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新路
他哼著小曲,一臉從容。看來,他的未來,好像是被他胸有成竹地揣在自己心里的。
山后再翻一座山,就到他家了。那是云南某地國門前的一座山。雖是翻兩座山而已,卻是兩個世界。那個世界是翡翠的王國,山里的石頭雖黑不溜秋的,破開了,卻是綠光閃耀的翡翠。翡翠很值錢,卻比不上他喜歡的學校;這座山里,只有參天的樹,樹下的山都是石頭,呆頭呆腦的石頭,切開一點光澤也沒有,可這貧瘠的山下,有漂亮的學校。有翡翠的村落是緬甸,有漂亮學校的山下是中國。緬甸少年選擇了沒有翡翠的山下的學校。他的選擇,有點意思,也有點故事。
緬甸少年很帥氣,山羊形小臉,大嘴巴,滿口白玉般的牙齒,閃著光亮;深深的眼眶里,兩只眼睛像黑玻璃球,放著光彩;留一個馬鬃形一邊飄的小分頭,發(fā)是栗子色的,閃著油亮;穿立領的薄皮夾克和白里透藍的牛仔褲、耐克運動鞋。這樣的面相和穿戴,再加上講一口清晰的云南普通話,那真是港臺片里的酷仔。
他是翡翠之鄉(xiāng)的后代,是翡翠商人的后代。他的爺爺是翡翠美玉王,他的父親也是翡翠美玉王。他爺爺?shù)聂浯滟I來了一座金山,他父親賣翡翠賣出了一座金山。他的爺爺、父親有絕好的美玉制作手藝,一心想傳給他,帶他成為翡翠王。討厭老家那被挖得七零八落的山,他討厭那在世人看來高貴和價格瘋狂上漲的玉,他也討厭做玉的商人。他不屑那日進斗金的生意,他要讀書。
爺爺、父親給他挑了那邊最好的學校,學校讀的是中國課本,可教師授課吊兒郎當?shù)?。他在邊關的中國,看到了一所整潔有序的學校,老師課講得出神入化,學生在教室聽課入神,他們的臉上洋溢著開啟心智的那種喜悅笑容。他看到的這所學校,在邊關,在云南,在中國,也是建造精美的校舍,條件舒適的學校。他干脆把學轉(zhuǎn)到了云南邊關的一所學校。
他這一轉(zhuǎn),好像給老家?guī)チ艘还娠L,這股風成了一股轉(zhuǎn)學風。那個村,那個鎮(zhèn)的孩子們,都嘩啦啦地過來了,好幾十人。好幾十人,就得每人每年使出幾百元的補貼。騰沖縣猴橋鎮(zhèn)學校也大方,再三請求就學的,竟然收下了,實則拿錢還找累。
緬甸少年在山這邊上學,他的爺爺、父親在山那邊做翡翠生意。翡翠店越來越忙,他的爺爺累病了,送到醫(yī)院再也沒有出來。他的父親更累了,店里生意打理不過來,但又不愿少賺錢,勸他退學,把火紅的生意交給他。緬甸少年理也不理父親的勸告。父親阻撓他繼續(xù)上學,他斷了與父親的聯(lián)系,連他給的生活費也拒絕了。他拒絕得相當徹底,連銀行卡也托人轉(zhuǎn)交給了他父親。
他的學費哪里來?他課余打小工解決。
家有資產(chǎn)上億,自己打工掙學費,誰能理解!學友不理解,女朋友不理解。他們勸緬甸少年向父親低頭,不至于受苦掙學費。女朋友勸他別犯傻,家有那么多錢不要白不要。緬甸少年說,看到家鄉(xiāng)那挖玉挖得樹倒下,挖得山光禿禿,他討厭玉。他要讀書,絕不做玉王;他討厭賣玉的父親,他討厭父親那賣玉得來的錢。
他跟父親僵持著,他的父親讓步了,答應不讓他退學做生意,但求他收下學費。他父親把錢送到了宿舍。他父親給他的錢讓學友吃驚,五十萬元的金卡。讓他從學校搬到賓館住,不吃學校食堂吃飯店,他不要,更不肯。他說,他是個讀書的學生,住在學校,吃在學校,給他的錢沒用!他把父親強塞給他的金卡,扔給了父親。
緬甸少年常年穿那立領的夾克,留著馬鬃那樣的發(fā),瀟灑卻堅守著清苦,寧可打工掙那微薄的錢,寧可斷了自己的零花錢,寧可不再買新衣服,也不接受父親的錢。他父親生氣,惱火,絕望,不理他了。他的學習成績卻越來越好,成了班里的尖子生。 不愛美玉的緬甸少年,越來越有主見,越來越自信。他成了學友們欽佩的校園人物。
又到了一個周末清晨,綿綿細雨中校園還在沉睡,緬甸少年打把黑舊的傘走出了小鎮(zhèn),他是為他的學費去打工了。他跟老板約好的上班時間,他一分鐘也不敢耽誤。他哼著小曲,一臉從容??磥?,他的未來,好像是被他胸有成竹地揣在自己心里的。
摘自《新民晚報》2015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