昝立永
私募基金的野蠻生長宣告結束。
經過數年的發(fā)展,對二級市場投資的私募基金規(guī)模不斷壯大,從過去的純地下操作變?yōu)楹髞淼年柟馑侥颊?guī)化。如今隨著市場的發(fā)展,監(jiān)管層再也無法忽視這支龐大的投資“編外軍”了。
基金業(yè)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已登記私募基金管理人25005家。已備案私募基金24054只,認繳規(guī)模5.07萬億元,實繳規(guī)模4.05萬億元。其中19219只是2014年8月21日《私募投資基金監(jiān)督管理暫行辦法》發(fā)布實施后新設立基金,認繳規(guī)模3.41萬億元,實繳規(guī)模2.71萬億元。當前,私募基金從業(yè)人員37.94萬人,管理規(guī)模100億元以上的有87家。
想象一下,如果這樣的一支編外投資勢力沒有內部控制條例,結果會多么可怕,這就相當于一臺長期上路的汽車自己沒有剎車,風險難控。
第十六條 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募集私募基金的,應設置有效機制,切實保障募集結算資金安全;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合格投資者適當性制度。
第十七條 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募集的,應當委托獲得中國證監(jiān)會基金銷售業(yè)務資格且成為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yè)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基金業(yè)協會)會員的機構募集私募基金,并制定募集機構遴選制度,切實保障募集結算資金安全;確保私募基金向合格投資者募集以及不變相進行公募。
2016年2月1日,中國基金業(yè)協會發(fā)布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內部控制指引》,該指引從幾個主要方面對私募的內部控制做了約束。
募資監(jiān)管
首先受到重點“關照”的就是私募基金的募集運作,對于這方面,該指引拿出了兩條為私募樹立規(guī)范:
從這兩條來看,監(jiān)管層首先意在防止私募將不適合承擔高風險的人納入到自己的客戶范圍,其二是私募不能變相進行公開募資,規(guī)避民間金融近乎“龐氏騙局”的風險。
實際上,這兩條是《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對銷售、募集條款的延伸。
該辦法明確表示,募集行為主體只有兩類:一是在基金業(yè)協會備案的私募管理人(截至2015年底共有24625家);二是在證監(jiān)會注冊取得基金銷售業(yè)務資格且成為中國基金業(yè)協會會員的機構,根據證監(jiān)會2015半年度公布的名錄,全國共有294家取得基金銷售業(yè)務資格,其中包括113家商業(yè)銀行、98家證券公司、11家期貨公司、6家保險公司、2家保險代理公司、6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58家獨立基金銷售機構——也就是說最多只有這294家可以代銷私募產品。
而且監(jiān)管者明確了哪些屬于募集行為:推介私募基金,發(fā)售基金份額(權益),辦理基金份額(權益)認/申購(認繳)、贖回(退出)等活動均屬此列。
對照上述表格中的第十七條,私募必須委托有資格的294家機構完成募集,自己不能有明確屬于募集行為的四類操作。這樣的監(jiān)管不可謂不嚴?!豆芾磙k法》中明確了百萬的投資門檻,其中條款明確規(guī)定: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為規(guī)避合格投資者標準募集,以私募基金份額或其收益權為投資標的的產品,或者將私募基金份額或其收益權進行拆分轉讓,變相突破合格投資者標準。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非法拆分轉讓為目的購買私募基金。
第十六條呼應之處是“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合格投資者適當性制度?!眱炔靠刂啤⑼獠勘O(jiān)管,使得私募不能進行合同或者份額拆分(很多小貸公司、P2P的慣用伎倆)來達到招攬更多不合格投資者的目的。
從另一角度來看,這無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私募的發(fā)展速度。
防范利益輸送
為了防范利益輸送,《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明確規(guī)定: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健全治理結構,防范不正當關聯交易、利益輸送和內部人控制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和自身合法權益。
作為《管理辦法》該條款的細化,《內控指引》也對利益輸送、老鼠倉等行為做了內部管理約束,其具體條款如下:
第十八條 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完善的財產分離制度,私募基金財產與私募基金管理人固有財產之間、不同私募基金財產之間、私募基金財產和其他財產之間要實行獨立運作,分別核算。
第十九條 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建立健全相關機制,防范管理的各私募基金之間的利益輸送和利益沖突,公平對待管理的各私募基金,保護投資者利益。
上表中的防控方式非常必要。
現實中很多私募并沒有內部防控機制,各個產品之間利益輸送嚴重,有時為了打造明星產品壯大自己聲勢甚至不惜犧牲其他兄弟產品利益,或者針對不同主體采取區(qū)別對待、賬目不清等情形。
要想實現產品的清晰隔離,內部人員隔離勢在必行。為此,《內控指引》的第十、十一兩條著重在人員的布局上給出了要求:
要求一 私募基金管理人組織結構應當體現職責明確、相互制約的原則,建立必要的防火墻制度與業(yè)務隔離制度,各部門有合理及明確的授權分工,操作相互獨立。
要求二 私募基金管理人應當建立有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確保工作人員具備與崗位要求相適應的職業(yè)操守和專業(yè)勝任能力。私募基金管理人應具備至少2名高級管理人員。
要求二中對高級管理人員數量的約束是非常獨特的,這再一次反映了私募基金之前很大程度上并不重視公司治理,一味強調業(yè)績主導的激進模式。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對于很多私募的痼疾——缺乏風控和信息不全,《內控指引》也對此進行了修正。
從整體來看,在《管理辦法》和《內控指引》相繼出臺后,私募的野蠻生長宣告結束,在經歷短期陣痛、調整、回流公募之后,私募基金在未來必將獲得更多人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