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盛 朱曉琳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水產管理站015000
鯽魚的養(yǎng)殖條件
郭盛朱曉琳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水產管理站015000
魚種池面積以3~5畝為宜,水深2m;成魚池面積以10畝為宜,水深2~2.5m。要求水源充足,無污染,排灌方便,每3~5畝池塘配備3.0千瓦增氧機1臺,每個池塘配備自動投餌機1臺。池塘平整無滲漏、無雜草。在魚苗和魚種下塘前10~15天,每畝池塘用生石灰75~125kg或3~5kg漂白粉干法清塘,消毒除野。5~7天后注入70~80cm深的水,注水時用60目聚乙烯網過濾,以防野雜魚及其卵進入。魚苗和魚種下塘前7天施肥,每畝施發(fā)酵好的有機肥300kg做基肥,培肥水質,為魚苗提供豐富的浮游生物及有機物碎屑等適口餌料,提高成活率。
(1)放養(yǎng)密度。每畝池塘放烏仔0.8萬~1.2萬尾或夏花0.7萬~0.9萬尾,出池規(guī)格50~100g/尾。魚苗下塘后10~15天放白鰱夏花0.2萬~0.3萬尾,作為搭配種類來調節(jié)水質(但不能搭配鯉魚),成活率可達90%以上,每畝產魚種500~750kg。
(2)飼養(yǎng)管理。魚苗下塘后根據水質的肥瘦情況追施有機肥或投喂豆?jié){。根據魚的生長情況投喂豆餅粉、細麥粉和米糠等餌料,經過20天左右的培育,可長成3cm左右的夏花。
夏花培育成大規(guī)格魚種,需投喂全價配合顆粒飼料,要求蛋白質含量30%以上、餌料系數1.4~1.7、粒徑0.2~2.0mm,前期小些,后期大些。日投餌率按魚體8%左右進行馴化投喂。經過15天左右的馴化就可集群上浮搶食。投餌量應根據水溫、天氣情況、水質肥瘦和魚的吃食情況靈活掌握。
加強水質管理,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cm,使池水肥、活、嫩、爽。魚種培育期間,特別是高溫季節(jié),必須經常換注新水,以防水質過肥。前期每隔20~25天注新水一次,每次10~15cm,后期每隔7天換水一次,每次15~20cm。在養(yǎng)殖過程中,當透明度大于30cm時適時追肥,原則為“少施勤施”,每畝可施有機肥50kg或尿素3kg。每半個月全池潑灑生石灰改善水質,每畝用生石灰15kg。定期防病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