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霞
和諧、誠信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德育培養(yǎng)目標。加強和諧、誠信教育并開展道德實踐,對助力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道德規(guī)范向道德習慣的轉化意義深遠。怎樣在學校進行和諧、誠信教育,使小學生講和諧、講誠信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呢?
一、貼近小學生生活,挖掘提煉和諧、誠信教育內核,拓展豐富和諧、誠信教育思想
著眼于學生和諧人際關系的建立及個人全面和諧發(fā)展的需要,致力于創(chuàng)設和諧融洽的育人空間,培養(yǎng)謙和誠樸、習慣良好、素質協(xié)調的和誠學生。一是突出以“和”促“諧”,倡導教師親和、學生謙和,促進師生和諧;倡導言語溫和、處事平和,促進生生和諧;倡導家長和藹、家庭和睦,促進親子和諧;倡導德、智、體、美、勞素質全面,促進發(fā)展和諧;倡導保護環(huán)境、綠色生活,促進人與自然共處和諧。二是引領誠樸之風,強調做人誠信樸實、追求本真,做事踏實用心、工于至誠。
二、和諧誠信價值觀教育實踐策略
將和諧、誠信價值觀培養(yǎng)細化為“和、諧、誠、樸”四大主題,從和諧、誠信的文化建設、課程建設、學生習慣養(yǎng)成三個層面推動教育實踐,促進和諧、誠信教育接地生發(fā)。
(一)打造和諧、誠信文化,滋養(yǎng)學生心靈。
1.精心選擇和設計和諧、誠信文化符號,如:體現和諧、誠信教育理念的校徽、校旗、校歌、校園卡通形象等。通過這些文化元素在各種校園活動和遵德守禮宣傳陣地的反復使用,滲透和諧、誠信育人思想,強化學生的和諧、誠信意識,引領學生從點點滴滴做起,涵養(yǎng)公民道德素養(yǎng),厚積薄發(fā)。
2.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設立“品和”、“說諧”、“悟誠”、“尚樸”系列宣傳欄,通過中外案例故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內容,以小見大,說古論今,深入淺出地解讀“和”、“諧”、“誠”、“樸”理念,開辟“和誠”主題空間,引領學生道德風尚。
3.以公民基本素養(yǎng)和行為規(guī)范為重點,按一廊一專題的原則建設走廊文化,如:誠信廊、互助感恩廊等。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兒童的興趣點和現實需要,不但內容選擇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如“怎樣和同學交往”、“怎樣文明乘車”等,而且以淺顯易懂的格言、兒歌、小故事、圖片展現,以兒童化的語言表達;不但用豐富的色彩、形象的卡通設計吸引學生的眼球,而且以別具一格的展板造型沖擊學生的視覺,如:將展板設計成文明禮儀花、安全出行小腳丫、誠之心等。同時,將學生制作的各種手抄報布置成走廊專題欄,與學校宣傳板面相呼應,使瀏覽與感悟、學習與創(chuàng)編相結合,提高學生的關注度,使學生出入走廊時留得住腳步,于潛移默化中受到核心價值觀的浸潤,了解和掌握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進而自覺約束自我言行。
4.結合功能室建設,為學生德、智、體、美和諧發(fā)展創(chuàng)設育人環(huán)境。利用科學、計算機、音樂、美術等專用教室墻面、走廊和運動場圍墻,提煉各學科文化元素,打造體育、藝術、科學主題廊和運動健身墻,豐富學生的美感體驗,領悟個人發(fā)展中的和諧理念。
(二)設置和諧、誠信課程,納入常規(guī)德育。
1.突出和諧、誠信教育的指向性,整合設立“和誠綜合實踐課”。將“和”、“諧”、“誠”、“樸”主題教育活動納入各年級德育目標,針對學生品德、習慣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具體指導和過程管理。開發(fā)“和”、“諧”、“誠”、“樸”教本,開設“和諧、誠信道德講堂”,通過唱一首道德之歌、你問我答和諧誠信小辯論、演一個和諧的生活場景、評一下身邊的誠信故事,做一個和諧、誠信承諾等,達到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結合學生特點制訂各年級和諧、誠信道德實踐方案,在生活實踐中鍛煉學生,強化和諧、誠信理念。如:利用寒暑假組織“我愛我家”勞動實踐活動,在重陽節(jié)開展“我愛爺爺奶奶”感恩送溫暖活動,促進親子和諧、家庭和美;開展兒童節(jié)向同學贈送自制友誼卡活動和教師節(jié)感恩老師送寄語活動,促進學生間和師生間的和諧;組織變廢為寶手工制作活動和衣食住行倡節(jié)儉實踐活動,彰顯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和諧;針對實際討論和制訂班級學生誠信公約,組織無人作弊誠信考試活動,將守誠信與學習和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
豐富多彩的和諧、誠信德育實踐活動引領學生走向家庭和社區(qū),促進家?;印⒄n內外聯(lián)動,在鍛煉學生、增強自理自立能力的同時,也在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在實踐中逐漸改變不良德行,促進和諧發(fā)展。
2.開設“詩文誦讀”校本課,將其納入學校德育常規(guī)教學計劃。經典詩文歷經歲月淘洗,積淀中華先民幾千年來的價值觀念、人格精神、審美意識,流淌著歷代賢達志士憂國憂民的情愫和求真探索的精神。讓兒童誦讀經典,已成為各界公認的豐富兒童人文素養(yǎng)、促進身心和諧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山Y合實際制定誦讀課程綱要,明確課程目標、教學原則、各年級教學進度,并根據學生誦讀態(tài)度、積累數量、興趣習慣進行師生多元評價。將學生詩文誦讀成績納入學生素質評價與教師考核,配合詩文誦讀教學,組織創(chuàng)編《弟子規(guī)》等詩文操,讓全體學生在每日陽光體育大課間邊聆聽邊做操,健身之余強化育人功效。將經典詩文及詩詞知識設計成各種板面,裝點于校園圍墻內外,濃郁學校傳統(tǒng)文化氛圍。定期舉辦全校經典詩文誦讀競賽,使學生通過活動更深地感受友情、愛國情,在反復誦讀中理解誠信,學會感恩,懂得和睦相處,文明禮讓,為形成善的心性、雅的情趣和美的人品奠定基礎。
(三)突出日行和諧、誠信,培養(yǎng)學生行為習慣。
和諧、誠信教育貴在堅持,重在天天做。為增強可操作性,可針對學生學習、生活實際編寫《和諧誠信三字歌》,作為常規(guī)評價標準。如“謙和誠樸”篇為:“和誠人,講和誠,知謙虛,懂謙讓;待人事,須真摯,語溫和,心坦蕩;相關愛,重合作,講和諧,氣順暢;說真話,辦實事,言必行,行必果;重信義,貴有誠,人樸實,立風尚。”學校據此對學生進行常態(tài)化管理,開展“和諧、誠信文明班”評比活動,并頒發(fā)每周流動紅旗。依據和諧、誠信學生培養(yǎng)目標,設計卡通形象大使,明確創(chuàng)星標準,如:“文明之星”標準為“遵守交通法規(guī)、公共秩序、校紀校規(guī),舉止文雅,誠實守信,與老師、同學和家長關系和諧融洽”。在加強日常考核的基礎上,每年“六·一”兒童節(jié)表彰“和諧、誠信之星”,并設立專欄,激勵學生學榜樣、比誠信、講和諧。
總之,和諧、誠信價值觀教育不但促進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及家長與孩子之間關系的和諧,助力學生理解德、智、體、美、勞和諧發(fā)展對個人成長的意義,認識綠色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對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性,而且使學生懂得了誠信是與人相處的基本準則,從而對自身行為及社會現象誠信度具有初步的評判能力。和諧、誠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和”、“諧”、“誠”、“樸”主題實踐活動,滲透于校園環(huán)境建設和學生校內外生活,使學生在文化沃土中得到滋養(yǎng),逐漸成為學生自覺遵循的道德準則與行為習慣。
課題號:GS[2015]GHB0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