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 劉占兵
“十二五”時期遷西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評價
□高源 劉占兵
通過對遷西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評價分析,為小型水利工程建設提供參考。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評價;存在問題;建議措施
遷西縣總面積1439km2,溝壑縱橫,干旱缺水。降水時空分布不均,十年九旱。境內貧水地區(qū)廣,地下水含量小埋藏深,缺水村莊較多,水澆地面積較少。“十二五”期間,中央、省市及地方政府累計投入專項資金3.4億元,實施惠民工程: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285處,解決了14.32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建各類節(jié)水灌溉工程195處,增加山和林灌溉面積2.85萬畝;建水利閘橋23座;建水窖、水池1.2萬個,蓄水21.6萬m3,控制灌溉面積2萬畝。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的興建不僅為實現農業(yè)增產、增收奠定了基礎,也為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加快縣域林果經濟發(fā)展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極大提高了水庫的調蓄洪水和防洪保安能力;節(jié)水灌溉工程實施后,板栗樹比采用節(jié)水灌溉前畝均增產15kg,蔬菜畝均增產500kg,且品質有較大提高。滴灌工程節(jié)水效率達56%,管灌工程節(jié)水效率達46%,大幅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水利閘橋工程的實施有效解決了當地群眾出行不便問題。同時,提高了河道的行洪能力,保證當地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集雨水窖特別適合燕山山地建設。投資千余元即可控制山地面積2~3畝;施工工藝簡單,抗旱增產效果好,此外,可與滴灌等高效節(jié)水設施相配套,提高工程設備利用率。
一是抓住國家重點投資機遇期。“十二五”期間,中央高度重視小型農田水利,大幅度增加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規(guī)模,力求“最后一公里”問題??h委、縣政府把加快“五小水利”工程建設作為水利工作重中之重,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作為改善民生、為民造福的重要實事來抓,在中央和省加大對農村水利投入力度的同時,縣財政配套力度也在加大。
二是做好項目的前期謀劃工作。圍繞中央新增投資政策,加大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項目前期工作,作好基礎數據調研,為項目實施做好準備,一旦國家資金支持,即可包裝、捆綁項目,為小型農田水利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三是營造工程建設良好氛圍。廣大農民迫切希望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更大條件的改善。項目規(guī)劃設計中廣泛聽取基層群眾的意見,謀劃興建符合農村實地,群眾滿意的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工程建設中,堅持調動受益群眾的積極性,因勢利導,營造多渠道籌措資金,群眾投工投勞,投入到興建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的氛圍。
3.1 工程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對比平原區(qū)工程投資,上級補助資金嚴格按投資比例撥付,對山區(qū)并無側重。地方財政受資金所困,縣級配套資金不能足額到位,加之農民群眾自籌資金困難,大多以投工投勞形式完成配套。現有農村小型水利工程由各鄉(xiāng)鎮(zhèn)、村負責管理,管理費用和維修費用都無法支出,農業(yè)用水水費無法征收。
3.2 農村勞動力投工投勞數量逐年減少
長期以來,農民認為水利建設和管理是水利部門和政府的事,缺乏全民意識;部分農民對投工投勞抵觸較大;隨著城市經濟發(fā)展,大量農民進城務工,農村勞力不斷減少,對工程建設十分不利。
3.3 缺乏灌溉補償制度
農村群眾水商品意識較差。小型水利工程運行管理方面存在畏難情緒,如用水計量收費中部分村水費收繳困難。有些村組仍存在重建輕管傾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管理組織不夠健全。
3.4 工程技術方面存在短板
一是選址問題,有些工程集雨面積小,稍干旱年份,蓄不滿水,影響效益的發(fā)揮。二是有的水窖距地表太近,防凍問題考慮不充分,影響工程使用年限。三是水窖因使用管理及修建質量等原因,滲漏嚴重。四是管理不善,水窖蓋部分丟失,存在安全隱患。
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在促進地方水利發(fā)展中發(fā)揮中流砥柱作用,實施中應統一布局,實現具域農田水利工程資金效益最大化。將資金向純山區(qū)縣傾斜,加大補助資金比例。同時,積極運用市場機制,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廣泛參與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促進農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設和發(fā)展?!?/p>
2016-05-11
高源,男,漢族,遷西縣水務局,工程師。
劉占兵,男,漢族,遷西縣水務局,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