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413046) 龍光橋
紅薯如何安全貯藏
益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413046) 龍光橋
紅薯皮薄肉嫩、水分含量高(65%~75%)、糖分多,易碰傷,易受病菌侵害而腐爛,貯藏中最常見的病害是黑斑病和軟腐病等,塊根對溫度十分敏感,既怕熱又怕冷。長時間處于15℃以上容易發(fā)芽,且呼吸作用旺盛,營養(yǎng)易消耗,抗病性降低;溫度處于9℃左右時間過長則易發(fā)生生理凍害,水溶性軟果膠變?yōu)椴蝗苄杂补z,蒸煮時硬心。紅薯受凍后正常代謝受到干擾,抗病力減弱,低溫性病菌易乘虛而入,溫度上升時會迅速腐爛。濕度低于80%時薯塊失水,出現(xiàn)干縮糠心現(xiàn)象,抗病能力大減,過分潮濕會導致病菌繁殖而發(fā)生腐爛。入窖后如果長時間不通氣,二氧化碳含量逐漸增加,易使薯塊中毒,抗病力減弱,引起腐爛。因此,紅薯貯藏的技術性很強,技術要點如下。
1.選薯要嚴格紅薯貯藏時間較長,達4~5個月,入窖前,一定要嚴格挑選,剔除破傷薯、病蟲薯、裂薯及受凍薯等。入窖前要徹底清窖,在窖底和窖四周鋪墊干草,并用硫磺和福爾馬林進行全窖熏蒸消毒。
2.前期要發(fā)汗紅薯入窖后的20~30天為發(fā)汗期,要以通風、降溫、散濕為主。因初期薯塊呼吸作用旺盛,窖溫較高,濕度也大,必須注意通風散熱,不要封閉窖門。待到窖外氣溫接近10℃時才可以封窖,使窖溫穩(wěn)定在12℃~14℃,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
3.中期要保溫入窖后至翌年溫度回升之前稱越冬期,管理工作要以保溫防寒為主。這一階段薯塊呼吸作用減弱,發(fā)熱量少,外界氣溫又低。因此,窖外必須加厚土層,嚴封窖門;窖內要蓋草保溫,保持窖溫在12℃~14℃,并要防止雨雪滲入和老鼠為害。
4.后期要通風開春以后,氣溫回升之時稱為回暖期。窖內經過冬季封窖,氧氣缺乏,薯塊生命力有所降低,如遇高溫很容易感病,并會迅速蔓延。在保持窖溫12℃~14℃的前提下,減少覆蓋,逐漸打開窖門,加強通風換氣,保持薯塊正常呼吸作用。但此時的天氣時冷時熱不穩(wěn)定,隨時注意保溫和散熱。
注意事項:①貯藏期間要勤檢查,防止窖內出現(xiàn)漬水、老鼠等異常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要及時解決,對爛薯要及時剔除;②下窖前一定要用燈驗氣,只有燈火不滅方能進窖,深窖里外要有人把守、接應,謹防二氧化碳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