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P·蘭加斯瓦米
現在,一個新的制造業(yè)“好萊塢”正在崛起,它的從業(yè)者編寫、發(fā)布新的“劇本”,消費者個人或企業(yè)再按照那些“劇本”從事生產。
我愛字典。我喜歡坐下來閱讀字典,在構成故事的那些字詞之間神游。就是在翻閱字典的時候,我第一次讀到了“制造”一詞的最初定義。
17世紀的《牛津英語詞典》初版給“制造”下了這樣的定義:“用手做東西的動作或過程?!绷硗庖粭l17世紀的定義是這樣寫的:“用雙手工作;用手工制作的行業(yè),手工業(yè)?!?/p>
這些原始的定義現在多半已經過時。自工業(yè)革命以來,我們已經把“制造”一詞和大規(guī)模、集約化、以機器驅動的材料和商品制作聯系到了一起。
用不了多久,普羅大眾就將再次獲得在家中“制造”東西的能力——我們將用雙手操作新型的機械和智能設備,因為3D打印將使制造回歸本源。
20世紀90年代,我第一次見識了3D打印機工作的情景,當時就被深深迷住了。傳統(tǒng)制造業(yè)的加工方式做的是“減法”——切、鑿、磨、銼;而3D打印的方式則是“加法”——把材料一層一層地疊加上去。當我見識到有人用3D打印的方法矯正嬰兒腭裂時,我驚訝得忘記了呼吸。傳統(tǒng)的手術方法是侵入式的,造成的痛苦之劇烈,到了野蠻的程度;而新技術卻能使每個生病的孩子很快重獲微笑。
如今,3D打印的使用已經普及。它能夠制造出遺失的拼圖、螺旋槳、頭骨碎片、身體部件(以前只有骨骼和關節(jié),現在連臟器也可以了)、新型材料、化學藥品和各種尺寸的容器,甚至整棟建筑都能打印出來。
要不了多久,制造就會變得和烹飪越來越像。你可以自己準備原料,不過那需要高超的技術。你也可以讓別人為你預先準備好原料,再由你將原料組合成“菜肴”,甚至組合出一桌子菜。整個過程可以根據每道“菜肴”的時間、成本和品質加以調整。
產品說明書,也就是“食譜”這部分,才是智力價值真正之所在——原料可以組合出什么東西來?如何組合?組合的過程是否安全可靠、可以重復?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替代方案?每一次生產都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
如果“菜譜”成為創(chuàng)造過程的關鍵,那么世界將會變得怎樣?世界將會迎來新一代的創(chuàng)造者,他們能夠在實驗室里安全地試驗各種生產方法,還能在新方法推廣之前驗證其成效。到那時,各個行業(yè)的專家將聚集在實驗室內,將物理、化學、生物、電子、設計、社會學、人類學和法律方面的知識用于生產。同時,他們還會得到各種所需的工具和機器,用來試驗、研究、改進、再試驗,并最終生產出可靠、安全、價錢合理的產品。
要使這個過程變?yōu)楝F實,我們可以借鑒電影業(yè)的經驗。
在電影業(yè),我們有的不是實驗室,而是攝影棚。從事生產的不是發(fā)明天才,而是明星。在背后支援的不是各路專家,而是劇組。主持大局的不是創(chuàng)意人、投資人,而是導演和制片人。
電影從業(yè)者了解制片過程,了解不同類型影片的風格,了解什么是票房保證,也了解劇本——也就是像“菜譜”一樣的產品說明書。
我們所知道的好萊塢的編導們按照劇本“生產”出我們在影院里欣賞或在家里舒舒服服觀看的東西?,F在,一個新的制造業(yè)“好萊塢”正在崛起,它的從業(yè)者編寫、發(fā)布新的“劇本”,消費者個人或企業(yè)再按照那些“劇本”從事生產。當所有人都能用這種方法生產出供飲食、養(yǎng)生、醫(yī)療和娛樂的東西時,“制造”的最初意義也將得到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