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蘭
(岳池縣茍角中學 四川廣安 638312)
初中化學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應用研究
張小蘭
(岳池縣茍角中學 四川廣安 638312)
化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如何在初中化學傳統(tǒng)應試教學中轉化,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提高生活質量,認識化學應有的價值,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初中化學 生活化教學 教學
化學是從煉金術和化學工藝發(fā)展形成的一門科學,與生活緊密相連,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然而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背景下,化學長期以來僅被學生當做一門需要完成任務的科目;教師也忽視了化學學科在生活中的作用及其意義。[1]
針對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問題,新課程改革力圖一改乾坤,強調課程設置要回歸生活,明確提出課程內容要現代化,緊跟科技發(fā)展,密切聯系學生生活。換言之,初中化學教學要走向生活化,這也是當前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2]
物質是由分子、離子、原子構成,我們生活在化學的世界里。教學生活化需要教師擦亮雙眼捕捉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剖析現象傳遞的化學內涵信息,從而建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與課堂教學的緊密關系。引導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生活現象探索化學世界,獲得有生機的學科知識、技能和方法并能學以致用,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日常生活問題,從而實現初中化學學科教學生活化。[3]
本文從化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為脈絡,即利用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導入教學,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以及使用化學手段提高生活質量,三個層面對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進行分析探究。[4]
初中化學對于大部分省份而言開展在初三這一學年,對初三學生來說是一門全新的學科,充滿新鮮感,而又具有一定陌生感和挑戰(zhàn)性。課堂教學怎樣設置才能做到讓學生毫無陌生感,而覺得倍感親切呢?利用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進行教學導入是首選。日常生活現象蘊含大量的化學內涵信息,讓學生從司空見慣的生活現象中挑選學生熟悉又感興趣的例子來探索發(fā)現化學世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生活化不但增添了新鮮感、注入了新活力,還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例如:人教版序言標題“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姿”這一節(jié)的講解中,為了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緊密關系,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展示暗含化學信息的絢麗多姿的生活現象,讓學生通過合作來探究化學世界。如光彩奪目的煙花、銹跡斑駁的鐵塔以及鮮切蘋果的黯然失色等。
常見的生活現象通常暗含許多化學信息,教師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材,通過簡化、凝練、提取與課堂教學相關的內容,并嘗試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不僅給課堂注入生機活力,又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感受化學魅力,更能啟發(fā)學生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問題,并嘗試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化學學科實用性強,實驗性也很強,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化學的研究手段就是化學實驗。很多化學原理和化學現象的解釋均需通過化學實驗演示才能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但是傳統(tǒng)開設的化學實驗及試劑與生活脫節(jié)較大,學生還不能真正認識相應原理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化學、運用化學知識,必須讓生活走進課堂教學,教學貼近生活。
以日常生活中金銀首飾的護理為例。金銀首飾永遠都是金燦燦的有光澤,但銀首飾佩戴一段時間后原本的光亮會變得黯然無色。由這種生活現象可引起學生對金銀化學活潑性有清晰的認識。再者銀首飾為什么會黯淡無光,怎么運用日常生活用品使其重獲新生,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探究方向,通常氧化的銀首飾可以用可樂、醋、隔夜茶浸泡以及用牙膏進行洗刷。教師可以布置課后實驗讓學生分組進行驗證,再到課堂進行交流討論,根據老師的引導得出相應的實驗原理。銀首飾表面由于銀的氧化生成的硫化銀和氧化銀而使其變黑,用醋、可樂和隔夜茶浸泡是因為三者都呈酸性有氫離子能將硫化銀和氧化銀溶解使其面貌煥然一新。而用牙膏清洗則是利用里面二氧化硅等細小摩擦劑進行物理清洗。
化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有助于學生認識、了解掌握化學學科在生活中應用,不但拓寬課堂教學的廣度和深度,加速化學學科教學走向現代化,也有助于學生自身的發(fā)展。通過對生活中的化學現象進行學習,同時也掌握了其相應的化學知識原理。如上述銀首飾護理問題除了以上幾種方法護理以外還可怎么護理?或者能否從源頭解決這個問題?這些問題的引導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索化學世界,通過自主查閱資料、拓展視野與豐富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化學學科素養(yǎng)。
上述是化學知識的本身使得學生內在素養(yǎng)得到提升,是化學知識力量在個體內部的體現。而化學知識力量在外呈現,則提高了人們的生活質量。這個就要涉及先進化學科技的運用,比如以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來說,化纖產品的誕生解決了棉花不足衍生一系列的生活問題。又比如汽車碰撞彈出的氣囊可減少或者避免駕駛員受到重大傷害,安全氣囊有聚酰胺和聚酯兩種纖維,強度高、耐老化性能優(yōu)異、耐高溫、可紡性好等性能,已成為安全氣囊的首選材料。是一種新型合成化學材料,對汽車突發(fā)意外碰撞保障其生命安全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再者在生理醫(yī)學領域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先生,正是由于其從《肘后備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得到靈感。運用化學科學技術從青蒿中提取并創(chuàng)制出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一種用于治療瘧疾的藥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數百萬人的生命。這充分體現了化學在對保障和提高生活質量中占有重要地位。
總之,科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化學教學應回歸到生活中去,服務生活,真正體現化學學科的價值。課堂教學融入生活現象可以拓寬教學的寬度和深度,一方面為枯燥無味的課堂帶來生機活力,另一方面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只要教師認真挖掘生活素材,對其進行簡化凝練提取與課堂相結合,就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欲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化學課堂魅力無窮。
[1]張華東.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4(5):178-178.
[2]陳麗峰.“生活化教學”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5(26):139-139.
[3]李曉燕.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實踐研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15(22).
[4]李君寧.初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