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瑋琳
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媽媽?完美的100分媽媽,剛剛達標的60分媽媽,還是糟糕的不及格媽媽?
顯然,出于母愛的天性,媽媽們都會拒絕成為最后一類媽媽。除非她生著?。ū热缫钟舭Y),或者還沒有做好當媽媽的準備就意外懷孕,又或者她不想長大,還沒能力承擔責任。
可以說,育兒是每個母親的天職,對自己的孩子,除了身體健康外更是希望TA活潑可愛、聰明優(yōu)秀,“望子成龍”是絕大多數(shù)父母最大的心愿。這樣殷切的期望催生出不少100分的媽媽,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100分的媽媽最完美??墒?,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事實卻往往與想象相反。
青是個全職媽媽,溫婉、優(yōu)雅,言談舉止十分得體。丈夫丁是她的大學同學,如今是一名大區(qū)域經(jīng)理,常年出差在外,他們結(jié)婚10年好不容易才得到這顆丁家獨苗。兒子出生后,家人要求青做全職太太,丈夫說:“就算你事業(yè)再成功,如果孩子沒出息,你仍然是個失敗者?!庇谑?,業(yè)績優(yōu)秀的青放棄了穩(wěn)定的工作,辭職回家,把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兒子作為自己的努力方向和目標。
從此,她每天照料孩子的起居飲食,接送上下學及奔赴各種各樣的興趣班。搜集各類補習資料、指導(dǎo)兒子學習成為她的重要工作?!昂⒆雍茫揖秃?,孩子成功,我就成功”,這是失去事業(yè)的她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唯一途徑了。在老師和鄰居眼里,青是個成功教育孩子的榜樣,青的丈夫更是放心地遠離家門,在各地奔波。夫妻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少了,除了偶爾在電話里聊聊孩子的學習情況,兩人再也不像在學校那樣有說不完的話。于是青更是全身心地盯著兒子,把滿滿的期待都放在兒子身上。
兒子還真的為媽媽爭氣,不管是上幼兒園,還是上小學、初中,都拿回了繪畫、小提琴、奧數(shù)等大大小小數(shù)不清的獎狀。兒子每次參加夏令營活動、外出比賽,青都為他打理好所有物品、資料,交代注意事項,無一紕漏。孩子的發(fā)展一切順利,只是他在同學眼里有點孤僻清高。
初三下學期,青帶兒子參加了一個他極為看重的國際中學生機器人大賽選拔賽,復(fù)賽時因為場地的故障,兒子沒能很好地發(fā)揮技術(shù),與志在必得的冠軍失之交臂,無法再圓出國參賽的夢。青不斷地向比賽評委申訴卻沒有任何效果。兒子從此茶不思飯不想,不說話不出門,心情郁悶睡不著覺,學習成績一落千丈,最后不得不休學在家。
后來,焦急的青和丈夫領(lǐng)著兒子走進了心理咨詢室。通過家庭治療,青察覺了自己的教養(yǎng)模式的缺陷:無微不至的照料、精英式的打造,是在把兒子培養(yǎng)成沒有免疫力、不堪一擊的人,導(dǎo)致兒子人際交往能力差、抗挫折能力弱。
于是,明智的青改變了狹隘的認知,學習新的教育方法,試著逐漸放手,給兒子更多的自由、更多的自我發(fā)展空間。她自己也去尋找更多的自我價值,注重夫妻間更多的交流連接。
在媽媽的鼓勵下,兒子回到學校,試著與小伙伴做更多的交流,獨自處理同伴間的矛盾糾紛。慢慢地,兒子轉(zhuǎn)變成為一個心地純凈、友愛、有責任心、敢擔當?shù)年柟饽泻?,而不再僅僅是一個成績優(yōu)異的書呆子。
【心理掃描】
完美的媽媽是什么樣子的呢?著名的精神分析師有這么一個比喻:一個嬰兒在周圍沒人的情況下爬到一塊大石頭上,他往四周一看發(fā)現(xiàn)處境危險,就會大哭起來。而完美的媽媽在嬰兒剛剛爬上去,還沒有感到任何恐懼的時候(這個媽媽一刻不停地盯著嬰兒)就把嬰兒抱下來了。
結(jié)果呢,完美媽媽讓嬰兒喪失了一次體驗焦慮和恐懼的機會。
在完美媽媽庇護下成長的孩子,會變得十分依賴他人,沒有自己的主見,離開媽媽無所適從,容易緊張、焦慮,如同一只始終躲在母雞翅膀下的小雞,一直長不大,沒有機會學到獨立思考、自己化解難題和危機,要么弱不禁風,高智商低情商,抗壓力差,要么成為人們稱之為“白眼狼”的孩子,只以自我為中心,過度自戀,不關(guān)心他人,沒有責任感,等等。
探尋更深層的原因,可以看到,像青這樣的媽媽,童年時很可能有一個嚴苛的母親,孩子考試得了98分,或許母親心中很高興,但卻吝嗇地不肯表達出來,臉上顯示的是不滿,不住地追問那兩分是怎么丟的。在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很少得到肯定和欣賞,哪怕你做得已經(jīng)很好,但如果得不到100分,就是不優(yōu)秀。因此她們內(nèi)心深處的自己往往是不成功的、不堪接受的。到她們成為媽媽后,孩子就成為她們逃避自我、提升媽媽價值的砝碼。一個女人,如果從婚姻家庭中得不到愛的呼應(yīng),自身又不夠強大的時候,就會轉(zhuǎn)而把目光全部投向自己的孩子。很多女人更是把對父母的愛、對丈夫的愛、對孩子的愛以及對自己的愛,全數(shù)投向孩子。想象一下,如此沉甸甸的分量壓在一株幼小的樹苗上,會導(dǎo)致多么可怕的后果。
【心理導(dǎo)航】
首先,父母不要有補償心理 。肩膀尚且嬌嫩的孩子,如果背負媽媽早年未完成的使命,被迫承受著如此大的期待和壓力,就如同一粒幼小的種子被石板壓住,他成長的力量大部分都用于頂開沉重的石板,于是從石板下長出的樹苗不是歪斜的就是細弱的,不可能成為挺拔粗壯的參天大樹。其實孩子的內(nèi)心會發(fā)出吶喊:你的生命之重我承擔不起!父母要聽懂這個吶喊,及早放手,讓孩子去尋找屬于自己的使命和未來。
再次,全然接納,無條件愛孩子。 你的有些行為,在你看來是在愛孩子,在孩子眼里卻不是,你只愛成績100分的、聽話的、乖巧的、所謂懂事的孩子。孩子學習不好你焦慮,不順從你的意愿你焦慮,不按你的規(guī)劃發(fā)展你焦慮,那么你化解焦慮最快最好的辦法就是:孩子必須聽從!聽從了的孩子也許將來會有很大成就,也許不會有,但不管是有還是沒有,他都很難肯定自己,不容易知足和開心。所以,愛孩子,不僅僅是愛他的優(yōu)點,也要接納他一些不省心、不盡如人意、不夠優(yōu)秀的地方。這樣,孩子才覺得父母是真正地愛他。
第三,彼此有愛、樂觀開朗的父母是最好的榜樣??靠嘈猩频淖晕覡奚臧謰尩摹澳樏妗?,并不能教育出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你希望孩子快樂,你自己首先要快樂。把自己的生活過成春日陽光般富有生氣,孩子才有可能像鮮花那樣燦爛。須知,母親的焦慮是送給孩子的最差的禮物!
美國心理學家溫迪·莫吉爾說:現(xiàn)在茶杯式的新生越來越多—他們是如此的脆弱,輕碰即碎。父母出于好意,在其童年時替他們消化掉了很多憂慮,如同直升飛機,隨時空降在孩子身邊,提供一切或化解一切問題,結(jié)果他們長大后不知如何面對挫折,于是,出現(xiàn)了許多“玻璃美人”“玻璃少年”。
青最后意識到:培養(yǎng)一個獨立的、有健全人格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100分的媽媽做不到這點,60分的媽媽其實就能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