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基
?
基于全過程考核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改革探索
周基
(湖南科技學院 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湖南 永州 425199)
針對地方高校轉型發(fā)展,培養(yǎng)“應用型”高素質人才成為各高等院校尤其地方高校內涵發(fā)展的核心目標,如何順利實現這一核心目標?這需要匹配適宜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與完整的運行機制,而課程教學與考核評價是實現培養(yǎng)“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文章結合我國高等教育課程教學及考核評價存在的問題,闡述了課程全過程考核革的目的與意義,設計了基于全過程考核為導向的教學模式,探索了課程考試改革的思路與方法,以望能為新時期地方高校培養(yǎng)“應用型”高素質人才提供改革經驗。
全過程考核;考試改革;教學模式;應用型
作者結合多年教學過程中與高年級學生交談尤其是與畢業(yè)班學生交流或在各類形式學生座談會中情況,較大部分學生都不約而同表達出內心想法:“在各類課程學習中,上課基本是為了期末能順利輕松通過,雖然最終各科成績都通過了,但真正學到的東西太少了,畢竟,每次期末考試之前的突擊性記憶只是在應付考試”。面對此種情景,作為教師我們也不得發(fā)出感慨:“長此以往,學生的基本素質、綜合能力、專業(yè)技能如何得以形成”。
面對課程教學與考核評價,我國大部分高校在較長期的高等教育辦學過程中,主要采用結課即考的考試方式,課程內容包含相應的基礎知識點、重點、難點等相對比較固定,學生可以輕易發(fā)現已有規(guī)律可循,甚至在絕大部分課程考試當中,通過考前一周或者幾天的短期時間突擊,“努力勤奮學習知識,突飛猛進破解考點”,利用強化記憶達到通過課程考試的目的,久而久之,學生便養(yǎng)成“平時課程學習玩為主,考前努力絕對過”的不良學習習慣。這一傳統(tǒng)的考試方式弊端較大,造成部分學生把心思放在“教師考什么,學生就學什么”被動局面,與課程學習真正目的背道而馳,導致學生學習目的發(fā)生偏差,看重結果忽視過程,只看成績不求收獲;以此同時,所有課程考試大部分采用兩小時左右的固定時間進行測試,在這短短的時間內,該門課程的內容不能全面體現,另外考試形式和方法單一、計分方法標準化,出現諸如“紙上考實驗”、“紙上考實踐”、“紙上考品行”,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及各類品質培養(yǎng)很難在傳統(tǒng)的課程考試中完成。
針對地方高校轉型發(fā)展,培養(yǎng)“應用型”高素質人才成為各高等院校尤其地方高校內涵發(fā)展的核心目標,如何順利實現這一核心目標?這需要匹配適宜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與完整的運行機制,而課程教學與考核評價是實現培養(yǎng)“應用型”高素質人才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為改變“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促進學生課程過程學習的能動性,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重視學習過程中的知識吸收,加強學習過程中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逐步培養(yǎng)專業(yè)基本技能及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為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有序開展,湖南科技學院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在總結國內外高等教育教學先進理念及考試改革與實踐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院人才培養(yǎng)及專業(yè)課程特性,反復醞釀并開展“木土大類專業(yè)課程考試改革與實踐”試點工作。希望通過加強課程全過程考核評價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達到如下目的:
第一,通過過程考核評價能極大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最大程度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能極大促進教師教學水平、教學效果的提升,更能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會因此會研透并超越教材,主動想方設法來提升自我,這樣才能全面去評價考核學生。教材就逐步成為學生預習或自學的材料了,課堂上教師不要再去為教材里面大部分學生都懂的基本知識花太多時間去復述了,教師與學生應更多的去關注需要深入的問題,教師應該不斷地激發(fā)學生想問題、提問題、討論問題,深入討論乃至有些學術爭論是最好的。這種課堂教學對教師及學生有著更高的要求,其教學效果及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短時間估量的,如果通過學生及教師的同心協(xié)力,師生共同設法提升自我,師生互惠互利局面必會形成。
第二,這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很好做到過程考核評價所發(fā)揮的作用及價值,學生是終生受益的。首先,學生的學科知識體系是逐步穩(wěn)固形成的,且是非常堅固的,而不是突擊學習而來的;其次,學生在獲取知識、能力、方法與技能技巧過程中是全方面并深入思考過的,而不是通過背書考試等突擊式學習方式獲得的。他們在本專業(yè)領域的思維方式是逐步得到提升的,因此也就具備了良好的處理各類專業(yè)問題強大的思想武器。
3.1課程考試改革的總體思路
為了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促進課堂教學的高效有序開展,湖南科技學院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在總結國內外高等教育教學先進理念及考試改革與實踐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院人才培養(yǎng)及專業(yè)課程特性,反復醞釀并開展了“木土大類專業(yè)課程考試改革與實踐”試點工作。
過程性考核這一新的考試改革方式能夠較大效率的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學習興趣,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提高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質。但是考試改革實施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它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師生的積極參與,離開老師或學生的有效參與,考試改革就只能是紙上談兵了。為此,我院實施了《湖南科技學院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課程過程考核規(guī)定》,全面規(guī)范了考核方式、考試時間、平時成績、成績評定、考試紀律等課程考核各環(huán)節(jié),重點加強對教學全過程的管理與監(jiān)督。為了豐富課程考核的內容和形式,引導學生重視平時學習,過程性考核規(guī)定,課程平時成績的要求應該包括除考勤外的個人作業(yè)、團隊作業(yè)、隨堂測驗、課堂討論、課外閱讀報告、課程設計、實踐實驗、調查報告、期中考試等要素。
3.2課程考試改革的實施方案、方法與措施
如何做到對學生的過程考核評價呢?依據專業(yè)性質、課程特點、課堂教學方法需要采用不同的考試改革方法與措施,具體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有機組合。
(1)采用“學生互動反饋系統(tǒng)”高效的進行課堂教學?!皩W生互動反饋系統(tǒng)”通過遙控器與接收器利用無線網絡與計算機進行通信。遙控器按鈕上印有數字、字母、小數點及橫線,學生通過操縱不同按鈕即可回答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及填空題等多種題型。而且在規(guī)定的答題時間內,學生還可修改答案,后面發(fā)送的答案會自動覆蓋之前的選擇。系統(tǒng)可立即統(tǒng)計每道題的答題率與正確率,以及各選項的回答情況等內容,學生的答題情況以可視化的圖表方式即時如柱狀圖形式在大屏幕上呈現出來。系統(tǒng)還可把相關數據導成Excel表格,以便老師課后隨時查看或者進行縱橫向分析,為調整教學方案、建立題庫與成績表等提供了數據統(tǒng)計。除答題反饋外,該系統(tǒng)還同時支持電子點名及投票表決等多項功能。
教師利用該系統(tǒng)可以在課堂上得到實時教學反饋,隨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同時能夠檢測教學效果,及時調控教學方向。學生更可以充分調動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改進學習方法,改變在傳統(tǒng)的課堂上只有舉手被老師點到的同學才能答題,這也使學生有了更強烈的參與性與學習興趣,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犹剿?,在課堂上積極獨立思考,促進了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最終,課堂上哪些同學選擇了正確選項,哪些同學選了其他答案,系統(tǒng)會統(tǒng)計的一清二楚,教師可以記錄保存這些成績,將作為老師考核學生課堂基本知識預習及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手段,這個過程監(jiān)控所得到的總成績一般會占到該課程最終成績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具體由任課教師決定)。
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此系統(tǒng)初期,建議盡量讓學生匿名使用,老師暫時不會據此來給學生打分,這樣學生就不會有太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可以真正地作為參與者主動加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答題表現來掌握教學進度,提高教學質量。
(2)2至4學時后將進行一個隨堂測試。此隨堂測試主要傾向于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教師應該細細思索并精心準備做好隨堂測試前的功課,依據課程及章節(jié)知識特性可以創(chuàng)新多種多樣小測試形式。這個小測試,因為學生基本都會,他們便有了一種最基本充分學到知識的滿足感甚至愉悅感,學生會在下次課堂的學習及課前預習中變得更努力、更主動,課堂的氣氛也隨之會越來越好。這個小測試可以安排在課堂結束后或下次課程開始前,時間大概5分鐘即可。建議小測試占該門課程成績的30%左右。
(3)每章課堂結束后,隨機分組(3至5人一組為宜)布置不同的有討論價值且較具學科前沿的話題。分配較充裕的課外時間讓學生做好功課,然后在課堂上充分討論,每組每次派出一個代表進行陳述,其他組學生負責提問與質疑,該組組長及所有成員負責解答。陳述及答疑時間每組控制在5至8分鐘,在整個討論過程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尤其重要,教師在此過程中主要觀察學生參與情況以及分工協(xié)作的完成效果,并給予每個學生及時記錄與實時評價考核。
這個分組討論、陳述答疑可以安排在每章結束之后或者教師認為有必要的重要章節(jié),根據具體情況要特意安排一次完整的2至3個課時來進行。建議此項考核占該門課程成績的20%左右。
(4)布置課程大作業(yè)或者課程設計,一定要體現該門課程的核心能力及素質的培養(yǎng)。這個可以按照教學大綱執(zhí)行即可,一定要嚴格把控學生的完成過程,教師一定要將過程指導及過程考核落到實處,不能縮水。建議此項考核占該門課程成績的20%至30%,如果該門課程有單獨的課程設計則另計。
(5)期末考試。該門課程的期末考試建議一定要最大程度弱化。課程的第一堂課就告訴學生期末測試題目就是平時小測試,都是平時課堂討論,課程作業(yè)及課程設計轉化過來的,只要平時掌握了,期末測試就是一個小的測試而已。建議此項考核占該門課程的20%至30%。
4.1效果分析
上述全過程考核實施方案都是圍繞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設計的,比例達到占總成績的70%及以上。通過近兩年在土木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相關專業(yè)課程的實踐與探索,發(fā)現全過程考核改革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動機和熱情,促進了學生對課程平時積累的重視程度,真正使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良好態(tài)勢,改變了過去“一卷定乾坤”給學生所帶來的“平時不重要、考前最關鍵,突擊是法寶,成績自然高”的負面惡性循環(huán)的學習弊端。實現教學過程中“教”與“學”的雙向互動,教師“樂教”,學生“愿學”。
在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精心做好功課,課堂上拋出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學生臨時或按興趣組成小組或課題攻關組,制定方案、分工協(xié)作,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在完善的全過程考核體系之中,在教師精心引導下,在寓教于樂的學習之中,學生理論思維習慣和綜合分析能力在潛移默化過程之中得到提升,學生從課程內容和根據工程實際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
根據作者所帶的幾個實施課程全過程考核的班級,例如2015級工程管理課程改革實驗班,從大一進校就開始實施全過程考核,一年來該實驗班課程成績明顯高于正常教學班級,最值得欣慰的是,該實驗班學生在課外的“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賽”、“大學生挑戰(zhàn)杯大賽”“‘西山論劍’演講比賽”、“校園十佳歌手大賽”等等各類學科競賽及可與活動中,顯得非常活躍有激情,取得的成績也是最好的,綜合素質及能力提升是最快的。
4.2需要完善的問題
課程全過程考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首先是教師機學生的考試觀念問題。長期以來,教師學生都習慣了“紙質化”的固定考試方式,對全過程考核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過程中,評價到底如何把控?學生過程學習如何得到真實評價?師生面對此類情況,心里都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因此,我國的高等教育體系需要進行系統(tǒng)的設計并出臺相應制度與措施來促進考試改革,逐步引導大學生盡早樹立過程學習的觀念。建議課程考試改革從大一的課程即開始實施,最好吸收國外先進的過程考核經驗,促使學生樹立和強化過程學習和主動學習的意識。
應該把課程全過程考核改革作為一個專題來研究,不同的學科、專業(yè)有著不同的過程考核評價體系與方法。我們更應從細處出發(fā),綜合考慮學科、專業(yè)和學校的實際情況,深入研究總結應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學科課程特點的要求,針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從考核形式、內容、管理評價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建立具體的課程全過程考核評價體系??己酸槍φn程性質、教學過程的特點等制定出不同課程的考試考核的要素、內容、方式、方法和場所。實施一種開放式的、靈活多樣的、以發(fā)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的考試制度,促進學生協(xié)作精神、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和鍛煉。
同時,全過程考核相比傳統(tǒng)教學與考試,師生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針對現行的教學管理制度和考核評價機制不能滿足教師教學改革的需要,不能起到鼓勵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的作用,建立與之配套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顯得尤為重要。比如教師實踐教學和改革工作量的折算等方面配套的教學管理制度和激勵機制。通過制度及激勵機制,逐步解決教師改革創(chuàng)新動力不足的根本,達到使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要具備較強的責任心和良好的職業(yè)道德,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加強師德建設,及時轉變更新教學及考試觀念,認真研究教學規(guī)律和課程特點,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考試模式,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及評價機制。
[1]趙月明.高等考試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江蘇教育,2014, (3).
[2]田建榮.學業(yè)成績考試:高校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 ,(2).
[3]劉燕.大眾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課程考試改革的探索[J].遼寧教育研究,2016,(1).
[4]孔繁敏.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的實證研究:做強地方本科院校[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5]李儒壽.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北文理學院“211”人才培養(yǎng)模式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8): 65-70.
[6]張青榮,李林.以考促學以考促教:淮海工學院藝術設計課程考試改革實踐探索[J].藝術科技,2012,(5):192-200.
[7]張洪田,孟上九,秦進平等.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高教研究,2014,(2):86-88.
[8]韓鋒.美國評價學生的7項標準[N].中國科技報,2011,(2).
(責任編校:何俊華)
2016-06-20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湘教通2014-247-478);湖南科技學院精品資源共享課(湘科院教字2013-61-2),優(yōu)質課程(湘科院教字2013-58-40)。
周基(1982-),男,湖南永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土木工程防災減災及防護工程、工程管理教學、科研及實踐應用。
G642.474
A
1673-2219(2016)10-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