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如果說好的題材是作品跳動的心臟的話,那么,優(yōu)美的語言該是美麗的面龐了??忌劳姓Z言的載體,向閱卷老師展示寫作才華,語言是否有亮點,是否有出彩之處,直接影響了印象分的判給。一位改卷老師曾說:“一篇作文,出現(xiàn)‘月亮,最好不過;如果沒有‘月亮,‘群星璀璨也很好;沒有‘群星璀璨,出現(xiàn)‘?dāng)?shù)顆星星也就不錯;千萬不能給閱卷老師看的是‘茫茫黑夜‘漆黑一片。”考生平時習(xí)作中有意識地追求,考試中熟練地“包裝”一些語句,弄出幾顆明亮的“星星”,會使自己的作文生色,從而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取得好的成績。下面介紹幾種語言出彩的方法,相信用后能讓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一、該幽默時就幽默
生活中,幽默的人到哪兒都受歡迎,幽默的語言代表著一種智慧。請看下句:
——就像北京人吃臭豆腐,愛它的人一天不吃就寢食難安,睡不著覺,有了它就身體倍兒棒吃嘛嘛香;討厭它的人恨不得百米開外就捂住鼻子,繞道而行,并且皺鼻子瞪眼睛,比看到恐怖組織還緊張,仿佛別人打開的不是四四方方的玻璃罐,而是攜帶病毒的郵政快件。
此段文字,作者十分巧妙的運用了極富時代特性的詞語和廣告語,風(fēng)趣幽默而又極其傳神地寫出了兩種人對同一事物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
二、該“啰嗦”時就“啰嗦”
語言最忌諱的是累贅啰嗦,然而有一種啰嗦卻別有趣味,我們姑且稱其為“文字游戲”。
有位考生是這樣寫什么是“誠信”的:
誠信是什么?
農(nóng)民說,誠信是一粒種子,為了大地的豐收,就要在烈日下成長;
工人說,誠信是一座熔爐,為了祖國的建設(shè),就要把生鐵煉成好鋼;
軍人說,誠信是一個哨位,為了人民的重托,就要守住邊疆;
學(xué)生說,誠信是一棵小樹,為了園丁的哺育,就要成為棟梁。
這樣寫,就比說“誠信是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都要遵守的道德準(zhǔn)則”要好得多,作者把“各行各業(yè)的人們”這種概括抽象的概念轉(zhuǎn)化成農(nóng)工兵學(xué)這四種比較具體的可感的對象,并且用他們的言論和具體的工作崗位、成績、愿望等取代了自己對“誠信”的枯燥解釋,這就是文采,這就是形象思維的結(jié)果。
還有學(xué)生這樣寫什么是誠信:
誠信不是金錢,但千金難買季布一諾;
誠信不是美貌,但它使狡詐的鄭袖黯然失色;
誠信不是知識,但勝過張儀的學(xué)富五車。
這樣寫又比說“誠信是最寶貴的人生品格,它比什么都重要”要高出一籌。
也許會有人覺得這樣寫不是化簡為繁,啰里啰嗦,自找麻煩嗎?其實,有的時候,文章該“啰嗦”時就得“啰嗦”。如果圖省力怕麻煩,那最好就是別寫文章。如有一首著名的古詩這樣描寫水中的魚兒:“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比绻麨榱藞D省事,把它改成“魚戲東西南北”一句話,還有什么意思?
再如有人覺得杜牧的七言絕句《清明》太啰嗦,不夠簡潔,于是把它改成了五絕:“清明時節(jié)雨,行人欲斷魂。酒家何處有,搖指杏花村?!眲h去了“紛紛”“路上”“借問”“牧童”幾個具體的富有形象感的詞語,簡則簡矣,但原詩的意境全失,人們還是喜歡有點“啰嗦”的杜牧原詩??梢娦蜗笏季S是文章妙趣橫生的關(guān)鍵,絕不是一句“啰嗦”就能否定的。
再舉一例。什么是生活?這也是很難用抽象語言概括的,但會寫作的學(xué)生有辦法,他這樣解說:
生活是鏡子,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
生活是美酒,會喝的說它甜,不會喝的說它苦;
生活是一首詩,有抑揚頓挫,也有平平仄仄;
生活是一首歌,有低沉憂傷,也有激昂歡樂。
這組句子通過形象思維,巧妙地表達(dá)了作者對生活的看法,并且意蘊深厚,耐人品味,堪稱警句,使文章頓生光彩。
三、該修辭時就修辭
修辭是雕飾語言是常用手段。作為中學(xué)生,對修辭是再熟悉不過了。作文中能適時用上幾處,一定會讓文章增色不少。如:
——只有極為偶然的機(jī)會,看到幾本《兒童畫報》,讓我的夢不至于枯萎。
——同學(xué)們將手插進(jìn)衣袋,木偶般地坐著。
——幸福并不是老天爺牙縫里落下的肉屑。
——該面對的絕不逃避,該執(zhí)著的永不怨悔,該舍去的不再留戀,該珍惜的好好把握,這些也許就是幸福的真諦了。
——羅納爾多就像一輛老汽車,這一次是發(fā)動機(jī)壞了,下一次是減震器壞了,接下來是剎車板、油箱壞了!
四、該驕傲?xí)r就驕傲
筆者曾讓好幾屆學(xué)生寫過同一個作文題目《我與書》,一些同學(xué)只是平淡地交代了與書結(jié)識的過程,一些同學(xué)則只是開列書單,只有很少的同學(xué)知道巧妙地展示自己的知識面。以下是兩個精彩的例子:
——14歲的我愛讀書。不知何時,兒時的嬉笑已成了回憶。當(dāng)有些人沉溺于網(wǎng)吧,有些人熱衷于神聊,日暮燈下,我卻端坐捧讀,為屈原壯志難酬扼腕不平,為朱自清的樸實自然感動不已,駐足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跟著三毛著迷于撒哈拉沙漠,聽張愛玲講那30年代的舊上海往事……我總會涌出無限陶醉之意,久久不愿暫別,直至夜闌人靜。
——在那里,我傾聽“曠野的呼聲”“喧嘩與騷動”,看見“伊豆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獨”。
這樣寫,總比“我讀過屈原、朱自清、雨果、三毛、張愛玲的作品,讀過《曠野的呼聲》《喧嘩與騷動》《伊豆的舞女》《百年孤獨》”這樣寫有文采吧?
再如為了表達(dá)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有的學(xué)生用了這樣一組句子:
我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
我愛那“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
我愛那“奔流到海不復(fù)回”的黃河九曲;
我愛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
我愛那“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的古樸塞北;
我愛那“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
這組句子除排比之外,還使用了引用、對仗等修辭手法,列舉祖國的名山大川,寫得具體形象、氣勢磅礴,很有文采。有的學(xué)生就不善于運用修辭,只是平平淡淡地寫:“我喜歡祖國的大好河山,比如黃河、長江,還有泰山、廬山等?!蓖瑯拥囊馑?,但表達(dá)方式不同,給讀者的感受也就大有差別。
又如《讀魯迅》一文:
可我既不解《故事新編》與《朝花夕拾》的強(qiáng)烈反差,也疑惑于《野草》的隱晦。夏瑜墳上的花環(huán),狂人病愈前的呼喊,抑或是手持投槍的戰(zhàn)士、人鬼相爭的地獄,于我都難以理喻。《華蓋集》的首篇《咬文嚼字》已令我不解;《三閑集》中長篇大論式批評創(chuàng)造社的文字,更使我從疑惑走向厭煩。讀他關(guān)于文字改革的提議,使我產(chǎn)生對他的不信任;聽他對于起義農(nóng)民的評價,益使我對他懷疑……
這些語言,巧妙地把自己讀過的魯迅的作品,根據(jù)表情達(dá)意的需要恰到好處地運用到文章當(dāng)中去,既厚實了文章的底蘊,又有力地表現(xiàn)了主題,形成了極具文采的語言。這總比“我看過魯迅的多部書”這樣寫生動吧?
五、該不用就不用,該省略就省略
在個別時候,可以寫一些無標(biāo)點的句子來引人注目,彰顯“刻意強(qiáng)調(diào)”的目的。這里所指的是一種很長的單句,在某個成分上十分煩瑣,卻能起到一種強(qiáng)調(diào)的效果。比如:
——老師解著一道又怪又僻又新穎的極難極難的需要繞好幾個“彎”才能解出的習(xí)題。
此外,我們常在電視劇或電影中看到,為了情節(jié)的發(fā)展,劇中的某一個人物快要死的時候,對著旁邊的人說了一兩句話以后,沒有說完就斷氣了。這是為了劇情的發(fā)展,刻意將很多內(nèi)容省略掉了。這種手法在我們寫作時同樣具有魅力。
如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吃酒,劈頭就遇到掌柜討賬,而他兜里只有四個銅板,處境十分狼狽,卻又不能不開口,“這……下次還清吧!”這句中一個間斷,就把說話人的狼狽處境和狀況活生生地描繪出來了。隨后掌柜又逼問偷竊和斷腿的事,孔乙己窘到極點,也慌到極點,本想說“跌斷的”,可是異常羞愧又不慣撒謊的讀書人孔乙己卻變結(jié)巴了,結(jié)果成了:“跌斷,跌,跌……”這里運用省略號,描繪出無限生動的尷尬場景,讓人讀后回味思索。
又如《紅樓夢》“黛玉之死”一段寫道:
探春過來,摸了摸黛玉的手,已經(jīng)涼了,連目光也都散了。探春紫鵑正哭著叫人端水來給黛玉擦洗,……剛擦著,猛聽黛玉直聲叫道:“寶玉!寶玉!你好……”說到“好”字,便渾身冷汗,不作聲了。
這里黛玉臨終有滿腹話兒要說,但是體力不支,欲說又止,讓人紛紛猜想在“你好”二字之后潛藏著多么豐富的臺詞,引人不停品味。
六、該哲理就哲理
不管是議論類文,還是記敘文、小說,富有哲理味的語言都是對文章品位的提升。如:
——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完美的人生,正如舞臺上沒有純粹的喜劇。
——海浪不回避礁石的撞擊,才能得以壯觀;人生不拒絕遺憾的存在,才得以明達(dá)。
——看客頂禮膜拜,祈禱的是來生的幸福;熙熙攘攘的人們,爭取的是今天的富足??墒牵叩锰?,忽略了路邊的風(fēng)景;想要太多,卻失落了最珍貴的心情。
作文的訓(xùn)練,語言是基礎(chǔ),而語言的出彩不可能一蹴而就。筆者建議,一方面,考生應(yīng)多讀點名家名篇,讀點同齡人的優(yōu)秀作文,讀點精品報刊雜志,以資借鑒;另一方面,不厭其煩地修改以前的一些習(xí)作,并請老師批閱指點。這都是切實可行的手段,考生不妨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