎng)絡上流傳使用,之后才逐漸被人們使用到生活中。網(wǎng)絡是一個經(jīng)常萌生新事物的空間,隨著這些新事物的產(chǎn)生,也萌生了許多新興社會稱謂語。比如,“鳳姐”這個稱謂語的來由就是因為一個叫羅玉鳳的女子,因一系列雷人言論在網(wǎng)絡上走紅,被人稱為“鳳姐”。而之后,也萌生了越來越多“X姐”的稱謂語。同樣,繼“犀利哥”之后,也有了越來越多“X哥”稱謂語。這些稱謂語反映了人們對那些網(wǎng)絡走紅人物的一種調(diào)侃,嬉笑等。
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人們生活水平的上升,人們的心態(tài)和價值觀也有所變化,新時代的人們愛好時尚、娛樂性事物,喜歡跟隨潮流?!案吒粠?,白富美,女神”等稱謂語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就是因為這類稱謂語標簽性很強,兼具新穎性、簡潔性、趣味性和時尚性,這些稱謂語會讓人們產(chǎn)生辭趣,妙趣橫生,聽來讓人會心一笑,因此頗受新世紀人們的歡迎。另外,網(wǎng)絡流行語的使用是一種“趕時髦”,流行文化追求“同質(zhì)性”,以獲得群體的認可。個體在進行交流的時候,不自覺會受到他者的影響使用網(wǎng)絡流行語,強調(diào)自己是“網(wǎng)絡社區(qū)”的一員,表明自己“沒有落伍”。因此,當某個新潮的社會稱謂語出現(xiàn)之后,隨后在交流中也自然也開始被廣泛地流傳和使用。
(二)從使用的人群看新興社會稱謂語
語言的使用能夠反映一個人的身份或者性格特征,俗話說:“什么樣的人說什么樣的話?!辈煌娜后w在交流過程中會使用不同的語言,這和人們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年齡階段等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上列舉出的那些新興社會稱謂語在年輕群體中使用的較多,因為他們與年長者相比,有更多的網(wǎng)絡接觸以及對新興事物的關注。
新興的社會稱謂語往往最先是被年輕群體創(chuàng)造并使用,像“高富帥,白富美,屌絲,女神等”這些稱謂語,不了解其內(nèi)涵的年長者可能對這些稱謂語完全不感興趣,或者說即使了解了也可能難以接受。因為年輕群體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要比年長者高一點,比他們要開放一點,這些新型的社會稱謂語的使用也反映了大多數(shù)年輕群體身上開放、時尚、前衛(wèi)的特點。也正如胡明揚先生所說,青年人最急于尋求獨立性,也急于顯示獨立性,他們要和傳統(tǒng)決裂,不喜歡陳詞濫調(diào),最富于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什么都愛好新鮮,愛好玩兒,所以最常見的流行語總是在青少年群體中創(chuàng)造和使用的。[2]通常來說,年輕群體的語言使用往往較年長者隨意一些,更加富有動感,而年長的語言使用通常比較穩(wěn)重。
(三)從語場的角度看新興社會稱謂語
“語場”指的是語言使用的場合、場所。由不同的交際任務、交際內(nèi)容所構(gòu)成的不同“語場”,必然致使稱呼語使用的不同。上文列舉的新興社會稱謂語通常是被用在網(wǎng)絡聊天室、商場、娛樂性節(jié)目、各種服務性場所等非正式場合。這些稱謂語的運用一般起著娛樂、調(diào)侃性的作用,在正式場合往往不會用到這些稱謂語。
(四)從共聚關系看新興社會稱謂語的使用
語言的使用也反映著交際雙方的社會關系。社會語言學家布朗和吉爾曼提出了權(quán)勢(power)和共聚(solidarity),也就是權(quán)勢關系和親疏關系。
Leech (1988)指出,共聚(solidarity)指的就是人際之間的“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e)”。[3]“社交距離”即通常所說的情感距離,或者說“親密度”。親近程度的不同會影響稱呼語的使用。
首先,“美女,帥哥”這兩個稱呼在商場以及美容美發(fā)等服務場所使用得比較多。從共聚關系,即交際雙方的親疏關系來看,這類稱謂語是被用于稱呼不熟悉的人。為什么對不認識,不熟悉的人會用到這些稱呼呢?不難想象,聽到這樣的稱呼,不管是漂亮帥氣的還是長相一般的消費者都會感到心情渝說,這樣就使陌生的交際雙方更順暢地交流,為接下來顧客的消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也就是說對于不熟悉的人,人們往往采用像“美女,帥哥”這類聽起來讓人們愉悅的稱呼語來稱呼對方。
其次,“親”這個稱呼語往往較多用于淘寶網(wǎng)購交易中,淘寶賣家想要賣出自己的產(chǎn)品,便用“親”這樣一個比較俏皮、親呢的稱呼來稱呼自己的顧客,從而拉近自己與顧客之間的距離,也就是增加自己與顧客之間的共聚量。從而讓顧客對自己產(chǎn)生好感,更愿意購買他的產(chǎn)品。
另外,“高富帥,白富美,屌絲,女神等”稱呼往往較多地用于關系比較好的朋友之間,他們彼此之間喜歡開玩、調(diào)侃對方等。
總之,新一代的人們總是喜歡創(chuàng)造出一些新穎、時尚的方式來對別人進行稱呼,而不是直呼其名,這體現(xiàn)了人們富有活力,跟隨潮流,喜歡娛樂性事物等特點。
筆者從社會、使用人群、語場以及共聚關系這四個方面分析探討了如今一些流行稱謂語的使用影響因素,揭示了新興社會稱謂語的使用和這四個方面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另外,語言是動態(tài)的,作為語言一部分的社會通用稱謂語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時代的變遷,新的社會稱謂語還會出現(xiàn),對這些新潮稱謂語的關注、分析可以使人們更加清楚地了解它們存在的原因及文化內(nèi)涵,從而更好地利用這些新潮稱謂語為人們的交際服務。
參考文獻:
[1] 陳思.2002年北京高校流行語狀況調(diào)查[J].中國青年研究,2002,(5).
[2] 胡明揚, 張瑩.70-80年代北京青少年流行語[J].語文建設,1990,(01).
[3] R.A.Hudson. Sociolinguistics[M].Shanghai: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Emerging Fashionable Social Appellations
ZHOU Rong
(School of Media & Communication,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online interaction of people, a lot of new words emerge and spread widely through the network, which also sprouted a number of fashionable social appellations. The emergence of these new social appellations reflects some changes on the way people communicate brought in by the the changes of the tim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de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of the emerging social appell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olinguistics, and has had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social common appellations, which can facilitate the appliance of these emerging social appellations in actu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fashionable social appellations; sociolinguistics; communication
作者簡介:周容(1991-),女,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H1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14X(2016)01-00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