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彬彬 李耀宗 華雪俠 趙 宇 喻盛歡
?
力的合成與分解的實驗演示*
閆彬彬 李耀宗 華雪俠 趙 宇 喻盛歡
摘要:根據(jù)定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向,保持力的大小不變的性質,借助砝碼的重力,制作了一種力的合成與分解的演示實驗裝置。介紹了力的合成與分解的實驗演示步驟。通過課堂演示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力;力的合成與分解;力的平衡;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
課堂演示實驗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養(yǎng)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及形成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有重要意義[1]。在高中物理階段,物理量一般可分為標量與矢量兩種,表征物理學規(guī)律的公式與方程也有標、矢量之分。相對于標量的運算,矢量運算要復雜得多,其加法遵從平行四邊形法則。在物理學中一般通過矢量的坐標分解將矢量方程轉化為標量方程,以方便運算。力是物理學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又是矢量,教學中力的合成與分解既是難點又是重點。我們制作了一種力的合成與分解的演示儀。通過課堂演示實驗,直觀地揭示力的矢量性及力的合成與分解規(guī)律,可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力的概念,掌握矢量的運算法則。
設計原則:(1)定滑輪可改變力的方向,力的大小不變;(2)繩子可等值地傳遞力的大小,并體現(xiàn)力的方向;(3)砝碼的重力滿足G= mg 。
制作過程簡介:選一塊厚度約3 cm,長、寬為50 cm×40 cm的軟質木板,木板上端設置掛鉤,可使木板豎直懸掛于黑板上。選同型號輕質滑輪,以細鐵釘(或粗針頭)為滑輪的軸,將定滑輪的軸固定在木板上的不同位置。從一個節(jié)點出發(fā),引出二或三根細線,繞過預設的定滑輪并懸掛適當質量的砝碼,即可進行二力平衡、三力平衡及力的合成與分解的實驗演示。圖1所示為演示儀的實物圖。
圖1 演示儀實物圖
1.二力平衡的演示
如圖2所示,用一根細線繞過兩定滑輪,并懸掛質量相同的砝碼,則會出現(xiàn)兩砝碼靜止的平衡狀態(tài)。在滑輪之間的線上選擇一點P,則P點受到繩子向兩側的拉力F1,F(xiàn)2的作用,且為一對平衡力,于是F1=F2。
圖2 二力平衡示意圖
2.力的合成與分解的演示
(1)二共線力的合成與力的共線分解
如圖3所示,保持圖2中F1不變,將F2用同向向右的兩根繩子的拉力F3,F(xiàn)4代替,使P點受力平衡。則F3+F4=F2。即同方向的二力F3,F(xiàn)4可合成為力F2。也可以認為力F2可分解為同方向的二力F3,F(xiàn)4。實驗中若用方向相反的二力F3,F(xiàn)4代替F2,即可得出反方向二力的合成與分解。
圖3 同向二力的合成與分解
(2)任意夾角的二力的合成與分解
圖4 任意夾角二力的合成與分解
演示時,各力的大小由砝碼重力給出,力的夾角由量角器量出,可通過列表的方式,讓學生比較F2的大小與F3,F(xiàn)4合成的結果,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同時,通過反復演示,可證實給定二力的合力是唯一的,而同一個力分解為二力時,可有無窮種分法。至于多個力的合成與力的多項分解,可依據(jù)二力的合成與分解的方法,通過多次合成與分解完成。
本文介紹的演示儀制作方便,當選用的砝碼質量在50 g~100 g范圍時,繩子自身的重力與定滑輪的摩擦力影響很小,演示結果可靠。演示儀可掛在黑板上,便于學生觀察。通過我們多次教學實踐,借助演示實驗,實施力的合成與分解一節(jié)的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性學習興趣,可幫助學生自主構建力的矢量性及力的合成與分解的規(guī)律。
參考文獻
[1] 應周武.實驗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物理實驗,2007,27(1):24.
[2] 馮楠,王林.自制力的合成與分解演示儀[J].物理通報,2014(10):70.
[3] 付紅周.自制力的合成與分解演示器[J].物理教學探討,2007,25(1):58.
作者信息
閆彬彬,在讀本科生。李耀宗,本科,副教授。華雪俠,碩士,講師。趙宇,在讀本科生。喻盛歡,在讀本科生。咸陽師范學院,712000
*基金項目:咸陽師范學院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編號:20141072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