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藏書票里有回響

        2016-03-04 08:29:40黃發(fā)有
        書屋 2016年2期
        關鍵詞:大學

        黃發(fā)有

        在中國的教會大學中,我最早了解的是之江大學,因為該校是我本科就讀的杭州大學的源頭之一。之江大學的前身為道光二十五年(1845)美國北長老會差會牧師理查德·威和醫(yī)生麥卡特等在寧波建立的崇信義塾,這所男生寄宿學校只有小學程度。同治六年(1867)遷到杭州后改名為育英義塾,光緒二十三年(1897)改稱育英書院,學制為正科六年、預科五年,后來統(tǒng)一調(diào)整為四年,成為浙江省內(nèi)唯一的大學。授課以英文為主,中文為次,《圣經(jīng)》為必修課,學生多為基督教徒子弟。1911年,學校遷入錢塘江畔秦望山上新建的校舍,背山面江,因?qū)W校正前方的錢塘江面呈現(xiàn)之字形彎曲,改名為之江學堂。1914年又改稱之江大學。1931年經(jīng)民國政府批準,被納入中國的教育體制,不得宣傳宗教,宗教科目不能成為必修課。之江大學當時僅有文、理學院,達不到大學的注冊標準(除了神學院之外至少有三個學院),因而更名為之江文理學院。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學校曾遷至浙江建德和安徽屯溪,1938年1月在上海租界與圣約翰大學、東吳大學、滬江大學、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等教會大學組建上?;浇虆f(xié)作大學。1941年日軍侵入上海租界后,學校被迫遷移至福建邵武、貴陽花溪、重慶等地。1948年,已有文理學院、工學院、商學院的學校被批準升格為大學,再次改稱之江大學。1952年夏,在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中,之江大學工學院建筑系被并入同濟大學,商學院被并入上海財經(jīng)學院,工學院其余系科被并入浙江大學,文學院和數(shù)理化等科系被并入浙江師范學院(后改稱杭州大學,現(xiàn)被并入浙江大學),百余年的之江大學走向終結。

        之江文理學院的藏書票較為罕見,我收藏的這張藏書票黏貼于鄭振鐸的《文學大綱》第三冊,192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是上海商務印書館的贈書,書上還鈐有中、英文對照的藏書印。票面底色為紅色,背景圖案中有古塔,有繁茂的花草和樹木,右側還有歡飛的小鳥和蝴蝶,頂部還有隱約的遠山和遼闊的天空,書票底部環(huán)形的流水恰如之江回旋的波濤。藏書票中央的方框中標注“杭州之江文理學院圖書館”,還有“惠贈”字樣,由此可見,這款藏書票一般貼在收到的捐贈圖書上。藏書票主體圖案的意境,精準地把握了秦望山校園景觀的精髓。曾經(jīng)在之江長期執(zhí)教的夏承燾寫有《望江南·自題月輪樓七首》,月輪樓是秦望山上之江大學的宿舍,其中一首道:“秦山好,面面面江窗。千萬里帆過矮枕,十三層塔管夕陽,詩思比江長。”在之江大學畢業(yè)的杰出校友中,1933年畢業(yè)的朱生豪是著名的翻譯家,被贊譽為莎士比亞的中國知音。1946年,為了紀念英年早逝的朱生豪,作為其同學和妻子的宋清如在《朱生豪與莎士比亞》一文中寫道:“之江,那是多么富有詩意的環(huán)境。山上的紅葉歌鳥,流泉風濤;江邊的晨暾晚照,漁家熒火,哪一件不使詩人們悠然神往。他在那兒孕育著、熏陶著。于是,固定了他悠然自得,與世無爭的性格。嘴邊時時掛著小歌,滿顯著無邪的天真。但是,正因為這個太柔和的環(huán)境,才使他成為一個不慕虛榮、不求聞達的超然人物?!泵利惖男@畢竟是一種外在環(huán)境,不容忽略的還有人文環(huán)境。朱生豪曾經(jīng)在寫給宋清如的信中這樣評價國文系的幾位老師:“鐘先生太(鐘泰)是個迂儒,但不失為真道學,不過有點學者的狷傲氣,人是很真誠不虛偽,……至如夏先生(夏承燾)則比我們天真得多,這種人一輩子不會懂世故?!毕某袪c對朱生豪極為賞識,在朱生豪大二時,夏先生在日記中寫道:“聰明才力,在余師友之間,不當以學生視之?!動⑽纳跎睿k學數(shù)十年,恐無此不易才也?!睅熒鷼馕断嗤?,真可謂有其師必有其徒!

        我在本科期間,時常到之江大學舊址內(nèi)的浙江大學分部去找老鄉(xiāng)聚會,還到附近的錢塘江邊用硬饅頭片釣蝦。站在之江大學的舊樓上,俯瞰下方奔騰的錢塘江,在剎那間領悟了“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的壯闊意境。在之江文理學院校歌中有這樣的詞句:“門對江潮,滄海日,六和月,萬山環(huán)立仰秦望。學以濟時,誠為體,任為用,服膺校訓為民光。唯之江是我母校,雄秀甲天下,學府輝煌!齊努力,東西文化闡揚,躋躋蹌蹌,英才共一堂?!?/p>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見過的藏書票中,上海法學院力山圖書館、上海江西高級職業(yè)(中)學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科學院圖書室的藏書票也曾選用之江文理學院藏書票的主體圖案。上海法學院、上海江西高級職業(yè)(中)學校存續(xù)時間與之江文理學院相近,中國人民解放軍醫(yī)學科學院遲至1951年8月才成立于上海。民國政府的實業(yè)部圖書室和1932年成立于上海的“銀行學會”的圖書室的藏書票也選用這一圖案,只是背景顏色改為藍色。也就是說,這一圖案成為藏書票的通用圖案。但是,就圖案中的景觀而言,其設計風格最為契合之江文理學院的特色,跟其他院校和機構不太搭調(diào),圖中的古塔也與之江校區(qū)附近的六和塔形神畢肖。

        圣約翰大學是中國最早的現(xiàn)代大學。這所由美國圣公會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教會大學,其前身為1865年設立的培雅學院(Baird Hall)和度恩書院(Duane Hall),這兩所書院都只有高小程度。經(jīng)過美國圣公會上海主教施約瑟(Samne Isaac Joseph Scheresehewsky)的努力,在顏永京牧師的協(xié)助下,1879年9月1日將培雅書院和度恩書院合并,創(chuàng)立圣約翰書院(St.John’s College)。1906年,圣約翰依據(jù)哥倫比亞特區(qū)的條例在美國注冊,正式升格為大學,進入其快速發(fā)展階段,奠定其“江南第一教會高等學府”的地位。由于該校培養(yǎng)了顧維鈞、宋子文、嚴家淦、林語堂、榮毅仁、鄒韜奮、周有光、嚴鶴齡、孟憲承、劉鴻生、經(jīng)叔平、施肇基、潘序倫、周詒春等一大批杰出校友,在民間被贊譽為“東方哈佛”和“外交人才的養(yǎng)成所”。1927年《約翰年刊》上發(fā)表了一篇《老約翰所造就之人材》的文章,其中有言:“約翰雖有東方哈佛之號。自1879年開辦至今,已歷四十有八年,為中國最早之大學。此半世紀中,所造就之人才,何止千數(shù)?!?/p>

        圣約翰大學在梵王渡的舊址現(xiàn)為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qū),如今除了碩果僅存的白發(fā)蒼蒼的校友,以及華東政法大學的師生和部分教育界人士外,了解圣約翰大學的人已經(jīng)寥寥無幾。我在復旦讀書期間,專程去參訪圣約翰校園的舊址,但并沒留下太深的印象。后來因為藏有圣約翰羅氏圖書館的藏書票,驅(qū)使我去探究圣約翰的辦學歷史。我購得的三本舊書——沙愛福、施雷發(fā)的《拓撲學(上冊)(商務印書館1949年版)、鄒韜奮的《讀書偶譯》(生活讀書新知聯(lián)合發(fā)行所1949年版)、英文書《新解析幾何》(New Analytic Geometry,1928)都貼有羅氏圖書館(Low Library)的專用藏書票。藏書票下方有三行英文字,分別是:ST.JOHN’S UNIVERSITY,SHANGHAI,LOW LIBRARY;即圣約翰大學、上海、羅氏圖書館。藏書票的上方有美國圣公會的標志,核心圖案為一座中式牌坊,正中書寫“圣約翰大學堂”,一位學生模樣的人背對讀者,正要穿越牌坊,前方迎接他的是從一座十字架上迸射出來的耀眼光芒,以一種象征的形式詮釋了圣約翰大學英文校訓LIGHT&TRUTH(光與真理)的深層含義,即在這座校園里追尋光明與真理;牌坊右邊寫著“博學于文”,左邊寫著“約之以禮”;藏書票右下方有一行細小的英文字William Edgar Fisher,是藏書票制作者的簽名,為美國黃金時代有影響的銅版雕刻家,有多種藏書票傳世。常被忽略的是作者簽名后面的“1913”,這是藏書票的制作時間。龔晏邦在《方寸書香——早期中國題材藏書票》中認為:“此牌坊建于1929年圣約翰大學建校五十周年紀念之時。實際上牌坊上的字并不是藏書票上的這些,藏書票只是借用了這個牌坊的圖案而已?!迸_灣著名藏書票收藏家吳興文也在《我的藏書票世界》一書中認為:“畫面上依稀可見當時校門的模樣”。比較圣約翰紀念牌坊的老照片和藏書票圖案,牌坊的形制和規(guī)模都差別明顯。藏書票設計在前,牌坊修建在后,遺憾的是牌坊在1955年被拆除,直到1992年10月圣約翰大學世界聯(lián)誼會召開之際,牌坊才得以重建。

        羅氏圖書館的命名是為了紀念曾經(jīng)擔任紐約市市長和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羅氏(Seth Low)及其弟弟(William Gilman Low)向圣約翰捐贈了多種圖書。另有研究者認為William Gilman Low是Seth Low的父親的繼子,他父親在第二次婚姻中與其胞弟的遺孀結合,按照年齡排序,William Gilman Low在血緣關系上,是Seth Low的堂兄。羅氏圖書館的建立,起因是圣約翰的同學和校友為了紀念卜舫濟校長任職二十年,他們捐助墨西哥鷹洋兩萬元以建設一座新的圖書館,解決圖書無處存放的困難。時任駐英公使的校友施肇基獨立捐助了價值一千銀洋的圖書。1915年元旦,圣約翰舉辦畢業(yè)典禮,同時為新圖書館舉行奠基儀式。1916年初夏,羅氏圖書館建成,正式投入使用。由于圣約翰大學創(chuàng)辦最早,影響深遠,從社會各方獲得大量的捐贈圖書。通過校友宋子文牽線,1933年盛宣懷的后人將其珍藏的六萬六千六百零七冊中文書籍捐給羅氏圖書館。1948年,嚴復的女兒又把其父珍藏的中英文圖書一千九百九十三冊贈予羅氏圖書館。1932年之前,羅氏圖書館還接受過不少捐贈的圖書,而且大多為古籍善本,像潘明訓捐助的二百九十四冊圖書中,就包含了宋元明版的珍貴古籍。

        圣約翰的教育成就離不開一個關鍵人物——卜舫濟(Francis Lister Hawks Pott),他于1864年生于紐約,從1888年至1941年一直擔任圣約翰的校長,可謂鞠躬盡瘁。1885年11月18日抵達上海后,為了熟悉中國的語言風俗,他獨自住進嘉定縣城的一戶人家,和中國人打成一片,逐漸可以講流利的中文,“留長辮、衣華服、矩步規(guī)行儼然一中國紳士”。他執(zhí)掌圣約翰的兩項重要措施是推行英文教育和科學教育,英語課程占主導地位,他認為科學教育是“思想訓練的最佳方式”,而且科學課程都用英語講授。卜舫濟作風開明,將宗教課程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將宗教活動從必須參加改為自愿參加。為了和西方教育模式接軌,他還非常重視體育教學。圣約翰的畢業(yè)生英文水平在國內(nèi)高校中遙遙領先,在就業(yè)和繼續(xù)升造時都有明顯優(yōu)勢,但國文程度卻差強人意。在學生中有崇高聲望的林語堂在自傳中就有這樣的表述:“我這對于西方文明之基本態(tài)度不是由書籍所教的,卻是由圣約翰的校長卜舫濟博士(Dr.F.L.Hawks Pott)和其他幾個較優(yōu)的教授而得;他們都是真君子?!辈肤碀?941年6月13日返回美國休假,因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只能滯留在美國。直到戰(zhàn)后的1946年10月23日才回到上海,當時他已八十二歲,體虛多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這兒是我的家,我要永遠在這兒,直到老死?!?/p>

        圣約翰由盛轉(zhuǎn)衰,和中國社會現(xiàn)實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卜舫濟認同教會教育在二十年代中期后逐漸陷入困頓的觀點,一方面中國國立大學的發(fā)展,使得教會大學日益邊緣化;另一方面,1925年中國政府發(fā)布了《外人捐資設立學校請求認可辦法》,要求教會學校必須請求立案認可,實現(xiàn)本土化和世俗化的轉(zhuǎn)型。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實施的政策更加嚴厲,通過法令迫使教會大學進行立案,并規(guī)定1932年6月30日為最后期限。卜舫濟認為“立案總比關閉學校要好”,但是,1930年6月11日在只有卜舫濟一人反對的情況下,美國圣公會江蘇教區(qū)全體西教士會議通過了拒絕立案的議案。到1932年底,教會大學中只有圣約翰大學沒有立案,成為一所在中國非法辦學的教會大學,直到1947年底才完成立案工作。圣約翰之所以還能繼續(xù)存在,緣于戰(zhàn)時的特殊環(huán)境,1941年后更是成為上海“孤島”唯一一所完整的教會大學,學生人數(shù)暴漲,但其輝煌已經(jīng)遠去。在圣約翰的歷史上形成巨大沖擊的另一件大事是1925年的“六三事件”。“五卅慘案”發(fā)生后,圣約翰學生會要求校方同意無限期罷課,每天上午十一點集中向國旗行禮并唱國歌。6月1日晚上和次日上午,圣約翰大學和中學的教師舉行聯(lián)席會議,孟憲承、錢基博等教師代表吁請校方支持學生。校方的決定是不介入校外活動,同意學生留校罷課一周。6月2日晚上,圣約翰童子軍的副團長潘志軍面見卜舫濟,要求同意學生降半旗。6月3日早晨,郭斐蔚(F.R.Graves)主教看到降旗的情景后,主張學校不應卷入國際糾紛,要求卜舫濟取下旗幟,導致與學生發(fā)生直接沖突。卜舫濟被迫召集學生,宣布學校停課、禁止集會、學生疏散回家等強制措施,被激怒的學生憤然離校。6月4日,五百五十三位圣約翰大、中學生簽名的《圣約翰大學暨中學學生脫離宣言》刊登于上海各大日報。中國籍教師孟憲承、錢基博、伍叔儻、何仲英、蔡觀明、洪北平、顧藎丞、林軼西、張振鏞、蔣湘青、吳邦偉、薛迪靖、于星海、朱蔭璋、金秋濤、周子彥、陶士瑋等十七人,6月5日在報紙刊登辭職聲明,這部分離校師生后來組建了光華大學。不同于大多數(shù)傳教士的是,卜舫濟尊重和同情中國人的處境,但為了追求獨立性,卜舫濟與政治保持疏離的態(tài)度,主張嚴守中立的“政教分離”,這難免使其在學潮中陷入尷尬境地。1925年9月圣約翰開學時,學生數(shù)從七百五十人降為四百三十五人,因生源銳減影響學費收入,卜舫濟不得不回美國募集費用,期間由代理校長執(zhí)掌校務。

        上海解放之后,圣約翰大學逐漸被中國人所掌控,1950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布的《關于處理接受美國津貼的文化教育機構及宗教團體的方針的決定》,宣告圣約翰大學完全脫離美國圣公會的監(jiān)管,被收歸國有。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diào)整,其文學院的外文、新聞、歷史等系被并入復旦大學,政治系被并入華東政法學院,經(jīng)濟系被并入上海財經(jīng)學院,教育系和理學院被并入華東師范大學,工學院被并入同濟大學,醫(yī)學院則被并入新成立的上海第二醫(yī)學院,中學部和大同大學附屬中學合并成立五四中學。圣約翰大學被撤銷,在走過七十三年的坎坷長途后,如同夜色中的行者,隱沒進混芒的歷史煙云。

        張學良和臺灣的教會大學東海大學有著深厚淵源。經(jīng)過宋美齡的舉薦,東海大學首任校長曾約農(nóng)成為張學良的私人教師,輔導他學習英文和《圣經(jīng)》教義。臺北士林凱歌教堂的牧師、臺灣東海大學的董事長周聯(lián)華是張學良夫婦的摯友,他見證了張氏夫婦1964年受洗和結婚的儀式,也主持了2001年10月23日在夏威夷舉辦的張學良的葬禮。1993年3月,張學良做出了移居美國夏威夷的決定。由于對東海大學懷有感恩之心,他將自己的全部藏書、眉批等捐給了東海大學。據(jù)東海大學周聯(lián)華和阮大年1993年2月致張學良的信中說:“謹承惠贈本校圖書三千九百七十三冊(另有三箱待點),彌足珍貴,價值非凡。”張學良的其他資料則珍藏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毅荻書齋”。

        今年春天,我到東海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有機會翻閱存放于東海大學圖書館特藏部的張學良贈書。在張學良的藏書中,絕大多數(shù)為文史類書籍,像《諸子集成》、《宋元學案》、《朱熹全集》、《十國春秋》、《明紀》、《明鑑》、《王文成公全書》、《湘鄉(xiāng)曾氏文獻》、《飲冰室文集》、《魯迅全集》等。在張氏藏書中,從諸子百家到歷代詩詞名家,搜羅宏富。但在文學類圖書中,小說和敘事類作品極少。張學良在1957年6月5日的日記中曾記載:“昨日看了一篇小說,爾后對于那無益文字,決(絕)不再閱看?!庇纱丝梢姡麑τ谔摌嬵愖髌份^為排斥。與“九一八事變”、“西安事變”、張作霖和張學良自己有關的圖書,盡管只有數(shù)十種,但顯得格外醒目。在張學良的藏書中,還有將近三分之一與基督教有關的圖書,其中一大半為中文書,還有不少英文書。在受洗成為基督徒后,基督教成了張學良后半生的心靈寄托。1959年7月25日,張學良被宋美齡派車接到陽明山官邸,兩人進行了一次長談,商談的主要是張學良的家事和錢財?shù)陌才?,臨行前,宋美齡語重心長地談到張學良的“自由”問題:“你的問題,時間還要久哪!要有忍耐,這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面對絕望的前途,上帝成了張學良最后的安慰。“復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亦必復活。”夏威夷一處墓園的大理石墓碑上,刻著約翰福音第十一章第二十節(jié)的經(jīng)文,這是張學良預先為自己選擇的墓志銘。

        翻閱張學良的藏書,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圖書都鈐有典雅的藏書印,朱墨粲然,相映成趣。而且,藏書印有多種款式。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在這些藏書印中,最為常見的是一款陽刻的“毅庵藏書”的方印,字體為篆體。還有一款豎刻、陽文的長方形印鑒,僅有篆體的“毅庵”兩字,但這款印章并不常用。在張學良的藏書中,部分圖書有張學良的親筆簽名,絕大多數(shù)也是題寫“毅庵”兩字。由于長期被軟禁,除了贈書,張學良的書大都由看管的特務代購??垂軓垖W良的特務隊被命名為“軍統(tǒng)局派駐張學良先生招待所特務隊”,軍統(tǒng)局局長戴笠委派局特務專員劉乙光中校(1940年因看管張學良有功,升至少將)擔任隊長兼張學良將軍的“秘書”,劉乙光手下長期有副隊長許建業(yè)(后換熊仲青)、副官應漢民等。民國二十七年出版的范長江編的《西線風云》,書名頁題寫了“毅庵”兩字,并注明“廿七年三月廿四日應漢民代購于長沙”。上海青光書局1933年出版的何凝(瞿秋白)編選并作序的《魯迅雜感選集》,書名頁中題有“毅庵卅、十、廿六、麒麟洞”,張學良拿到此書的時間應該是1941年(民國三十年)10月26日,他當時被囚禁于貴陽黔靈山麒麟洞。1941年10月27日,張學良在日記中寫道:“讀何凝編的《魯迅雜感選集》,感覺有些生氣,同時感覺著魯迅死得太可惜了!可是他的文字,活氣生生的,活躍于紙上,字字句句,侵入你的骨髓,振蕩你的神精;我從來不懼怕什么的,可是在魯迅文字之前,我有點發(fā)抖了,一方面是慚愧,一方面是熱血沸升,好像魯迅枯臉,顯于我的面前。那末,可以說——確是得說他是永生?!鄙虅沼^1934年出版的《王文成公全書》,扉頁題有“毅庵卅一年七月廿五日于開陽劉衙”,當時他被看管于貴州開陽縣劉育鄉(xiāng)。張學良在大陸被幽禁近乎十年,七年多時間(1939年4月至1946年10月)在貴州各地(修文、貴陽、開陽、桐梓)盤桓,而開陽劉育又是張學良在大陸被幽禁時間最長的地方(1942年2月至1944年12月)。1958年臺灣“國家安全局”印行的鄭介民所著《軍事情報學》,扉頁題有“著者所贈由劉乙光轉(zhuǎn)來毅庵誌三月十日四十七年于西子灣”,當時張學良已經(jīng)從蟄居了十余年的新竹井上溫泉遷至高雄西子灣。寥寥數(shù)語的題字記錄了張學良在海峽兩岸輾轉(zhuǎn)遷徙的坎坷足跡,也反映出他長期被嚴加看管的生存狀態(tài)。

        在張學良的藏書印中,還有兩款印文為“張學良”的方形藏書印,一款為陽刻,另一款為陰刻,只是這兩款印章也并不常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張學良還有一款英文印章,印文為“Peter H.L.Chang”,張學良的其他藏書印都用紅色印泥鈐蓋,只有這款英文印章用藍色印泥鈐蓋,而且多見于英文圖書,在張學良收藏的基督教圖書中尤為常見。Peter是張學良的英文名,他在一些英文圖書中也偶爾會留下手寫的簽名,并用英文格式注明日期。在一本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和劍橋大學出版社聯(lián)合出版、1970年在臺灣印刷的《新英文圣經(jīng)》(The New English Bible)中,張學良用中文簽署“七十歲生日李俊卿先生所贈庇忒誌”。從這些字跡當中,能夠依稀感受到張學良在中西文化之間的彷徨,將英文名音譯為中文,折射出張學良內(nèi)在的無奈。在1989年4月22日為郭冠英生日而作的一首《無題》詩中,張學良這樣寫道:“白發(fā)催人老,虛名誤人深。主恩天高厚,世事如浮云?!痹谟H近外來文化、皈依外來信仰的過程中,其精神深處掙扎的依然是一個痛苦乃至絕望的中國靈魂。

        猜你喜歡
        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征稿簡則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48
        《大學》
        大學(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我的大學,我來啦!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16
        大學求學的遺憾
        訂正里的大學問
        午睡里也有大學問
        華人時刊(2017年13期)2017-11-09 05:39:29
        工大學人
        考上大學以后悔婚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片在线观看| 国产蜜桃传媒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乱码| 国产精品人妻一码二码| 免费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中日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亚洲老妇色熟女老太| 亚洲av人妖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东京热一区二区人妻少妇 | 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久久1区2区| 亚洲AV日韩AV无码A一区|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广区| 亚洲国产成人av二区| 天堂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半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 | av在线资源一区二区| 亚洲综合天堂av网站在线观看| 真人与拘做受免费视频| 精品国产性色av网站| 色婷婷亚洲精品综合影院| 偷拍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极品美女扒开粉嫩小泬| 国产人妖xxxx做受视频| 日韩精品在线观看在线|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少妇高潮av久久久久久| 后入内射欧美99二区视频| 国产成人av综合色| 自由成熟女性性毛茸茸应用特色| 中字幕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天天综合天天色| 亚洲无av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成人无限看| 玩弄人妻少妇500系列网址| 国产好片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精品国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金桔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