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力,劉賢潔,陳禹橦,寧 宏
?
·教學研究·
智能手機在眼科學互動式教學中的應用
馬小力,劉賢潔,陳禹橦,寧宏
Citation:Ma XL, Liu XJ, Chen YT,etal. Application of smart phone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in ophthalmology.GuojiYankeZazhi(IntEyeSci) 2016;16(6):1135-1136
摘要
關鍵詞:智能手機;眼科學;教學方法
引用:馬小力,劉賢潔,陳禹橦,等.智能手機在眼科學互動式教學中的應用.國際眼科雜志2016;16(6):1135-1136
0引言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整體信息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手機的擁有量急劇增加,特別是在大學生人群中,手機持有率逼近100%[1]。2015-12由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研究中心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fā)布的社會心態(tài)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tài)研究報告(2015)》顯示,大學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高達到5小時17分。另有調查研究顯示,在專業(yè)課上,有35%大學生玩手機,在公共選修課上,有95.1%大學生玩手機[2],“手機進課堂”在高等學校教育中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可回避的現象。同時,2015-09教育部辦公廳公布的《關于“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入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積極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和管理模式,形成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發(fā)展路徑。因此,如何以智能手機為載體將移動信息技術與高等學校課堂教學相整合,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眼科學作為臨床醫(yī)學的二級學科,是一門專業(yè)性、實踐性很強,同時又涵蓋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臨床醫(yī)學課程。但是眼科學的授課課時有限,涉及的醫(yī)學概念和亞專業(yè)眾多,而且通常學生們的重視程度不足,使眼科學的教學面臨著眾多問題與難點。為改變這一現狀,我們在眼科學的教學中嘗試“互聯網”模式,將智能手機與眼科學教學相結合,轉變教學方式,進行互動式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主動性、互動性和協作性,將課堂上的“低頭族”轉變成教學的積極參與者乃至推動者,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智能手機在眼科互動式教學中的應用具有以下功能特點。
1豐富的教學資源
首先,由于“互聯網”模式的引入,利用移動網絡或短程無線傳輸技術(Wireless Fidelity,WIFI)可以通過手機實現教學內容的傳遞,將教學所用的眼科學圖像、多媒體課件以及檢查、操作和手術視頻等上傳于互聯網,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其次,目前網絡上有各種手機應用程序(Application,APP)可以作為眼科學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多方位的信息。截止2013-07統(tǒng)計[3],僅Apple iTunes 商店就有182個眼科相關App,其中36個(20%)為面向眼科醫(yī)生的眼科專業(yè)教育App軟件,26個(14%)為面向非眼科專業(yè)醫(yī)生的眼科教育App,還有5個(3%)為眼科圖譜、教材和臨床指南;對Google’s Android系統(tǒng)的統(tǒng)計有452個眼科相關的APP[4]。這些App很多含有直觀而生動的影像學資料,例如解剖是眼科學的基礎,有些APP能夠三維展示眼球及其附屬器之間的解剖關系,并可在觸控屏的控制下隨意變化觀察位置、角度,形象化、全角度的知識有利于更深刻、持久的記憶,使學生能夠全面、立體的理解眼的解剖結構。
2多元的學習方式
第一,閱讀功能、傳統(tǒng)的文檔以及多媒體課件可在手機上應用,進行教學內容的閱讀和接收。第二,可以實現人機交流,很多手機App均具有評分機制或反饋功能,可以針對人機互動中發(fā)現的問題進行強化訓練和交流。例如某款App可以讓學生模擬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操作,從連續(xù)環(huán)形撕囊、劈核到超聲乳化,均可利用手機的觸控屏進行模擬操作并有評分機制,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極大地引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第三,可以進行實時群組討論。通過聊天軟件進行交流討論與遠距離協作。第四,非實時溝通,通過電子郵件與老師、同學進行深度的、非實時的溝通與交流。第五,檢索與查詢功能,可以利用手機的搜索功能主動查詢一些相關知識和問題,更深入理解教學內容。
3靈活的學習時間
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引入眼科學教學,課堂內外的界限消失,正式學習和非正式學習的界限消失,學習的時間、空間更加靈活,可以整合“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進行學習,提高時間的利用效率。
4整理和記錄功能
智能手機配備錄音和錄像裝置,學生可在課堂教學中加以利用,對教師的講課進行錄音、錄像以方便復習;在課堂進行拍照,記錄老師多媒體和板書上的重要內容,記錄實習課遇到的典型病例的癥狀、體征、檢查結果以及病歷書寫(在此過程中應注意保護患者隱私);利用記事本功能,實時記錄自己的疑問和想法:利用云存儲功能,保存有價值的文件,并通過手機本地緩存隨時隨地查閱。
5引入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以案例為基礎,通過呈現案例情境,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掌握理論、形成觀點、提高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5]。在智能手機App中,可以分層次、分階段的展示患者眼部癥狀、體征、裂隙燈、檢眼鏡以及B超等檢查結果,學生圍繞病例進行討論,結合理論教學,搜索網絡資源,為患者制定眼科檢查流程、進行疾病的診斷以及確定治療方案,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臨床診療思維,實現從醫(yī)學生到臨床醫(yī)生的轉化。
6教學反饋
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老師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等方式得到教學反饋,但個別提問所獲得的個別反饋有以偏概全之嫌,集體問答等方式獲得集體反饋又有魚目混珠的可能,反饋信息并不十分準確,而隨堂考試方式不僅費時費力,而且反饋延時。
利用手機APP問答投票系統(tǒng),教師可以隨時根據授課內容提出問題,學生現場通過手機選擇答案,并且能夠實時統(tǒng)計每個選項的百分比。這樣老師可以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性的調整教學進度和策略,同學也可以及時發(fā)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教學難點,向老師提出疑問并進行課堂討論,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同時,課堂實時提問也有助于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以及間接保證課堂的出勤率。
7科學化的教學研究
在眼科學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課堂上的教學反饋主要依靠老師在課堂上進行提問以及對同學反應的觀察,不可能給出精確的量化指標;學期末的考試成績和學生給老師的教學質量評分反饋嚴重滯后并且信息量不足。而在信息化教學模式下,由于所有學生的學習情況均可立即轉化為數據進行存儲,并且可以隨時根據需要進行調用統(tǒng)計整合,快速生成教師需要的數據資料。數據化的教學研究保證了教學研究的理性化、科學化,從而給教學思維與行為帶來根本性變化,是教學質量獲得整體飛躍的關鍵。
8小結
雖然智能手機進入眼科學教學具有上述優(yōu)點,但仍面臨著很多具體問題,例如漢化手機App眼科教學資源稀缺,手機系統(tǒng)的兼容性問題,少數網絡信息來源不可靠、信息碎片化問題等,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篩選和引導,推薦和選擇可靠的檢索途徑和手機App程序,并有意識的系統(tǒng)整合包括傳統(tǒng)教材在內的各種資源,在教科書的基礎上構建以智能手機為載體的“互聯網”的立體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石昌遠, 聶國東, 陳紅兵. 手機使用對大學生行為影響分析及對策研究. 教育與職業(yè)2014;15:185-187
2邵宇秋. 大學生課堂手機族的心理誤區(qū)與矯正. 大學教育2015;5:23-24
3 Cheng NM, Chakrabarti R, Kam JK. iPhone applications for eye care professionals: a review of current capabilities and concerns.TelemedJEHealth2014; 20(4):385-387
4 Zhang ZT, Wei YT, Jiang XT,etal. Novel use of smart tablet computer for ophthalmology.IntEyeSci2015;15(1):8-10
5董騁寰, 薛龑, 黃焱. 多媒體案例教學在眼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基礎醫(yī)學教育2014; 16(6):479-480
Application of smart phone on interactive teaching methods in ophthalmology
Xiao-Li Ma, Xian-Jie Liu, Yu-Tong Chen, Hong Ning
Foundation item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81200656); Liaoning Province Doctor Startup Fund Program (No.20111097);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Liaoning (No.2013021029)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0,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Correspondence to:Hong Ning.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00, Liaoning Province, China. 1811609199@qq.com
Received:2015-12-19Accepted:2016-05-09
Abstract
?Smart phones as a symbol of the mobile Internet appears in college classroom, which is not only a challenge, but also a great opportunities of education information. This paper applied smart phones as the carrier of the "Internet" into ophthalmology classroom. Smart phones has a lot of features, such as rich teaching resources, diverse learning methods, flexible learning time, collating and recording capabilities and the timely,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teaching feedback so on, and could be used in case teaching and interactive teach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smart phones into ophthalmology classroom could inspir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the student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ventually improve teaching effects.
KEYWORDS:?smart phone; ophthalmology; teaching method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81200656);遼寧省博士啟動基金資助項目(No.20111097);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No.2013021029)
作者單位:(110000)中國遼寧省沈陽市,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眼科
作者簡介:馬小力,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角膜病、青光眼。
通訊作者:寧宏,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白內障、眼免疫.1811609199@qq.com
收稿日期:2015-12-19 修回日期: 2016-05-09
以智能手機為標志的移動互聯網,不僅對高等學校課堂教學構成了嚴峻的挑戰(zhàn),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機遇。我們將以智能手機為載體的“互聯網”引入眼科學課堂,利用智能手機具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多元的學習方式、靈活的學習時間、整理和記錄功能以及及時、全面、準確的教學反饋等特點,整合案例教學,進行互動式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DOI:10.3980/j.issn.1672-5123.2016.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