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靜
(上海市奉賢區(qū)博物館,上海 201499)
?
博物館互動展示設計應用
覃靜
(上海市奉賢區(qū)博物館,上海 201499)
摘要:隨著科學發(fā)展觀的提出,博物館的展示開始由以“物”為主的陳列,向以“人”為本的服務轉變,現(xiàn)代博物館必須充分考慮到滿足參觀者的意愿,并主動融入社會,增強參觀過程的親和力、互動性和通俗性,滿足社會大眾不同層次的文化和精神需求,而博物館展示形式中的“互動設計”形式正是基于滿足上述的要求而成為博物館展示形式中的熱點。本文通實例對互動展示設計在博物館的應用進行闡述。
目前,多數觀眾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總報以走馬觀花的心態(tài),主要原因是博物館總給人一種嚴肅感,大量文字無心閱讀,大量的信息無法消化,大量的展品無法理解,所以博物館并沒有起到相應的作用和展示效果。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中,需要與參觀者互動,參觀者給予反饋,展示設計也會更加完善。參觀者會記住大量的信息和知識,記住博物館展品中所蘊含的內容,也會在參觀之后津津樂道,這才是博物館所要達到的目的。互動展示設計的運用,會帶給博物館新的生機,也會帶給參觀者不一樣的新奇體驗。只有博物館和觀眾之間互動的良性循環(huán),才能將知識傳承,才能更好的、更有效地服務社會。
展示活動的設計是一門綜合了現(xiàn)代設計藝術和設計科學成果的綜合性設計學科。在有限的空間和場地內,依附于各種展示手段和信息載體,如展品、道具、文字、圖表、文字、多媒體等進行高效傳遞信息和接受信息,通過不同的手段調動人的心理感受、生理感受而創(chuàng)造人性化環(huán)境的行為。博物館展示設計中將“以人為本”和傳統(tǒng)的“以物為本”同等重視起來,將蘊含著豐富文化背景的實物,從參觀者的需求出發(fā),以代表著時代的展示手法通俗易懂、深入淺出地展示給參觀者,以人為本將體現(xiàn)在博物館展示自始至終的方方面面。
1.從以“物”為中性向以“人”為中心轉變。當科學發(fā)展觀被提出后,博物館行業(yè)由以前的以“物”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變,也就是說由重視博物館藏品的研究轉變?yōu)橐蕴岣邊⒂^者的文化知識、注重公眾的活動參與為重點,這是博物館實現(xiàn)對公眾教育職能的體現(xiàn)。以往博物館展示設計只為了展示物品,忽視了觀眾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最終導致觀眾參觀時感到疲憊和乏味。“以人為本”設計理念的應用使博物館展示設計人員認識到“人”的重要性,即從人的心理需求出發(fā),站在參觀者的角度進行設計,使觀眾“被動” 的參觀變?yōu)椤爸鲃印钡膮⒂^,從而在整個參觀過程中變得活躍起來。其設計的重點在于如何引導觀眾進行思考,使觀眾進入互動的角色,讓觀眾自己去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
2.以靜態(tài)陳列向動態(tài)展示轉變。傳統(tǒng)博物館的展示一般由展墻、展柜、展臺組成,展品則單一地陳列在這些設施里,這種單調的靜態(tài)陳列形式使博物館的內部空間顯得非常沉悶和壓抑。如果能夠結合動態(tài)展示,則能夠使觀眾在觀看的過程中,不僅學到知識,而且獲得參與其中的樂趣。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zhèn)館之寶《清明上河圖》之所以讓觀眾在觀看中嘆為觀止,久久不能忘懷,很大原因在于其獨特的動態(tài)展示改變了原本的靜態(tài)畫面形式,借助大幅卷軸的數字化多媒體技術,將原畫放大成巨幅動畫,圖中近1700個人物被特效激活,配合以墻壁底部的流水效果及船上的人物對白,整幅圖都變得流動起來。觀賞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圖中1000余個中國古代人物形象在晝夜交替的景色中舉止各異、栩栩如生,仿佛置身于宋朝時期,深刻感受古人的生活環(huán)境,也使觀眾與展品之間達到了很好的互動效果。
3.由觀賞性向娛樂性轉變?,F(xiàn)代城市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大,使得人們在工作之余都想找到一種娛樂休閑的方式來放松精神、愉悅身心,博物館的互動性展示設計正具備了這樣的功能,逐步把展示的重心由以往單純的參觀觀賞向間娛樂性的展示轉變,使觀眾在參觀的同時感受愉悅,享受參與其中的樂趣,滿足人們休閑放松需求,從而到達寓教于樂的目的。
世博會德國館最大的亮點是“動力之源”展廳,在這個展廳的中央放置有一個巨大的金屬球,金屬球內裝有感應裝置,能隨著現(xiàn)場觀眾的歡呼吶喊聲擺動,哪邊呼喊的聲音大,圓球就向哪邊轉動。這個巨大的金屬球代表了一個城市,而讓城市充滿活力則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和團結,現(xiàn)場展示與觀眾形成了良好互動,觀眾在體驗中忘卻了身心的疲勞,投身到集體當中,感受設計給他們帶來的樂趣,同時領悟到設計的真諦。
4.由直觀展示向各種高科技手段的應用轉變。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信息技術等高科技也走進了博物館的展示設計中,給博物館的展示設計帶來了新的生機。博物館的展示設計充分利用這些科技手段,順應觀眾的心理需求,把展示設計與人的活動聯(lián)系起來,使觀眾在參觀的同時真正地參與到展示當中去,不僅獲得了知識,而且體會到參觀的樂趣,觀眾的主動性被大大加強,博物館的教育職能也得到了很好的發(fā)揮。
科學技術不僅給博物館的互動性展示設計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也使其擺脫了以往單調乏味的局面,為互動性展示設計注入了諸多技術因素,如信息技術、多媒體網絡技術、虛擬現(xiàn)實技術、4D影院技術、全息影像等技術,從而使互動性展示設計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面貌。如4D影院互動展示是21世紀觀眾非常熟知的,它在現(xiàn)金很多博物館及影院中都有廣泛應用。它的主要特點在于觀眾戴上專用立體眼鏡后能感受到影片呈獻給他們的呼之欲出、似乎脫離熒幕的立體圖像,感受到電影故事情節(jié)中的刮風、下雨、海水濺起、跌入陷阱等現(xiàn)象,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受,仿佛置身影片當中,帶給觀眾視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上的巨大震撼,使其從心理上產生共鳴,從而產生心靈上的互動。
互動性展示設計體現(xiàn)了科技與時代的結合,他使觀眾在參觀時寓學于樂,增長知識,促進了我國國民科普知識和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釉O計的這幾種應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多種互動方式的結合可以到達更好的展示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妮.試論博物館陳列藝術設計的創(chuàng)新.文物世界, 2006(3):58-63。
[2]趙穎.以人為本與博物館陳列設計[J].東方博物,2005(3):120-124。
[3]孫新毅.淺談陳列展覽與觀眾參與意識[J].文博論壇,2002(8):83-84。
中圖分類號:G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49-01
關鍵字:博物館;互動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