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霞,呂震宇,李亞莉
(華北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
《公共管理學》教學優(yōu)化與特色課程建設
——基于應用型管理人才培養(yǎng)視角
趙艷霞,呂震宇,李亞莉
(華北理工大學 管理學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公共管理學; 課程改革; 發(fā)現(xiàn)教學法
《公共管理學》是公共管理專業(yè)的核心專業(yè)課程。針對教學過程存在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方法單一、考核方式缺乏激勵等問題,提出創(chuàng)新教學理念、探索“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運用討論教學法、教學設計精準化、考核方式多元化等對策,為建設特色課程、培養(yǎng)應用型管理人才提供參考。
公共管理學不僅是公共管理類的核心課程,也是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礎課程之一。公共管理學在整個公共管理學科體系中處于重要的支撐作用,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應用性。課程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適應市場經(jīng)濟要求的、能在公共機構尤其是政府部門從事公共事務、公共管理與實務的應用型人才。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能牢固掌握公共管理學的基礎理論還能把基礎理論運用到公共管理的具體實踐和改革中去,學會獨立思考和解決公共管理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復雜問題。
首先通過完整、系統(tǒng)學習公共管理知識,把握公共管理學科在內容與理論上的交叉性和綜合性特點,完善學生知識體系。公共管理學的先修學科是管理學、政治學、社會學,在內容上與這些學科有著緊密聯(lián)系。但是公共管理學又不同于這些學科內容,它有獨到的課程體系和理論架構,所以說公共管理學是一門綜合學科。必須在堅持學科基本內核的基礎上,廣泛地吸取和利用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和研究成果,逐步完善學生公共管理綜合知識體系和理論架構。
其次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解決公共管理領域實際問題的能力。公共管理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只有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體現(xiàn)其意義。這也是本課程的根本目標。
(一)師資隊伍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
現(xiàn)有《公共管理學》師資隊伍中高級職稱3人,博士2人,在公共管理學教學中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教師們教學科研任務繁重,精力不能全部集中在《公共管理學》核心課程改革上,加之外出培訓進修、學習先進理念方法機會很少,制約了師資隊伍在教學理念上的創(chuàng)新力,不利于教師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工作的開展。
(二)課程教學模式需要不斷調整
《公共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jīng)]有抓住本科生的特點實施。一般認為,在案例教學中,理論教學是前提,原理講授是基礎,案例的作用是對原理進進行解釋、加深理解。掌握原理是基本的也是中心的任務,案例服從和服務于這個中心。然而這種教學模式只強調了教師的講解,卻忽視了學生還沒有得到充分的訓練。
(三)教學方法不能滿足學生需求
《公共管理學》教學中案例教學法被普遍采用,案例教學有優(yōu)點但是運用不好也存在缺陷。比如絕大多數(shù)教師在運用這一教法時只限于自己的講授中,更多地專注于案例介紹和分析,沒有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在案例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從而片面強調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卻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學效果總難達至理想狀態(tài)。案例材料的選取和制作和分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搜集資料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公共管理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公共管理問題的能力。結合公共管理熱點問題選取教育、醫(yī)療、住房等公共管管理問題,更好地突出本科階段公共管理學案例教學的實踐性特色。
(四)課程考核方式缺乏激勵機制
《公共管理學》課程考核方式基本采取閉卷+論文+平時成績,閉卷方式不利于學生主動探討課本以外公共管理實際發(fā)生的問題及解決方法,論文交給教師考評缺乏雙向交流機制,平時成績比重較低且難以量化。
(一)《公共管理學》師資隊伍教學創(chuàng)新理念亟待提升
1走出國門學習先進理念
分批派遣《公共管理學》課程組教師出國進修和訪問,學習國外先進的公共管理理論和教學經(jīng)驗。
2立足國內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
每年定期派出骨干教師參加國內公共管理學教學科研學術交流活動。加強師資梯隊建設,推進教學改革。組建校內教學梯隊,完善教師構成。
3依托課程夯實教學功底
依托《公共管理學》特色課程建設積極參加國家級、省級教學競賽、微課比賽。積極組建由理論課教師和實踐課教師組成的教學團隊。聘請政府實務部門的負責同志為實踐導師,指導課程實踐教學,并逐步建立起實踐教學基地。
4建立平臺拓展創(chuàng)新成果
勇于創(chuàng)新建設教師交流平臺,創(chuàng)建地方高?!豆补芾韺W》特色課程交流平臺,引領青年教師結合國內實際問題創(chuàng)新改革公共管理教學與實踐活動。
(二)《公共管理學》課程教學模式需要不斷探索創(chuàng)新
1以發(fā)現(xiàn)模式為主導
發(fā)現(xiàn)教學模式指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公共管理抽象概念和原理時,只是給他們一些公共管理的社會現(xiàn)象、事實和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獨立探究這些現(xiàn)象或問題,自己主動發(fā)現(xiàn)并掌握相應的原理、方法和結論的一種學習方法。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主體,獨立實現(xiàn)認識過程。一是有助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在短期來看,利于教師講授理論知識,激發(fā)學生思考、探索的熱情,促進好奇心讓學生由被動變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從長遠來看,學生自行發(fā)現(xiàn)并掌握相應原理,鼓勵探索精神,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二是對所學的內容進行靈活組織。發(fā)現(xiàn)是改變傳統(tǒng)的講授方式,讓學生主動探索,同時思考問題解決步驟,靈活運用條件,并做深入精確的分析。三是培養(yǎng)學生的耐心,激發(fā)學生努力的決心。發(fā)現(xiàn)是要投入一定的時間和精力,需要耐心的觀察和積累,通過努力才能不斷進步。
2實踐教學模式多樣
根據(jù)這一課程特點,我們設計了四種實踐教學模式。一是情景扮演,模擬真實場景。在公共管理課堂上,通過使用投影儀等相關教學媒體設備,學生還原管理觀景,進行角色扮演,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和解決情景設置的公共問題,這樣不僅運用所學原理,同時培養(yǎng)學生情景設計、互動的技能。二是豐富案例教學,案例與理論相得益彰。分為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傳統(tǒng)的案例講授,教師用和授課內容相關的案例進行示例講解;另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案例制作實驗,學生分成小組,選取不同的選題,擴展豐富理論知識,做到學以致用。三是進行基地實習,用實踐檢驗理論。學校負責聯(lián)系提供有質量的實習基地,并配備專門的負責人員和指導教師。四是展開社會調研,增強對社會生活的感性認識。通過多樣的教學實踐,用實踐檢驗理論,利于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同時也促進學生形成用理論分析解決公共問題的能力和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三)《公共管理學》教學方法要因材施教、與時俱進
1發(fā)現(xiàn)教學法。
發(fā)現(xiàn)教學方式是通過使用舉例方式、供教材結構,引起學生的學習誘因和好奇,描繪豐富圖像、鼓勵有組織推測指導學生探索教材內容發(fā)現(xiàn)教材之間關聯(lián)性,以回歸教學目標評價為評價方法在評價教學目標的同時也讓學生達到學習遷移目的的教學方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提供教材結構是起點;描繪豐富圖像、鼓勵有組織推測是方式;回歸教學目標評價、學生學會遷移學習的目標。
1.批發(fā)和零售業(yè)發(fā)展基本情況。2017年,全市批發(fā)和零售業(yè)銷售總額6914.54億元,同比增長10.8%,實現(xiàn)增加值1595.88億元,同比增長7.6%。實現(xiàn)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67.67億元,比上年增長11.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1%。按經(jīng)營地統(tǒng)計,城鎮(zhèn)消費品零售額7651.18億元,增長10.8%;鄉(xiāng)村消費品零售額416.49億元,增長13.9%。
2小組討論教學法。
小組討論教學方式是將班級學生以小組形式合作學習,課前教師將下節(jié)課的問題提前布置好、小組成員搜集資料解決問題,課上利用教學設備講解問題、教師做補充講評,課后繼續(xù)整理歸納問題。目標是實現(xiàn)學生從學習學科基礎課程的基本理論向專業(yè)基礎技能的學習方法的一種遷移和提升,力求增進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團隊合作的學習技能,形成教法與學法相統(tǒng)一的有效課堂教學方法。從學校角度看小組討論教學法有利于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化;有利于高校學生創(chuàng)新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從教師角度看小組討論教學法有利于主講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有利于實現(xiàn)研究和教學的共生發(fā)展。從學生角度看小組討論教學法學生學習實現(xiàn)從被動性到主動性的轉變;知識傳遞實現(xiàn)從單向性到雙向性的轉變;人才培養(yǎng)實現(xiàn)從被動型向創(chuàng)新型的轉變。
(四)《公共管理學》教學內容設計要精準化、豐富化、本土化
1明確課程定位,精心組織教學內容
(1)加強教材建設。首先堅持選用優(yōu)秀教材和教輔資料。選用在國內外公共管理領評價好、適合學生使用的教材。同時結合實際將西方公共管理學的經(jīng)典著作和國內《中國行政管理》《公共管理學報》等內容列為學生參考書目,并鼓勵學生討論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其次不斷更新教材和引入最新參考書籍,課程組在已有基礎上自主編寫具有本土特色的適用教材。
(2)完善豐富案例。首先精選和編寫公共管理案例集,理論與案例實務互相配合,二者作用更能顯示出來。公共管理學的案例討論分析在公共管理學課程中上應占有重要作用,將實際案例與理論相結合,用相關理論進行案例分析,用案例對理論進行實踐證明。其次廣泛征求教師、學生意見,逐步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借助學校網(wǎng)絡綜合信息平臺,不斷更新、完善案例庫;利用通訊便利的特點,及時解答學生在課程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1)動態(tài)特色教改,提升教學水平。特色課程建設的教學改革是一個動態(tài)的進程。顯然,以學生為主導的課程教學改革成功展開的關鍵因素是不斷提升教學水平。因此,課程團隊應圍繞精品課程建設大膽推進教學改革,不僅保障特色課程建設的順利推進,而且保障教學水平的大幅提高。
(2)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任何教師都有機會接觸名校提供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借鑒其他課程資源的建設模式,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建設開放教育資源,實現(xiàn)優(yōu)質資源共享。
3組織學生進行科研創(chuàng)新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
(1)教學與科研相互支撐。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組成不同研究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比如分別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公共服務等問題進行分組研討,對公共管理學的前沿知識和案例進行探討和研究,進一步融入到教室的科研工作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創(chuàng)新能力。
(2)研究性學習形式多樣化。可以通過學院舉辦公共管理課外沙龍、公共管理熱點問題研討會、學生授課和展示案例等形式,促進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化,在參與、討論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尋找研究興趣點。組織學生參加挑戰(zhàn)杯等學科競賽,利用公共管理理論與知識解決現(xiàn)實問題。
4規(guī)范教學管理,搭建課程、專業(yè)與學科共同發(fā)展的平臺
(1)追蹤學科前沿,展示最新成果。公共管理教學內容應根據(jù)國際國內公共服務和公共物品供給需求形勢變化及時更新,密切關注國際國內環(huán)境變化,將公共管理的相關理論知識與時事變化緊密結合起來。公共管理精品課程建設是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學院、系等各方面的通力支持展示最新教學科研成果。
(2)規(guī)范教學管理,動態(tài)監(jiān)控管理。教學管理涉及課程建設的方方面面,能夠給精品課程建設提供必要的保障,因此,必項對教學管理加以規(guī)范,全面推進特色課程建設。這不僅要加強對特色課程建設的動態(tài)監(jiān)控和管理,還要建立切實有效的評價、激勵和懲戒機制。
(五)《公共管理學》課程考核方式要多元化、科學化
(1)改革教學考核方式,強化實踐教學?!豆补芾韺W》課程理論與實踐考核要實現(xiàn)多元化與科學化。公共管理學的考核不僅重視課程理論的考核,也將實踐教學作為考核的一部分。在課程教學考核中,改變以往期末成績做總成績的做法,將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的比重降到占總成績的50%,將學生的課堂討論、案例分析作為實踐教學的一部分加以考核,占到總成績的50%。這樣的考核既強化實踐教學,又突出學生的特點。
(2)校外課程實踐創(chuàng)新機制,多方考察檢驗。校外課程實踐的成績可通過校內導師、校外導師和學生自主互評多元評價機制,即校內導師+校外導師評價+學生自主與互評的考核方法,從學生角度來看,既能考察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程度又能考察學生是否達到學以致用;從教師角度來看,多方互評檢驗了教師的教學效果。
[1]王剛,同春芬.轉變教學理念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J].公共管理,2014(2):69-72.
[2]郭蕾. 公共管理學案例教學提升途徑研究:案例編寫角度的考量. [J].教育前沿,2015(4):252-253.
[3]劉炯.面向定量分析能力培養(yǎng)的《公共管理學》課程范式改革初探. [J].高教研究與實踐,2012(12):28-32.
Teaching Optimiz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Course Construc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Science:from Perspective of Training of Applied Management Personnel
ZHAO Yan-xia, LV Zhen-yu, LI Ya-li
(College of Managemen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ngshan Hebei 063000, China)
science of public management; curriculum reform; discovery teaching method
Public management science is the core professional course of public management specialty. For the teaching process, the teaching mode is backward, the teaching method is single and the assessment method is lack of incentive. The idea of innovation teaching is being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ining applied management personnel, it sets up the "discovery teaching mode", the use of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design and assessment methods, such as diversification.
G642.41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