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詩程,郭龍先,吳 瑾
(龍巖學院,福建 龍巖 364000)
客家教育精神對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育作用
魏詩程,郭龍先,吳 瑾
(龍巖學院,福建 龍巖 364000)
通過分析可知,客家教育精神的作用包括:客家教育精神的文化作用、客家教育精神的導向作用、客家教育精神的工具作用、客家教育精神的內化作用。在具體的培育過程中,需要圍繞著:重視客家教育精神的文化和導向作用、多渠道培育大學生的進取和開拓精神、課程實踐培育大學生文化和團隊精神、采取主題班會形式弘揚客家人文精神等四個方面來展開。
客家教育精神;新生代大學生;核心競爭力
從目前的研究動態(tài)來看,許多學者都十分強調利用優(yōu)秀的地域文化來培育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作用和功能。那么從地域優(yōu)秀文化中,能否提煉出具有時代價值的文化元素呢。本文筆者將聚焦客家教育精神,來探討其在培育新生代大學生(下文簡稱: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作用。
1.1 客家教育精神的現(xiàn)實價值
“崇尚文化”的客家教育精神,要求我們需要在知行統(tǒng)一下來切實踐行這一精神實質。具體而言,從思想意識上尊重本土文化的形成邏輯,并能公正看待本土文化的現(xiàn)實價值[1]。另外,在行動上則需要通過養(yǎng)成“聰明好學的好傳統(tǒng)”,來不斷充實、夯實自己的文化修養(yǎng)和文化積淀。隨著“互聯(lián)網+”模式在我國社會中的推進,其在助力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同時,也在大學生的文化信息獲取方面產生了負面影響:即碎片化閱讀習慣的形成,使得一種“快餐”文化需求在大學生群體中充斥著。若是不加糾正,則將嚴重抑制大學生群體的問題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可見,這便間接得出了客家教育精神的現(xiàn)實價值。
1.2 客家教育精神的文化價值
客家文化不僅是客家人的,也是國人的寶貴精神文化元素。從這一邏輯出發(fā)可得,客家教育精神也應是中華民族教育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現(xiàn)階段所反饋的研究動態(tài)中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學者都拘泥于閩南地區(qū)大學生群體的研究,而筆者認為,客家教育精神需要以“中華民族教育精神重要組成部分”的身份出場,來助推大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2.1 就業(yè)能力中核心競爭力的組成要件
(1)進取精神。眾所周知,當前大學生就業(yè)問題已得到中央的高度重視,而且大學生所在高校也在積極拓展他們的就業(yè)渠道。然而筆者認為,無論是高校管理者如何積極拓展大學生的就業(yè)渠道,首選需要解決大學生是否具備進取精神這一問題。進取精神的形成將對大學生的就業(yè)產生強大的內驅動力,最終建立起他們的專業(yè)自信和人格自信[2]。
(2)開拓意識。在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時代背景下,部分大學生走上了創(chuàng)業(yè)道路。然而,隨著創(chuàng)業(yè)活動的不斷推進和深入,逐漸促使他們感知到創(chuàng)業(yè)的不易和創(chuàng)業(yè)的曲折。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大學生缺少社會經驗、資金支持的情形下,唯一能使他們堅持下來的便是——開拓意識。正如客家的先民們在18世紀跨出國前往海外那樣,以一種從容的開拓意識來面對未知的考驗。
2.2 工作能力中核心競爭力的組成要件
(1)學習能力。我國已步入后工業(yè)化時代,這就意味著產業(yè)升級已成為經濟新常態(tài)特征這一。高校專業(yè)教育必然滯后于產業(yè)升級對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這就需要大學生在工作崗位中通過不斷的學習,來適應崗位需求的動態(tài)演化過程??梢姡瑢W習能力便成為了核心競爭力的組成要件之一。在構建學習能力之前,首先需要大學生具備崇尚文化的精神品質,只有這樣才能以自身的非智力因素來推動智力因素的提升。
(2)團隊意識。現(xiàn)代化大生產依賴于團隊分工協(xié)作,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也依賴于各廠商之間所形成的社會化分工機制。由此,使得大學生形成團隊意識,將能促進他們將專業(yè)知識融入到工作中去。問題在于當前的大學生普遍缺乏這種意識,我們除了去詬病大學生的主觀意識外,還應從培育他們的“精誠團結”意識來幫助他們認知到團隊意識的重要性。
3.1 重視客家教育精神的文化和導向作用
由于國人受到中原文化的深刻影響,所以在發(fā)揮客家教育精神的文化和導向作用時,應突出其中的中原文化元素,這樣才能被我國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所理解和認同。當前高校在培養(yǎng)大學生職業(yè)素質時,已經重視對諸如進取精神、團隊意識的培育,所以這并不能顯示出客家教育精神的優(yōu)越性。而客家教育精神的優(yōu)越性則表現(xiàn)在“溯本思源”上,即在不同的生存環(huán)境下仍能以中原教育精神作為主體。因此,導向作用也就表現(xiàn)在了:維系傳統(tǒng)教育精神實質,但著眼于本土的實際需要[3]。
3.2 多渠道培育大學生的進取和開拓精神
當代大學生受到具體的成長環(huán)境影響,對于進取和開拓精神的理解也具有時代特征。轉換為個體的進取和開拓精神而言,則更加注重個體的主觀能動性,而對于現(xiàn)有的社會規(guī)則并不太重視。反之,過往的大學生群體則較為重視社會規(guī)則,而弱化了自身能動性的發(fā)揮。因此,當下需要通過多渠道來培育大學生的進取和開拓精神,而重點應放在社會規(guī)則約束下的培育。客家人能以上輩的生產生活經歷感悟下輩,那么在培育大學生的上述精神時也需要借助案例教學法來開展。
3.3 課程實踐培育大學生文化和團隊精神
筆者建議,可以通過實訓教學環(huán)節(jié)來培育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團隊精神。在設計實訓項目時,應注重項目解決方案的開放性和團隊合作性,這樣便能綜合培育大學生的上述精神。如當前部分高校在實訓中所嘗試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便可以在各學科、專業(yè)的實訓教學中得到推廣。另外,客家人所秉持的精誠團結精神,仍然植根于他們前輩所面臨的陌生環(huán)境。因此,在校企合作中的頂崗實訓時期,也可以通過教師引導來增強大學生的團隊精神。
在培育新生代大學生時,高校應著力從:重視客家教育精神的文化和導向作用、多渠道培育大學生的進取和開拓精神、課程實踐培育大學生文化和團隊精神、采取主題班會形式弘揚客家人文精神等四個方面來展開。通過科學合理地汲取其中的有益成分,才能夠確??图揖裨趯Υ髮W生核心競爭力的培養(yǎng)中起更加積極主動的作用。
[1]邱鳳華.客家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與未成年人教育整合的探究[J].廣西教育,2015,(1):7-8
[2]黃茜.傳統(tǒng)客家女子教育初探[J].嘉應學院學報,2010,(10):17-18
[3]匡星星.客家文化融入“90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4,(10):115-116
The cultivati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llege students by the spirit of Hakka Education
WEI Shi-cheng, GUO Long-xian, WU Jin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4000)
Through the analysis we can know that the spirit of Hakka education including: cultural function of Hakka spirit of education,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spirit of Hakka Education and tool for the role of the spirit of Hakka Education and the spirit of Hakka education interna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the specific need around: pay attention to the guiding role of culture and the spirit of Hakka Education, mufti-channel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nterprising and pioneering spirit, the curriculum practice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ulture and team spirit, take form of theme class meeting promote Hakka humanity spirit in four aspects.
Hakka Education spirit; The new generation colleg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D261.1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5.158
1672–7304(2016)05–0319–02
(責任編輯:吳湘銀)
魏詩程(1990-),男,福建龍巖人,研究方向:思政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