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研究進展

        2016-03-12 02:55:19陳歡慶石成方王玨姚堯
        斷塊油氣田 2016年5期
        關鍵詞:蒸汽驅稠油砂體

        陳歡慶,石成方,王玨,姚堯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北京100083)

        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研究進展

        陳歡慶,石成方,王玨,姚堯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北京100083)

        就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的技術現(xiàn)狀看:國外已經(jīng)形成了完整的研究方法和技術體系,特別是在利用地震技術對油藏開發(fā)過程監(jiān)測及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的精細刻畫等方面,具有相當高的研究水平;國內在儲層單砂體的精細刻畫、隔夾層研究以及儲層在熱采過程中的變化規(guī)律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進步。稠油熱采儲層研究的關鍵問題為地層精細劃分與對比、沉積微相研究、隔夾層發(fā)育規(guī)律描述、儲層綜合分類評價和地質建模研究等。在此基礎上認為,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研究的主要發(fā)展方向為井震結合斷裂系統(tǒng)的精細刻畫、地質體分類評價、稠油熱采儲層變化規(guī)律研究、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的四維地震監(jiān)測和隔夾層封隔能力的物理模擬與數(shù)值模擬驗證等五大方面。

        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地層精細劃分與對比;沉積微相;隔夾層;儲層評價;地質建模;剩余油

        世界范圍內稠油油藏豐富,在美國、加拿大、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國家均可以見到[1-4]。在我國,稠油油藏分布范圍廣泛,從東部的遼河盆地、渤海灣盆地,到中部的南陽盆地,再到西部的準噶爾盆地等均有,目前已在12個盆地發(fā)現(xiàn)了70多個稠油油田,而且儲量豐富,是目前油氣田開發(fā)十分重要的油藏類型之一[1,5-10]。精細油藏描述目前是油氣田開發(fā)研究最重要的手段,通過文獻調研,結合自身的科研實踐,筆者對目前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研究現(xiàn)狀、研究中的關鍵問題和發(fā)展趨勢進行了總結、分析和展望,以期對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研究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1 研究現(xiàn)狀

        我國稠油油藏具有陸相沉積的特點,油層非均質性嚴重,地質構造斷層多,而且油藏類型多,埋藏深,注蒸汽開采難度極大。劉文章[11]將已投入開發(fā)的稠油油藏類型總結為有氣頂?shù)膲K狀厚層油藏、具有邊底水的多層油藏、薄互層油藏、單砂體層狀巖性油藏、單砂體薄層油藏、邊底水活躍的塊狀厚層油藏、夾有大卵石的砂礫巖油藏。由于油藏類型豐富,特點各異,因此研究內容豐富,既有一般陸相砂巖精細油藏描述研究的特征,也有針對稠油熱采儲層開發(fā)需求的特殊方面。李軍民等[12]以克拉瑪依油田六東區(qū)克下組油藏為例,對稠油油藏水驅后轉注蒸汽開發(fā)可行性進行了研究。A.W. Ian等[2]利用彈性波屬性對重油儲層進行表征。

        程繼蓉等[13]以棗園油田棗35斷塊火山巖稠油油藏為例,對稠油油藏的開發(fā)方式進行了探討。王志高等[14]對稠油剩余油形成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進行了分析,確定了5個級次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包括微觀級、單井單層級、井問單層級、層問級和平面級。提出了剩余油形成的三大控制因素,包括油藏地質類、油藏工程類和井網(wǎng)部署等。霍進等[15]對油藏描述在淺層稠油油藏開發(fā)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通過精細油藏描述,擴大了找油領域和滾動開發(fā)范圍,為開發(fā)調整方案部署提供科學依據(jù)。研究內容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地層的精細劃分與對比、沉積微相研究、儲層隔夾層發(fā)育規(guī)律描述、儲層綜合分類評價、地質建模研究等。

        宋社民等[16]以華北油田趙108斷塊為多層普通稠油油藏為例,對早期可動凝膠調驅注水開發(fā)普通稠油油藏的方法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該方法可以改善普通稠油油藏開發(fā)效果。黃琴等[17]對國內外稠油油藏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應用現(xiàn)狀進行了總結,結果表明,CO2吞吐工藝是一種單井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翟營利[18]以歡喜嶺油田齊40塊為例,對稠油水淹測井解釋方法進行了研究,分析了利用激發(fā)極化電位、地層測試、碳氧比測井技術特征,有效進行了水淹層識別及解釋,為稠油油藏開發(fā)中、后期的解釋評價提供有效方法和手段。

        Vasheghani Fereidoon等[3]對黏性和質量因子在重油儲層描述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Satinder Chopra等[4]主編了《重油:儲層表征和生產(chǎn)監(jiān)測》的專著,該專著主要利用各種地震技術和方法對加拿大北部重油儲層進行描述,系統(tǒng)介紹了加拿大重油研究方面成果。牛保倫等[19]對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末期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進行了研究,同時結合動態(tài)監(jiān)測資料、地球物理測井技術和密閉取心等多種方法進行了驗證,效果較好。

        總體上看,國外對于稠油油藏精細描述已經(jīng)形成了較完善的方法和技術體系,特別是利用地震技術開展油藏開發(fā)過程研究和剩余油監(jiān)測研究,已經(jīng)具有相當高的水平??v觀國外對于重油等油田的精細油藏描述研究,加拿大水平最高,可對我國類似油田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國內遼河油田和新疆油田稠油油藏精細描述研究水平較高,多處于蒸汽吞吐轉蒸汽驅熱采方式轉換階段,在儲層單砂體的精細刻畫、隔夾層研究以及儲層在熱采過程中的變化規(guī)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進步。

        2 關鍵問題

        2.1地層精細劃分與對比

        地層的精細劃分與對比是一切精細油藏描述研究工作的基礎,對于稠油熱采儲層也不例外。它可以幫助研究者建立高精度等時地層格架,在此格架內實現(xiàn)單砂體的刻畫、隔夾層的分析等。隨著開發(fā)工作的深入進行,對單砂體認識程度的要求越來越高,地層的精細劃分與對比就顯得更加重要。傳統(tǒng)的“旋回對比,分級控制”已經(jīng)很難滿足生產(chǎn)實踐的需求,而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正好可以解決這一難題。該理論以長期基準面旋回、中期基準面旋回和短期基準面旋回為劃分方案體系,分別對應三級沉積旋回、四級沉積旋回和五級沉積旋回,充分體現(xiàn)了地層沉積成因,可以將地層精細劃分至單層,即單砂體。滿足油氣田開發(fā)后期生產(chǎn)實踐對于建立高精度等時地層格架的生產(chǎn)需求,為開發(fā)后期蒸汽吞吐轉蒸汽驅、采用蒸汽泡沫劑進行層間或層內調控、精細分層注汽等生產(chǎn)措施的實施提供堅實的地質依據(jù)。

        筆者在進行遼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試驗區(qū)稠油油藏地層精細劃分與對比研究時,便應用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理論為指導,將油田目前使用的小層級別的分類結果細分至單層,為稠油蒸汽吞吐轉蒸汽驅開發(fā)方式的轉換提供了堅實的地層分層數(shù)據(jù)庫[20]。

        2.2沉積微相研究

        沉積微相研究是精細油藏描述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搞清楚砂體的發(fā)育規(guī)模和展布規(guī)律,為井網(wǎng)的加密調整等油藏開發(fā)技術政策提供依據(jù)。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稠油熱采儲層沉積微相研究和一般的稀油油藏一致,主要目的都是通過沉積微相分析,刻畫砂體在空間上的展布規(guī)律。在此需要強調的是,對于開發(fā)中后期的油藏,砂體之間連通性的刻畫顯得尤為重要。這是因為,砂體之間的連通性直接影響著調整加密井網(wǎng)的部署等生產(chǎn)實踐措施的實施。

        筆者認為,在井間砂體連通性分析時,應該充分認識沉積模式特征,在模式的指導下研究砂體的發(fā)育規(guī)律。首先,應該對比鄰井的特征測井曲線,主要包括自然電位、自然伽馬以及電阻率等;同時,應該充分參考精細測井解釋的成果,保證在同一單層內同一條河流砂體物性等屬性的相似或者相同性;另外,就是參考生產(chǎn)動態(tài)數(shù)據(jù),比如示蹤劑數(shù)據(jù)等,來分析砂體之間的連通性。在砂體連通性分析的過程中應該充分保證單井、剖面和平面分析結果的一致性,相互驗證和不斷修改完善,最終得到最為合理和最為接近地下地質實際的結果,保證砂體連通性研究成果的準確性。筆者在進行遼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試驗區(qū)稠油熱采儲層沉積微相研究時便充分考慮到上述問題,綜合多種信息來分析砂體之間的連通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3隔夾層發(fā)育規(guī)律描述

        隔夾層研究屬于儲層非均質性研究的范疇,是精細油藏描述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稠油熱采儲層而言,隔夾層研究具有更多的含義:一方面隔夾層的存在使得蒸汽吞吐和蒸汽驅過程中流體的運移軌跡和滲流規(guī)律進一步復雜化;另一方面還應該充分考慮隔夾層的發(fā)育程度,進行經(jīng)濟有效性評價,因為隔夾層的存在會導致蒸汽驅過程中熱效率的大幅度降低,經(jīng)濟有效性變差,有時雖然在技術上蒸汽驅有效,但未必能通過經(jīng)濟評價。

        從定義上講,隔層是指分隔不同砂體的非滲透層,如泥巖、粉砂質泥巖和膏巖等,一般橫向連續(xù)性好,能阻止砂體之間的垂向滲流[21],屬于層間非均質性研究。夾層指分散在單砂體內的相對低滲透或非滲透層[21],屬于層內非均質性研究。但是隔層和夾層也不是絕對的,隨著油氣田開發(fā)工作的深入,層系的劃分越來越精細,之前的層內夾層可以變成層間隔層。

        筆者在進行遼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試驗區(qū)于樓油層隔夾層研究時便在層位細分至單層的基礎上對隔層和夾層分別進行研究。通過統(tǒng)計分析,不同單層之間隔層厚度多為2 m,可以起到較好的封隔作用。而受沉積微相等因素的影響,夾層多呈北西—南東向條帶狀分布,延伸距離有限。

        2.4儲層綜合分類評價

        儲層綜合分類評價是精細油藏描述研究成果的綜合體現(xiàn)之一。關鍵研究內容包括2點:一是儲層分類參數(shù)的選擇;二是儲層評價結果的驗證和修改完善。

        在參數(shù)選擇時應該進行儲層發(fā)育成因分析,找出影響儲層成因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礎上選擇能夠充分代表這些主控因素的特征參數(shù),以此來進行儲層分類。在參數(shù)選取時一定要避免參數(shù)選擇越多越好的誤區(qū)。因為,過多的參數(shù)選擇有可能導致參數(shù)在參與分類時一些因素重復考慮,而另外的參數(shù)權重過輕,評價結果有失偏頗。同時參數(shù)越多,在參數(shù)的獲取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誤差的幾率越大,也增加了工作量,產(chǎn)生不必要的麻煩。參數(shù)選取的根本原則就是能夠反映儲層的成因主控因素,同時不同參數(shù)所代表的地質成因因素不會重復和疊加,相對獨立。

        另一個核心問題是儲層分類評價結果的驗證。儲層分類評價完成后,一般還應該對評價結果進行驗證和修改完善。驗證的資料主要包括靜態(tài)資料和動態(tài)資料。靜態(tài)資料主要為儲層評價結果與沉積微相研究、構造研究等地質研究的成果是否一致;動態(tài)資料主要為單井的產(chǎn)液量和產(chǎn)油量等生產(chǎn)動態(tài)資料,對于儲層多位于一類或者二類好儲層部位的生產(chǎn)井,產(chǎn)液量和產(chǎn)油量等生產(chǎn)動態(tài)屬于應該大于儲層多位于三類或者四類儲層等差儲層部位的井。如果出現(xiàn)相反的情況,除去工程方面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儲層分類評價的參數(shù)選擇不當,或者分類評價的計算方法出現(xiàn)了問題,應該調整參數(shù)的選擇和分類方法的選擇,重新分類計算,直至結果經(jīng)過靜動態(tài)驗證與實際地質和生產(chǎn)狀況相一致。筆者在進行遼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試驗區(qū)稠油熱采儲層綜合分類評價時就用到了上述驗證方法和原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5地質建模研究

        精細油藏描述研究的最終目的,是建立基本符合地下地質實際情況的儲層地質模型,從而實現(xiàn)井間砂體的預測,孔隙度、滲透率和含油飽和度等儲層屬性分布規(guī)律的刻畫。同時基于地質模型,運用數(shù)值模擬的方法實現(xiàn)剩余油表征。

        目前在建模過程中多使用相控建模的方法來建立儲層屬性模型,而在沉積微相建模時多采用變差函數(shù)擬合的方法完成。筆者在進行遼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試驗區(qū)稠油熱采儲層地質建模研究時就使用這種方法。目前地質建模較為前沿的方法是多點地質統(tǒng)計學建模,但該方法還存在諸多問題,比如河流相沉積建模河道連續(xù)性的問題、訓練圖像的獲取問題、多學科信息的合理組合問題以及算法間耦合問題等[22-24]。目前眾多研究者已經(jīng)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取得突破。

        3 發(fā)展展望

        稠油熱采儲層作為精細油藏描述研究的重要對象之一,不但具有精細油藏描述研究的最基本特征,同時也發(fā)展了許多特色方法和技術。通過文獻的調研分析,結合自身科研實踐,筆者認為,今后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研究的發(fā)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面。

        3.1井震結合斷裂系統(tǒng)的精細刻畫

        目前國內在精細油藏描述研究方面,普遍存在斷裂系統(tǒng)難以準確精細刻畫的難題,從東部到西部,幾乎在所有油田都存在。隨著地震資料品質的改善和鉆井資料的增加,斷裂系統(tǒng)的解釋幾乎每年都會發(fā)生變化,有時變化還很大,不僅是四級和五級斷裂形態(tài)和組合方式發(fā)生變化,有時甚至二級和三級斷裂也會發(fā)生大的變化。實質上,對于開發(fā)了20~30 a以上的老油田而言,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是極不正常的。原因是從油藏地質研究之初,就對斷裂體系的分布規(guī)律認識不清,斷裂體系的問題從勘探階段就已存在,而開發(fā)階段對于斷裂體系的認識建立在一個存在種種問題的研究基礎之上,錯誤結果的出現(xiàn)便顯而易見。當然,這與國內各油田地質條件復雜,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技術有限也有密切的關系。由于斷裂體系的發(fā)育規(guī)律與剩余油的分布息息相關,對油氣田開發(fā)中后期井網(wǎng)的調整加密等生產(chǎn)實踐活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因此應該引起研究者的重視。

        3.2地質體分類評價

        稠油熱采儲層與常規(guī)的儲層不同,由于受熱采精細有效性的制約,同一套開發(fā)層系中砂體的厚度要達到一定的要求[11],因此就要將一定數(shù)量的單層作為一個整體,即地質體來整體考慮,制定相應的開發(fā)對策。地質體作為蒸汽驅的基本單元,是熱采的物質基礎。對地質體的深入和準確認識,直接決定了蒸汽驅效果的好壞。筆者在進行遼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試驗區(qū)稠油油藏精細油藏描述研究時,便對地質體分類評價進行了初步探討,并設計了地質體分類評價研究流程,同時提出了地質體分類評價的原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3稠油熱采儲層變化規(guī)律研究

        在油氣開發(fā)和開采過程中,儲層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無論水驅、汽驅均如此。對于蒸汽吞吐或者蒸汽驅熱采而言,由于蒸汽的注入,儲層受水敏、速敏、鹽敏等影響,會發(fā)生一系列的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孔隙度、滲透率等物性參數(shù)的改變。馬玉霞[25]以河南油田稠油油藏為例,對稠油油藏注蒸汽后瀝青沉積引起的儲層變化進行了分析,利用高溫物模實驗,系統(tǒng)研究了稠油油藏注蒸汽后瀝青在地層條件下的沉積產(chǎn)狀及堵塞危害,建立了預測瀝青沉積傷害程度的物性傷害方程與圖版。筆者在進行遼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試驗區(qū)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研究時,曾經(jīng)進行過初步的分析。研究中選取地質條件類似的2個區(qū)塊,對比了蒸汽驅前后樣品掃描電鏡圖。結果發(fā)現(xiàn),蒸汽驅之前和之后,黏土礦物含量大幅增加,特別是高嶺石黏土礦物的含量增加最為明顯。蒸汽驅前后,由于黏土礦物等的含量大幅度增加,導致其堵塞和孔隙和喉道,儲層孔隙度和滲透率降低。對比發(fā)現(xiàn),蒸汽驅之后孔隙度和滲透率的減小更甚。

        3.4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的四維地震監(jiān)測

        關于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的四維地震監(jiān)測,國外學者做過大量的研究,特別是在英國的北海油田,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6-39]。國內在這方面的研究還未見報道。稠油油藏由于原油性質的特殊性以及熱采開發(fā)方式的獨特性,在地震油藏監(jiān)測方面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隨著地震資料在油氣田開發(fā)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的四維地震監(jiān)測研究必將成為研究的重要發(fā)展方向,應該引起國內研究者的足夠重視。

        3.5隔夾層封隔能力的物理模擬和數(shù)值模擬驗證

        隔夾層研究屬于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十分重要的研究內容之一,不但可以使稠油熱采儲層開發(fā)過程中流體運動的路徑復雜化,同時可以吸收大量的蒸汽熱量,降低熱采過程的熱效率,降低經(jīng)濟有效性。而且對于開發(fā)中后期稠油熱采儲層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的準確刻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隨著測井二次解釋精度的不斷提高,隔夾層的測井識別精度不斷提高,這同時也產(chǎn)生了新的問題。即并不是所有隔夾層都能夠對蒸汽驅過程中的蒸汽或者熱水起到有效的封堵作用,因此就需要進行隔夾層的有效性評價。目前比較可行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模擬和數(shù)值模擬2種,但是都存在很多未解的難題。由于稠油熱采過程是在高溫高壓的地下條件下進行的,而實驗室技術條件有限,很難真正實現(xiàn)類似地下地質條件下的物理模擬。數(shù)值模擬也是,對于一些關鍵參數(shù)的準確設置還很難實現(xiàn),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和調整。隔夾層的有效性驗證作為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研究中不可回避的難題之一,必須努力攻關。相信隨著方法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完善,在不久的將來,會在這方面取得一定的突破。

        4 結束語

        稠油油藏在世界范圍內分布廣泛,資源量豐富,是精細油藏描述研究的重要對象。稠油熱采儲層研究的關鍵問題包括地層精細劃分與對比、沉積微相研究、隔夾層發(fā)育規(guī)律描述、儲層綜合分類評價和地質建模研究等。隔夾層發(fā)育規(guī)律研究是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中最具特色的內容,與常規(guī)油藏精細描述最大的區(qū)別是在分析隔夾層發(fā)育規(guī)律時要充分考慮到經(jīng)濟有效性的評價問題。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研究的發(fā)展方向主要為井震結合斷裂系統(tǒng)的精細刻畫、地質體分類評價、稠油熱采儲層變化規(guī)律研究、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的四維地震監(jiān)測和隔夾層封隔能力的物理模擬和數(shù)值模擬驗證等五大方面。

        致謝:感謝項目完成過程中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與生產(chǎn)分公司胡海燕、吳洪彪、曹晨等專家提供的指導和幫助!

        [1]牛嘉玉,劉尚奇,門存貴,等.稠油資源地質與開發(fā)利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2:41-225.

        [2]IAN A W,LAURENCE R L,KATHERINE F B.Heavy-oi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using elastic wave properties[J].The Leading Edge,2002,21(8):736-739.

        [3]FEREIDOON VASHEGHANI,LARRY R L.Viscosity and Q in heavyoil 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J].The Leading Edge,2009,28(7):856-860.

        [4]SATINDER CHOPRA,LAURENCE R L,DOUGLAS R SCHMITT,et al.Heavy oils:reservoir characterization and production monitoring[M].Tulsa:Society of exploration geophysicists,2010.

        [5]徐丕東.草20塊稠油蒸汽驅陪產(chǎn)配注研究[J].復式油氣田,1994,5(3):34-38

        [6]劉文章.熱采稠油油藏開發(fā)模式[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8:50-60.

        [7]王仲軍,趙斌.紅淺稠油蒸汽驅開發(fā)技術研究[J].新疆石油學院學報,2000,12(2):25-28,69.

        [8]周運恒.提高深層稠油蒸汽驅排液能力技術研究[J].鉆采工藝,2008,31(3):75-77.

        [9]張宇焜,喻高明,朱健輝,等.稠油蒸汽驅注采參數(shù)優(yōu)化設計:以河南油田井樓油田三區(qū)稠油區(qū)塊為例[J].石油天然氣學報,2009,31(2):336-338.

        [10]李斌,劉莉.人工地震技術改善稠油蒸汽驅中后期開發(fā)效果[J].西部探礦工程,2011,23(11):51-52.

        [11]劉文章.稠油注蒸汽熱采工程[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7:10-60.

        [12]李軍民,曹強,范小娜.稠油油藏水驅后轉注蒸汽開發(fā)研究:以克拉瑪依油田六東區(qū)克下組油藏為例[J].新疆石油地質,2000,21(6):511-514.

        [13]程繼蓉,張秀麗,何新蓉,等.棗園油田棗35斷塊火山巖稠油油藏開發(fā)方式初探[J].特種油氣藏,2003,10(1):31-35.

        [14]王志高,徐懷民,杜立東,等.稠油剩余油形成分布模式及控制因素分析:以遼河油田曙二區(qū)大凌河油藏為例[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24(3):19-23.

        [15]霍進,單朝暉,鄭愛萍,等.油藏描述在淺層稠油開發(fā)中的應用[J].特種油氣藏,2007,14(1):22-25.

        [16]宋社民,王亞洲,周俊,等.早期可動凝膠調驅注水開發(fā)普通稠油油藏[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7,34(5):585-589.

        [17]黃琴,郭平,張俊.國內外稠油油藏CO2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應用現(xiàn)狀[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2008,10(2):4-16.

        [18]翟營利.稠油水淹測井解釋方法研究:以歡喜嶺油田齊40塊為例[J].國外測井技術,2008,23(4):26-31.

        [19]牛保倫,任韶然,張玉,等.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末期剩余油分布規(guī)律研究[J].斷塊油氣田,2012,19(2):228-231.

        [20]陳歡慶,趙應成,高興軍,等.高分辨率層序地層學在地層精細劃分與對比中的應用:以遼河西部凹陷某試驗區(qū)于樓油層為例[J].地層學雜志,2014,38(3):317-323.

        [21]吳勝和,熊琦華.油氣儲層地質學[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8:155-190.

        [22]尹艷樹,張昌民,李玖勇,等.多點地質統(tǒng)計學研究進展與展望[J].古地理學報,2011,13(2):245-252.

        [23]駱楊,趙彥超.多點地質統(tǒng)計學在河流相儲層建模中的應用[J].地質科技情報,2008,27(3):68-72.

        [24]吳勝和,李文克.多點地質統(tǒng)計學:理論、應用與展望[J].古地理學報,2005,7(1):137-144.

        [25]馬玉霞.稠油油藏注蒸汽后瀝青沉積引起的儲層變化[J].河南石油,2004,18(增刊1):56-63.

        [26]王允誠,張永貴,胡宗全.油氣藏開發(fā)地震[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0-60.

        [27]宋楊.薄層稠油水平井蒸汽驅優(yōu)化設計[J].斷塊油氣田,2013,20(2):239-241,245.

        [28]馬安來,金之鈞,劉金鐘.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深層油氣賦存相態(tài)研究[J].石油實驗地質,2015,37(6):681-688.

        [29]甄恩龍,曹暢.一種摻稀氣舉開采超深稠油油藏的方法[J].石油實驗地質,2015,37(S1):70-72.

        [30]曲占慶,李楊,林珊珊,等.THAI技術開發(fā)厚層稠油油藏井網(wǎng)參數(shù)優(yōu)選[J].斷塊油氣田,2014,21(5):627-631.

        [31]梁丹,馮國智,曾祥林,等.海上稠油兩種熱采方式開發(fā)效果評價[J].石油鉆探技術,2014,42(1):95-99.

        [32]李曉益,姚凱,朱明.哥倫比亞圣湖油田稠油油藏增產(chǎn)技術[J].石油鉆探技術,2015,43(1):100-105.

        [33]方文超.陸上稠油油田多輪次聚合物驅提高采收率方法[J].斷塊油氣田,2015,22(5):619-622,672.

        [34]尉雪梅.稠油蒸汽吞吐輔助層內水熱催化裂解數(shù)值模擬研究[J].石油鉆探技術,2015,43(3):103-108

        [35]陳紹云,李璦輝,李瑞營,等.大慶油田葡淺12區(qū)塊淺層稠油水平井鉆井技術[J].石油鉆探技術,2015,43(1):126-130.

        [36]李巖.大慶西部斜坡區(qū)稠油油藏熱采開發(fā)界限研究[J].斷塊油氣田,2016,23(4):505-508.

        [37]金軍斌,楊順輝,張洪寶,等.鉆井液用瀝青質稠油硬化劑的研究與應用[J].石油鉆探技術,2014,42(1):50-54.

        [38]趙益忠,孫磉礅,高愛花,等.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井長效防砂技術[J].石油鉆探技術,2014,42(3):90-94.

        [39]董長銀,張清華,崔明月,等.復雜條件下疏松砂巖油藏動態(tài)出砂預測研究[J].石油鉆探技術,2015,43(6):81-86.

        (編輯楊會朋)

        Advances of 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 of thermal recovery heavy oil reservoir

        CHEN Huanqing,SHI Chengfang,WANG Jue,YAO Yao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Development,PetroChina,Beijing 100083,China)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 of the thermal recovery heavy oil reservoir,it is indicated thatcomplete 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ique systems have formed abroad,among them the reservoir development process monitoring and fine characterization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with seismic technology have reached a high level;meanwhile the domestic researchers have done a lot of jobs and made certain progress on single body sand fine description,interlayer insulation and reservoir change rules in the thermal recovery process,etc.Based on the authors′research experiences,it is believed that the main difficulties of the research of thermal recovery of heavy oil reservoirs are fin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sedimentary microfacies study,interlayer insulation development rule description,reservoir 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and integrated geological modeling research. Based on the formation above,the key research development directions of 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 of thermal recovery of heavy oil are fine description of fracture systems based on well-seismic data,classification evaluation of geological bodies,the reservoir change law of heavy oil thermal recovery,4D seismic monitoring of remaining oil distribution law,and physical simul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ofinterlayer insulation packer ability.

        thermal recovery of heavy oil reservoir;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fine stratigraphic subdivision and correlation;sedimentary microfacies;interlayer;reservoir assessment;geologic modeling;remaining oil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與生產(chǎn)分公司項目“2015年股份公司精細油藏描述跟蹤”(2015-40217-000012)

        TE132.1

        A

        10.6056/dkyqt201605002

        2016-02-10;改回日期:2016-07-07。

        陳歡慶,男,1979年生,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精細油藏描述研究工作。E-mail:hqchen2009@163.com。

        引用格式:陳歡慶,石成方,王玨,等.稠油熱采儲層精細油藏描述研究進展[J].斷塊油氣田,2016,23(5):549-553.

        CHEN Huanqing,SHI Chengfang,WANG Jue,et al.Advances of fine reservoir description of thermal recovery heavy oil reservoir[J].Fault-Block Oil&Gas Field,2016,23(5):549-553.

        猜你喜歡
        蒸汽驅稠油砂體
        相變換熱技術在油田稠油開采中應用
        化工管理(2022年14期)2022-12-02 11:42:50
        稠油不愁
        河流相復合砂體不連續(xù)界限等效表征方法探討
        CSAMT法在柴北緣砂巖型鈾礦勘查砂體探測中的應用
        CO2輔助蒸汽驅對四種鋼的腐蝕性能影響模擬
        生化微生物技術在稠油采出水處理中的應用
        遼河油田破解稠油高溫調剖難題
        提高杜229塊蒸汽驅驅替效率技術研究與應用
        砂體構型對剩余油分布控制研究—以文中油田文25東油藏為例
        河南科技(2014年4期)2014-02-27 14:07:25
        齊40塊蒸汽驅熱能綜合利用分析與評價
        斷塊油氣田(2013年2期)2013-03-11 15:32:54
        又大又粗欧美黑人aaaaa片 | 91偷自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 蜜桃视频在线在线观看| 日韩av一区二区三区激情在线| 成人中文乱幕日产无线码| 久久精品国产69国产精品亚洲 | 国产不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av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久久欧美与黑人双交男男| 最新欧美一级视频| 亚洲综合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自拍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男小鲜肉同志免费| a级毛片100部免费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 红杏性无码免费专区| 亚洲最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套一区二区久久| 国内女人喷潮完整视频| 午夜福利视频合集1000| 欧美一级视频在线| 一级黄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不卡一区二区视频| 色欲人妻综合aaaaa网| 日韩好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久亚洲aⅴ精品网站婷婷| 最新国产主播一区二区| 国产性虐视频在线观看| 67194熟妇人妻欧美日韩| 曰本女人与公拘交酡免费视频| 一区二区av日韩免费| 小池里奈第一部av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va欧美va香蕉在| 少妇人妻偷人精品视蜜桃| 欧洲一级无码AV毛片免费|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久久| 老少配老妇老熟女中文普通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