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阿 殊
行走在玉石間的智者
文 阿 殊
屈原曾贊美和田玉:“登昆侖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庇袷M止和田玉,其他諸多玉石亦有這樣的美。
然,被埋沒于璞石之間,無人問津。
幸而天地之間有伯樂,一眼、一筆、一畫,用心去領悟其靈性,使之與日月齊光。
玉通靈,行于雕刻者手中,遇智者顯其光,遇愚者則默其一生。劉一先生就是一位智者,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他心的一角,為何只是一角?這要慢慢道來。
每一件作品都是雕者用心堆積的,一件是一小角,慢慢堆積出劉一先生對玉石巧雕的強烈熱愛。
劉一先生的作品匠心獨具,以最少的雕刻,完美詮釋玉的美譽風采。因此,他的作品曾獲得國內(nèi)外各類巧雕業(yè)大獎,廣受業(yè)界好評。
劉一先生不僅是一個雕刻智者,也是最早的玉器倡導者之一。
《漆器》 劉一/作
《千年》 劉一/作
作為北京興起南紅最早的開發(fā)者和上古戰(zhàn)國紅的策劃人,劉一先生對戰(zhàn)國紅以及南紅的雕刻藝術(shù)有屬于自己獨特的雕刻心法,其作品更是對雕刻成就最好的證明。
智者不是那種高高在上,也不是常常俯瞰的人,而是行走在世界每個角落的人,有高如孔子,有低如螻蟻,也有如劉一先生者,行走于蕓蕓眾生之中。
從劉一先生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喜歡洞察社會、熱愛生活、對未來向往、透析人類精神魅力和個性美的智者,而正因為劉一先生的這些優(yōu)點,才會誕生出那匠心獨運、灼灼其華的作品。
雕刻是最不容有絲毫分心的一件事,每一處的刀鋒都決定著玉石的未來,與其靈性的強弱。談劉一先生的作品,總不經(jīng)意想要去想象那里邊的故事,或婉約,或大氣……
這讓人不禁想起了劉一先生的作品《在一滴眼淚中閉關》,這一作品所用的是阿拉善奇石,這種奇石在千里戈壁,荒漠漫漫,風逝極強的沙漠中,經(jīng)過近20億年的地質(zhì)滄桑巨變和風沙磨礪,歷經(jīng)命運多舛的坦然,灑脫飄逸的超然;意境廣闊,寓意深邃引人看之神往,品之神思,如夢如幻,神韻無窮,這才造就了這樣極富觀賞價值的奇石。
歷經(jīng)萬千磨難才形成的玉石,怎能保持它那獨有的韻味,這也許讓劉一先生也苦惱了很大一陣吧?也許會有人問,難道智者也會有苦惱的時候嗎?當然會有,智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而且阿拉善奇石是天然玉石,本身便自帶一種高貴氣質(zhì),不是一般人能夠雕琢的,也正因為苦惱、困惑、瓶頸,所以才會更加想要看清楚前方的路,也會更堅定地走每一步。
劉一先生的《在一滴眼淚中閉關》,雖然雕琢的地方很少,但是每一刀下去都是精準的計算,保持了這一玉石與日月齊光的美譽靈性,并且不飾雕琢,展現(xiàn)了返璞歸真,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刻內(nèi)涵,婉約凝重大雅大俗昭示出物質(zhì)與精神的統(tǒng)一。
忽而想起一句話,“業(yè)精于專,傳承于神”。這大概就是劉一先生畢生的追求吧!
《在一滴眼淚中閉關》 劉一/作
劉 一國家玉器專家,中國玉雕大師,中國玉石巧雕大師,國家高級技師,佛山市南海區(qū)平洲珠寶玉器協(xié)會名譽會長,廣東省佛山市珠寶玉器行業(yè)協(xié)會名譽會長,云南省保山市南紅行業(yè)協(xié)會名譽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