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龍 謝會娟 李娜
小兒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分析
梁文龍 謝會娟 李娜
目的探討小兒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方法選取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的1426個痰標本,對其實施細菌培養(yǎng)與藥敏試驗,觀察常見病原菌分布與常見藥物的耐藥性。結果共分離出病原菌462株,其中革蘭陽性菌238株(51.52%),革蘭陰性菌212株(45.89%),真菌12株(2.60%);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對頭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慶大霉素、氨曲南具有較高耐藥性,對頭孢哌酮、頭孢西丁有較高敏感性;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對復方新諾明有較高耐藥性,對萬古霉素具有較高敏感性。結論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為革蘭陽性菌,對其進行病原菌培養(yǎng)與藥敏檢驗,可確保臨床用藥的合理性。
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下呼吸道感染在臨床中為比較常見的一種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幼兒群體中具有較高發(fā)病率。下呼吸道感染通常是細菌外的感染源導致的,比較常見的感染源是病毒。由于小兒免疫功能與自身呼吸系統(tǒng)存在特殊性,廣譜抗生素使用越來越廣,小兒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也在逐漸改變,耐藥性越來越高。本文選取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的1426個痰標本,分析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報告如下。
1.1 材料 選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下呼吸道感染患兒的1426個痰標本,將同個患兒的重復菌株予以排除。均按照2001年《醫(yī)院感染診斷標準》下呼吸道感染相關標準予以臨床診斷。
1.2 方法 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1]將痰標本進行準確的細菌分離及培養(yǎng),采用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對菌株予以準確鑒別。通過紙片擴散法開展藥敏試驗。質量控制:質控菌株為大腸埃希菌 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銅綠假單胞菌 ATCC27853,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共分離出462株病原菌,其中革蘭陽性菌238株,革蘭陰性菌212株,真菌12株。見表1。革蘭陰性菌中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構成比例較高,耐藥性較高的臨床常用藥物為頭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慶大霉素、氨曲南,存在較高敏感性的臨床常用藥物為頭孢哌酮、頭孢西丁。見表2。革蘭陽性菌中比較常見的病原菌為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三種病原菌均對復方新諾明具有較高耐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對慶大霉素有較高耐藥性,三種病原菌均對萬古霉素具有較高敏感性。見表3。
表1 462株病原菌分布情況(株,%)
表2 革蘭陰性菌的耐藥性[株(%)]
表3 常見革蘭陽性菌對常用抗菌藥物耐藥性[株(%)]
下呼吸道感染在臨床兒科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通常因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等病原菌導致[2],通常認為是病原菌與被感染宿主間相互作用而產(chǎn)生的病變[3]。廣譜抗菌藥物對下呼吸道感染的臨床治療效果明顯,但也因為廣譜抗菌藥物在臨床中的廣泛使用,而導致抗菌藥物存在濫用、不規(guī)范使用的現(xiàn)象,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造成病原菌具有越來越高的耐藥性,抗菌藥物在臨床中的使用壽命正在逐漸縮短[4]。所以,對患兒進行治療時,應充分考慮此病原菌對藥物所產(chǎn)生的耐藥性,將此作為治療基礎,確??咕幬锏玫秸_使用,提高藥物的經(jīng)濟效益, 且能夠減少耐藥性[5]。
本文研究中,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為革蘭陽性菌、革蘭陰性菌及真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使用時耐藥性較高的臨床常用藥物為頭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慶大霉素、氨曲南,可達到良好敏感性的臨床常用藥物為頭孢哌酮、頭孢西?。环窝祖溓蚓?、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均對復方新諾明產(chǎn)生較高耐藥性,對萬古霉素可達到較高敏感性。
總之,對小兒下呼吸道感染患兒進行治療時,應通過藥敏試驗結果確定其藥物的耐藥性及敏感性,選取適宜的抗生素,確保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及合理性。
[1]于春冬,王亞秋,楊麗,等.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19):4879-4881.
[2]黃承樂,丁凱宏,班副植.小兒下呼吸道感染常見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414-415.
[3]王巧燕,孫正林,朱振坤,等.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2015,25(3):438-441.
[4]張秀紅,錢俊,耿先龍.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5):3286-3288.
[5]李上淼,李紹錦,丁振堯,等.小兒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1):2460-246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2.083
2016-04-07]
462000 河南省漯河市中醫(y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