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倩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四川成都 610059
微博與微信傳播的營銷價值研究
張雅倩
成都理工大學傳播科學與藝術學院,四川成都 610059
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催生了新媒體,其在本質上是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或傳播媒介,本次所研究的微博和微信也是隸屬于新媒體當中的,并作為典型的新媒體在其發(fā)展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并且其影響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也越來越大,發(fā)揮著潛移默化的價值作用。
微博;微信;傳播價值;營銷價值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簡稱,起初中國是模仿Twitter引入進來的一種新的信息分享傳播的平臺,按照不同的服務性質,中國微博可分為獨立微博網站、門戶微博、微博功能類產品等多種形式。隨著微博的不斷發(fā)展,微博用戶也出現了爆發(fā)性的增長,微博已經擁有了可觀的用戶需求和市場趨勢。當然微博作為新媒體的勃然興起,對傳播方式的變革價值意義巨大,同時越來越多的個人或者企業(yè)也將其作為自己的營銷和推廣手段,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微信是在2011年1月21日有騰訊公司所推出的,微信擁有運營商溝通、操作系統(tǒng)平臺等功能,在擁有移動或者Wi-Fi網絡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語音信息、視頻、文字和圖片的共享,也有很多附加的功能,例如“搖一搖”“漂流瓶”“朋友圈”“公眾平臺”等各種服務類的功能。微信最終要的在于它能夠提供公眾平臺與朋友圈的消息推送,同時也開通了支付現金錢包等功能,微信中的用于能夠通過“搖一搖”“直接搜索微信號碼”“附近的人搜索”或者直接掃二維碼方式添加好友以及關注公眾平臺,并且能將內容分享給好友,也能將自己看到的內容分享到朋友圈當中。
在新媒體當中傳播者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個體點,就像傳統(tǒng)媒體中的電視臺、廣播等,也就相當于議程設置的權利給予每一個使用微博和微信交流平臺上的發(fā)布者,這種傳播者的去中心化,使得傳播者的范圍擴大到非專業(yè)化、平民化、草根化,個體化、平等化的程度,促進信息量的流通和增大,就是這樣一個媒介平臺。
在討論微博微信營銷之前,我們必須弄清楚微博與微信在傳播學角度上的差異,雖然微博與微信在傳播方式較于傳統(tǒng)媒體都是直接的,去中心化的,但是在具體的方式上還是有細微的區(qū)別,微博的傳播是病毒式的傳播,對一件事的關注度傳播的速度更加迅速,可以在短短的幾秒鐘內就有上千條評論,對于一件事的發(fā)布時效性較強,且傳播的面較廣,話題大多是引起大眾轟動性的話題,在傳播中更偏向于對一件傳播事項的討論;而對于微信來說,傳播的方式更偏向于互動,傳播內容也相較于更加個人化,在傳播中更偏于一對一式的交流,而這兩者也是傳播方式與內容上的差異,更是兩者不可估量的價值和優(yōu)勢所在。
微博對于傳播者而言,更多的是出于引起轟動和關注而發(fā)出信息,在這種目的的驅使下,微博上的內容多是生活中罕見的、不經常發(fā)生的事件,也或是名人效應下一些明星新聞類的事件,目的是為了了解時事和名人動態(tài)而關注微博上事態(tài)和事件;而微信則大多是傳播者在交際圈內對生活中事件的發(fā)布,雖然也不乏對大型新聞事件的發(fā)布,但相較于微博而言微信則更偏向于私人性的傳播,傳播的范圍也相對較小,微信的受眾范圍當然也相較于微博來說更窄,局限于傳播者的交際圈以內。
微博的受眾在信息接受的權限上是比較寬泛的,只要受眾關注了信息傳播者,就能順利接收到傳播者所發(fā)布的任何信息。除此之外,受眾還有權限對傳播者所發(fā)出的信息進行轉發(fā),受眾也就成了信息的第二傳播者,以此類推,信息可以被轉發(fā)的次數不限,了解此信息的受眾也就越廣;而對于微信而言,傳播者與受眾必須是相互關注的情況下才能對信息有傳播和交流的可能,也就是信息的傳播者和受眾必須是添加好友的關系,若非此種情況,信息將不能被受眾所接收,也就不能完成信息傳播。
微博營銷是指企業(yè)或者個人利用微博平臺為自己創(chuàng)造價值、獲得盈利而采取的一種營銷方式。微博營銷是把微博作為營銷的展示平臺,每一個關注的粉絲都是營銷的受眾,企業(yè)或者個人通過在微博上發(fā)布信息,能夠向受眾傳遞企業(yè)信息、產品相關信息,目的在于樹立良好的企業(yè)形象以及推銷自己的產品功能。更新新內容越頻繁或者發(fā)布的信息受眾感興趣的話,營銷推廣的效果就越好。
微博在受眾(粉絲)的范圍上,其信息傳播存在粉絲關注的要求,但是微博具有便利的轉發(fā)功能,在宣傳對象的范圍上是比微信更加廣泛的,因而微博營銷宣傳面更廣,對企業(yè)和商家提高粉絲關注度以及產品的關注度是存在很大優(yōu)勢的,但信息量過大也會影響企業(yè)和商家宣傳的力度。
微博在營銷的側重點上更傾向于對于企業(yè)和商家品牌推廣,由于微博的單向關注的鏈條,是一種快速的病毒式宣傳方式,內容越有吸引力,傳播的范圍越廣,由此企業(yè)和商家可以根據微博的這一特性對自己的品牌進行精心的打造,用微博的這一宣傳廣度來擴散自己的品牌,實現品牌的有利推廣。
微信營銷同樣是互聯(lián)網營銷時代企業(yè)或者個人營銷模式的一種方式,微信的特點在于它不受距離的局限,注冊微信的受眾,能和同樣注冊的受眾產生一種關聯(lián),當然對于受眾訂閱的公眾號,企業(yè)或者個人根據用戶需要的信息,用來推廣自己的產品,進而來實現這樣“點對點”的廣告營銷。
微信在營銷上的側重點更偏向于客服的提升和互動營銷,由于微信是雙向互動的,因此企業(yè)商家和客戶能夠進行更加私密的交流和溝通,不僅能拓寬客服的執(zhí)行力度,更加增強了客戶的信賴感,能夠更加直觀地進行效率高的宣傳,這樣客服效率提高的同時,也將自己品牌更加高效地宣傳出去。
微信現在也有訂閱號的功能,但是由于訂閱號并非像微博推送那樣直接進入宣傳對象的瀏覽頁面,因而力度也不能與微博關注相比較,但微信的營銷價值在于其點對點、高效率的宣傳效果,微信的信息接收是消費者主動的,因為公眾號和訂閱號的關注一定是消費者所感興趣的產品關注,因此宣傳的效率極高,垃圾信息宣傳更少,因此其宣傳力度相較于微博也是更高的。
在這之中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典型案例——康師傅香辣牛肉面,它首次在微博上嘗試卡通化的擬人定位,以一種全新的微博矩陣形式打造了一個豐滿的官微形象。不僅如此,康師傅企業(yè)還在其中設置了四個子賬號,與主賬號一同進一步推廣產品,備受人們追捧,實現了營銷效果的最大化。
創(chuàng)意營銷策略就是企業(yè)運用互聯(lián)網思維技術的最重要的一點,在微博、微信全面充斥的互聯(lián)網時代背景下,想要獲得更大化的營銷價值,僅憑傳統(tǒng)的營銷策略只能是曇花一現的虛景,拋棄循規(guī)蹈矩的守舊,靈活地應用克服缺點才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既然微博互動網絡和微信推廣平臺正處在興盛和成熟的高速發(fā)展期,通過撒網式的宣傳和深層次的渠道經營,說不定能成為下一個商界神話。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網絡已經成為了企業(yè)重要的營銷方式,實現了企業(yè)與用戶的互動溝通。企業(yè)應當及時采取新媒體的營銷方式,特別以微信和微博為主,打造全新的企業(yè)營銷模式,迎來一個強有力的傳播微時代。
[1]石本秀,蔡郎與.新媒體經營管理[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2.
[2]佟力強.中國微博發(fā)展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胡衛(wèi)夕,宋逸.微博營銷[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12.
G2
A
2096-0360(2016)13-0073-02
張雅倩,研究方向為傳播學,互聯(lián)網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