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文琪
(四川美術學院,重慶 404100)
?
淺析水景在中國私家園林中的應用
鐘文琪
(四川美術學院,重慶 404100)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靈沼、靈池就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池水的雛形,直至漢代奠定了“一池三山”的基本園林理水方式,如上林苑。魏晉時期,文人雅士厭煩戰(zhàn)爭,寄情山水,私家園林大為興盛,多在江南一代,在水面體量上雖不及皇家園林,但私家園林多為士大夫抒寫自己性情的重要藝術手段。蘇州拙政園是江南私家園林中最得水流轉之趣的,不管東園的曲折蜿蜒,還是中園“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雹倩蚴俏鲌@樓與水的相得益彰,理水風格巧治素雅,達到“平中求趣,拙間取華的意境”②。這種崇尚自然的玄學的思想使山水審美逐漸成為一種自覺追求,所謂“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頃”士人的山水清音、絲竹之樂融匯于自家園林的修建中。使得本次在對私家水景的處理手法上有一定的借鑒意義:1、得景隨形,2、綴山理水。
(一)私家水景在私家園林別墅中是營建良好環(huán)境景觀。
在韓拙《山水純全集·論水》中提到“水在四時之色,隨四時之氣。春水微碧,夏水微涼,秋水微清,冬水微摻”。③水景在園林中的體現(xiàn)極為深刻,使得水的審美特征具有普遍意義。在對武當山太極湖產權別墅區(qū)私家園林水景的設計過程中考慮水體本身的美學特征與其他周邊要素的切合點,來豐富私家園林景觀層次,做到動靜相宜。中國古典園林中設計景點注重的看與被看,這就要求在對武當山別墅區(qū)的私家水景的處理上第一、讓它如何作為被觀賞的對象而存在,具備一定的觀賞效果。第二、提供合適的觀賞角度去看水景周邊的配景,從而獲得良好的觀景條件。由山地地勢原因噴泉、小型瀑布、疊水、流水等多種水景形式結合山石、植物、亭臺樓閣、小橋、建筑物等組成私家園林中重要的景觀節(jié)點。
(二)改善私家別墅的居住生態(tài)環(huán)境。
主要表現(xiàn)在增加空氣濕度、降低溫度、吸塵降噪、增加負離子四個方面,在對私家園林設計中加入小型水景,是別墅區(qū)環(huán)境生態(tài)設計的重要因素。“水可以用來改善局部地段和建筑室內的微氣候,水在陽光的照射下蒸發(fā)為水蒸氣上升,使得水面上空形成空氣負壓,周圍較冷的空氣進入補充,如此強化了區(qū)域范圍的自然通風?!雹苣軌蚓植坑绊憹穸取鉁?、灰塵、噪音等作用。此外,水本身有著平衡生態(tài)的作用,水的自凈處理和中水利用,在這個人們對環(huán)境要求高標準的今天也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課題。
(三)為水生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
水是植物營養(yǎng)豐富的棲息地,培養(yǎng)出風茂各異的植物,依水而居的動物,在武當山太極湖產權別墅群中對植物的選擇上池邊植物不會太高,以免遮住不同平面,把喜濕的植物如小玉簪、野芝麻等種植最低層,用植物做景觀層次,使其有遠有近,有疏有密,加入些裝飾性的矮竹,使人感到水池空間更為寧靜、古拙。
(四)提升武別墅區(qū)的樓盤價值,樹立一個良好的企業(yè)品牌。
在1990年,由錢學森先生提出“山水城市”的概念,隨著房產品檔次、品位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住宅的環(huán)境要求開始有了新的認識,對私家別墅的環(huán)境在生態(tài)、美化、人文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武當山別墅區(qū)有因先天地形因素,對水景的設計正是迎合、滿足人們對現(xiàn)代“山水城市”住宅的這種愿望,營造山川云煙、流水孱孱的生態(tài)健康棲息度假場所。
(一)設計原則
1.親水性。水的“流動之美”、“晶瑩之美”、“虛靈之美”、“清音之美”、“集成之美”都使得人們時常會被水的氣味、水溫、霧氣都直接刺激著,它變化多端的表現(xiàn)力總有投入其中的欲望。對私家水景設計中將水體自然地融匯在綠化與建筑之間,對岸型有一定的推敲,使其曲線流暢的同時注意水面與地面盡量接近,給人以相互滲透之感。
2.參與性。人們喜歡立于水面,直接接觸到水,小孩子喜歡涉足水中玩耍嬉戲。由于人的親水性,在對水景駁岸的處理上縮短人和水面的距離,在較為安全的情況下,減少考慮岸邊設護欄,因山地地勢限制,在叫為緩的水池邊設休息平臺也,讓人融入到水景中。
3.安全性。水環(huán)境設計在以前是以分隔空間、觀賞景色為主。水景周圍以欄桿圍之,這樣不僅缺少一定的美感,還缺少親水環(huán)境。戲水之樂無論對成人還是兒童都是同樣的享受。介于兒童親水因素在對私家水景設計中水的深度和水體邊緣的處理上有所考慮。如果砌筑堤岸,采用天然材料,地面與水面高差大時可做成緩坡或采取分層跌落的辦法使兩者接近。這種親水空間池底鋪面要注意避免孩子玩耍時受傷,水深控制在30cm左右,否則就具有潛在的危險性。
4.人文地域性。崇尚自然作為現(xiàn)代環(huán)境倫理學的一項基本出發(fā)點,其實也是為人類的生命在尋找依托和庇護的場所,人的山水情結本質是對自然的依賴。
(二)山地地勢對水景造型的影響。
1.水池。5°以下的地理位置是較為平緩的,根據(jù)等高線可做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的水池,用一些水景小品加以點綴。
2.卵石流水、一級疊水。5°至15°左右的地形在水景的設計上考慮以自上而下的流水為主,池中配卵石,增加水景層次。
3.巖石疊水。對于豐富的山地地形,可以充分利用水的流動性及指引性,15°以上則可做巖石疊水,周邊做水池,用低矮的植物栽種在低的位置,使得疊水高低位置界限更加明顯,從而給整個水景景觀一個更吸引人的外表。
(三)、水景景觀節(jié)點的表現(xiàn)手法。
在對水景的處理手法上以掩、隔、破,做到宜“小”不宜“大”、宜“曲”不宜“直”、宜“下”不宜“上”、 宜“虛”不宜“實”。
1.掩。以綠化,將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別墅園林中設亭、閣,皆前部架空挑出水面,使水如同從腳下流出,增加人的親水性,讓人可以更好的參與到園林景觀中。
2.隔。水的歷史就是橋的歷史,水孕育了這一獨特的景觀和特殊的空間形態(tài)。在水上架的石板小橋增加園林幽深之感,或涉水點以步石讓人更有趣的參與其中,增加別墅區(qū)私家園林的景深和空間層次。
3.破。一些水面會很小,如“曲溪絕澗、清泉小池”在設計過程中以亂石為岸、參差交錯,配以藤蔓矮竹、朱魚粉荷,卻可營造出水景與竹為景、與荷為景、與山石為景的“意象美”,以此打破岸邊的視線局限。
水景的設計以不同的形態(tài)組合到人的棲居場所,指引人的道路走向并影響著人的思維模式、價值取向、文化認知等。人對水內心的崇拜和古老的“東方品格”所滋養(yǎng)出的耕讀文化將山水裁剪到景觀園林中,用以提升人居環(huán)境的園林景觀層次及自身身存品質。
注解:
①《室內空間中的虛實與主次問題及其研究》
②《中國園林藝術的文化內涵》
③《山水純全集》
④《重慶地區(qū)公共建筑設計節(jié)能策略》
參考文獻:
[1]余謀昌.《生態(tài)倫理學》.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2]姚葵祥.《水:生命的源泉》.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俞孔堅.《理想景觀探源》.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
[4]朱孝達,朱芳仟.《仁山智水》.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
[5]章尚正.《中國山水文學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
[6]陳六汀 .《藝術之水-水環(huán)境藝術文化論》.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3
[7]羅杰·斯威汀伯格.《小型水景設計》.貴州:貴州科技出版社,2003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1-00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