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靈娟 楊永枝 程廣書
華法林抗凝療法治療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的臨床研究
苗靈娟 楊永枝 程廣書
目的探討華法林抗凝療法治療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63例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31例)和研究組(32例)。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治療,研究組給予華法林抗凝療法治療,對兩組的療效及安全性進行比較。結果研究組患者未發(fā)生血栓栓塞并發(fā)癥,對照組發(fā)生率為19.4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應用華法林抗凝療法療效顯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癥狀,安全性好,并發(fā)癥少,患者滿意度高,值得推廣及應用。
非瓣膜病心房顫動;華法林;抗凝療法;系統(tǒng)性
非瓣膜病心房顫動主要是因心臟電活動傳導系統(tǒng)紊亂造成傳導速度異常而致[1,2],血流動力學會發(fā)生變化導致部分臟器灌注困難,最后造成暈厥、猝死,年齡越大患者發(fā)病率越高,極易誘發(fā)栓塞性腦卒中,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常規(guī)藥物治療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效果并不佳[3],相關報道指出,華法林具備抗栓及抗凝活性,能減少病死率[4,5]。近幾年,應用華法林來治療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的例子越來越多。為探討更有效的治療措施,本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探討了華法林抗凝療法治療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的臨床療效,具體記錄如下。
1.1 一般資料 資料為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63例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均為持續(xù)性心房顫動,其中男32例、女31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1.4±5.4)歲。將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31例)和研究組(32例)。研究組患者中男15例、女17例;年齡45~77歲,平均年齡(61.7±5.6)歲,其中14例冠心病,8例高血壓病,7例腦卒中,3例糖尿?。粚φ战M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61.5±5.5)歲,其中15例冠心病,6例高血壓病,6例腦卒中,4例糖尿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用藥前先測定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初始給予華法林(拜耳醫(yī)藥保健股份有限公司)劑量為2.0mg/d;根據INR調整華法林劑量,0.5mg/次為最小調整單位,使INR穩(wěn)定在1.7~2.5;INR達到目標值后,每周測定1次,連續(xù)2周在目標值范圍內,則每個月進行2次隨訪。若發(fā)生出血等情況會對INR水平造成影響,要及時監(jiān)測凝血功能。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上海信誼制藥有限公司)劑量為150mg、1次/d。不進行INR監(jiān)測,按常規(guī)隨訪,直至試驗結束。
1.3 觀察指標 觀察服用華法林初期血液INR改變情況,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中出現的血栓栓塞、不良反應及出血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服用華法林初始階段血液INR的變化情況 服用華法林后第3天測INR值:INR<1.6有7例,INR在1.6~2.0有16例,INR在2.1~2.5有9例。所有患者均未發(fā)生出血情況,1周后所有的患者INR值均>1.6。
2.2 兩組患者治療后血栓栓塞發(fā)生情況 63例患者,隨訪時間為5~18個月,平均隨訪13月。研究組患者未發(fā)生血栓栓塞并發(fā)癥。對照組患者6例發(fā)生心源性腦栓塞,其中4例為冠心病患者,1例為腦卒中患者,1例為糖尿病患者,栓塞年發(fā)生率為19.4 %。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研究組1例出現牙齦出血(當時INR值為2.3),1例出現皮下出血(INR值為2.5),出血發(fā)生率為6.25%;對照組發(fā)生上消化道出血病例1例,牙齦出血1例,皮下出血1例,出血發(fā)生率為9.68%。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栓塞事件和出血并發(fā)癥情況比較[n(%)]
非瓣膜病心房顫動在臨床上十分常見,其中老年患者占大多數,心絞痛、冠心病等疾病發(fā)病率日益增長,出現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的幾率呈上升趨勢[6]。所以尋找一種比較安全高效的措施來治療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意義非常重要。一般對于非瓣膜病心房顫動的治療,常見的有鈣離子拮抗劑、硝酸酯類以及阿司匹林等,作用機理都是利用降低心肌氧耗達到抗缺血效果[7]。但是雖可以使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患者生活質量有所改善,不過這種患者出現的死亡率還是很高。要想高效控制這種疾病,降低病死率,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栓塞。
目前治療非瓣膜病心房顫動中比較常用的藥物是阿司匹林,其雖能減輕心律失常,不過療效較差,藥效時間短,難以使病死率下降。近幾年發(fā)現逐漸得到應用的華法林療效更好,其具有各類抗心律失常藥物電生理作用,半衰期更長,可以有效使心肌組織動作電位延長,對心房傳導纖維鈉離子內流發(fā)揮抑制效果,進一步減少竇房結自律性。華法林屬于香豆素類抗凝藥,抗凝作用十分顯著,可以對維生素K合成凝血因子發(fā)揮抑制作用,大大減輕凝血酶誘導血小板反應。華法林治療心房顫動患者中,對生成凝血因子的抑制作用使血栓栓塞減弱,防止血栓進一步擴展,以免血栓脫落形成栓塞。另外,華法林還可以完善缺血細胞內能量代謝,磷脂損壞減輕,從而對細胞結構、細胞膜起到更好的保護作用。從本次研究結果來看,采用華法林的研究組患者減少血栓栓塞效果好于使用阿司匹林對照組。同時研究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華法林療效較佳。
綜上所述,華法林抗凝療法治療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是一種更理想的方案,減輕臨床癥狀,安全性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1]何水波,郁水華,孟銳,等.華法林預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缺血性腦卒中及出血風險的臨床對照研究.中國心血管雜志,2013,18(4):268-271.
[2]Lip GY,Nieuwlaat R,Pisters R,et al.Refining clinical risk stratification for predicting stroke and thromboembolism in atrial fibrillation using a novel risk factor-based approach: the euro heart survey on atrial fibrillation.Chest,2010,137(2):263-272.
[3]黃從新,張澍.中華醫(yī)學會心電生理和起搏分會心房顫動防治專家工作組心房顫動目前的認識和治療建議.中華心律失常學雜志,2012,16(4):246-287.
[4]張玉芝,余娟,邵珊,等.非瓣膜病心房顫動住院患者抗凝治療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臨床心血管病雜志,2010,26(6):443-445.
[5]蘇江蓮,林運,左惠娟,等.非瓣膜性心房顫動患者抗凝治療知識知曉率及治療行為調查分析.中國綜合臨床,2009,25(1):43-45.
[6]馮慧琴,黃麗霞,黃翯,等.21 例老年非瓣膜病性心房顫動患者使用華法林抗凝的隨訪管理.中華護理雜志,2013,48(1):78-79.
[7]胡廣卉,武云濤,陳艷梅,等.高齡非瓣膜病性房顫患者長期應用華法林抗凝治療的療效與安全性.中國循證心血管醫(yī)學雜志,2014(6):730-73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118
2016-09-08]
450004 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附屬醫(yī)院高血壓科
程廣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