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石正波《遐思》音樂分析
王 芳
(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鋼琴曲《遐思》是由作曲家石正波創(chuàng)作的,作品在特性和弦的運用上,中西和聲色彩的結合上都有獨到之處。本文嘗試從作曲技法角度對此作品進行剖析,旨在使更多的習者了解這部優(yōu)秀之作,從中得到啟發(fā),更好地將我國民族音樂的精髓同鋼琴曲創(chuàng)作完美地結合,創(chuàng)出佳作。
遐思;特性和弦;拱形結構
石正波,1981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南京藝術學院鋼琴系,并同時考入上海音樂學院作曲指揮系本科,選讀上海音樂學院。學習期間,經過考核,鋼琴免修。本科畢業(yè)后,繼續(xù)攻讀碩士研究生,師從丁善德教授。1988年,選擇回南京藝術學院鋼琴系任教,任鋼琴主課教師。1989年,赴美國留學,獲美國高等音樂學府(Hartt School of Music)最高藝術家證書。
鋼琴作品《遐思》,又稱《遐想》,是作曲家沉思遐想,思潮隨著遐想而波瀾起伏,從而有感而發(fā)的感性作品。樂曲整體結構材料統(tǒng)一、新鮮有序,是一部頗具特色且傳統(tǒng)的音樂主題與別具一格的現(xiàn)代寫作手法較完美結合的一部佳作。樂曲分析如下:
我國在音樂創(chuàng)作方面一直擺脫不了西方的創(chuàng)作模式和結構模式,調式功能和聲體系占據(jù)著主導的地位。然而,此部作品在調式調性的安排上沖破了這種單一,更加的多樣化、民族化了。樂曲的調式調性體現(xiàn)了有調性的旋律與非傳統(tǒng)和聲語匯的結合。在調中心音bB的框架下,特性和弦的運用增加了和聲上的色彩性,作品在關鍵的結構部位多次運用特性和弦,使其控制、組織著整首樂曲,并成為作品的核心動機。
四五度結構和弦在音響上極易獲得鮮明的民族特色,所以在我國民族音樂創(chuàng)作中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曲在四五度和聲的運用方面,大多采用平行進行寫法,其和聲進行多服從于線性和聲邏輯。自然調式音列中的非三度疊置和聲手法,使非三度的純四度、純五度及大二度音程碰撞,無論作為旋律陳述方式還是作為伴奏織體,均有與三度六度結合音響效果所不同的民族音樂韻味和東方音樂色彩,更好地體現(xiàn)我們的民族風格。
拱形結構歷經了幾個世紀的發(fā)展演化,在二十世紀的作品中被大量運用,是現(xiàn)代音樂作品的一種典型結構?!跺谒肌吩谇浇Y構上便采用了A-B-C-B-A的拱型結構。
A段(1-3小節(jié)):散拍子,廣板,自由伸縮、隨意處理的速度,在pp的力度下,樂曲飄出了一個極不和諧的特性和弦,增五、減六、增四度音程的疊加,之后在整首曲子中不斷出現(xiàn),從而來強調此特性和弦的重要作用,塑造了一個虛無縹緲、安靜的遐想空間,虛幻、夢境。
B段(4-8小節(jié)):仍然以bB作為中心音,快板的速度,流暢的十六分音符的連續(xù)進行,使音樂如流水般行進,與A段形成鮮明的力度、速度、音樂形象的對比。
第五小節(jié)高八度重復此旋律,并不斷展開,在第六小節(jié)句末音區(qū)提高,力度不斷加強,聲部也隨之加厚,達到了音樂的最高潮。之后,是增四度音程的平行下行,情緒逐步回落、平復,再次陷入沉思,一個刮奏推出B段主題樂句的再現(xiàn),只不過這次是上行大二度的模進出現(xiàn),第八小節(jié)對這一主題再次鞏固,并不斷分裂發(fā)展,推出行板的C段。
C段(9小節(jié)):此段只有一小節(jié),卻經歷了Andante-Piu mosso -Tempo-Agitato-Adagio(慢-快-慢)的速度變化,力度上也經歷了由弱到強再到弱的回歸過程,音符有以八分音符為主-十六分音符的宣泄-句首再現(xiàn)。有起有落,有始有終。
此段音樂雙八度分解音型在Piu mosso之后的音樂中不斷出現(xiàn),空靈,如流水般宣泄。之后出現(xiàn)Agitato,焦慮的音樂,各種不協(xié)和音響的出現(xiàn)刻畫焦慮的音樂情緒。最后,音樂在弱力度,單線條中緩緩結束。
B段、A段的變化再現(xiàn)(10-12小節(jié)):樂曲再次回到快板段落,樂曲呈倒裝再現(xiàn),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拱形結構。在第十小節(jié),樂曲先原封不動,完全再現(xiàn)了第七小節(jié)的音樂,之后樂譜22頁第二行再現(xiàn)樂曲第六小節(jié),最后再現(xiàn)第二小節(jié)直至最后回到樂曲最開頭特性和弦的再現(xiàn),前呼后應,加強了此和弦的主功能的作用。力度越來越弱,如同思緒慢慢飄向遠方、遠方……
慢快慢快慢的速度完成了作曲家遐思的過程,拱形的結構框架塑造了遐想-起伏-遐想的歷程。特性和弦的運用,作品對新音響的運用上都獨具一格。
中國鋼琴曲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需要在民族化道路上的不斷創(chuàng)新。1987年舉辦的“中國風格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及演奏國際比賽”,從對中國風格鋼琴曲的挖掘上來講,意義非凡?!?/p>
[1] 王青.中國風格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國際比賽——(87.中西杯)獲獎作品和聲研究[J].中國音樂學,1991,01.
王芳(1981-),女,河南理工大學音樂學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作曲技法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