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華
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體會
王曉華
目的觀察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480例手術患者,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40例。兩組均接受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管理, 觀察組則實施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對比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0.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7%(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7%(P<0.05)。結論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開展風險管理模式有利于強化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與工作責任感, 提高護理工作質(zhì)量,減少護理風險事件, 值得予以推廣使用。
護理管理;風險管理;風險事件;手術室;滿意度
風險管理模式能夠有效識別、分析并解決各類已有和潛存的醫(yī)療風險因素, 降低風險事件發(fā)生率, 控制不必要的經(jīng)濟損失與危害性。在醫(yī)院各科室中, 手術室是危重患者急救與手術治療的主要場所, 手術室護理人員承擔較重的工作量, 且精神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 有可能導致護理差錯事故[1]。本文就此探討并分析風險管理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旨在為臨床提供一定指導和幫助?,F(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480例手術患者, 均無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精神疾病, 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參與。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240例。對照組男168例, 女72例;年齡21~65歲,平均年齡(37.2±10.5)歲;其中165例急診手術, 75例擇期手術。觀察組男165例, 女75例;年齡22~63歲, 平均年齡(36.9±10.7)歲;其中162例急診手術, 78例擇期手術。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均接受手術室常規(guī)護理管理, 觀察組則實施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針對手術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 從手術室工作制度、手術室人員配置、手術室制度的執(zhí)行與落實、手術室設備的維護管理方面查找各環(huán)節(jié)護理風險因素, 并實施針對性護理風險管理,通過制定完善風險管理制度、成立風險管理小組、提升護理人員專業(yè)素質(zhì)水平來實現(xiàn)手術室風險管理, 消除護理風險因素。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 其中護理滿意度評價參照本院自行設計的滿意度調(diào)查問卷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為0.4%, 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7%(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情況對比[n(%)]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5.0%,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7%(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3.1 護理風險識別 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存在多種風險:①制度不完善。由于溝通反饋機制尚不夠完善, 各項流程規(guī)范與制度不夠健全, 容易導致責任不清、權責不明的問題。②人力資源風險。由于不合理分工或者人力資源匱乏問題、考核不嚴謹、護理人員技能培訓不足、素質(zhì)水平不高等因素可能導致護理人員缺乏護理服務意識、專業(yè)素質(zhì)不高、護理文書記錄不準確不規(guī)范、處于超負荷工作狀態(tài)等等[2]。據(jù)統(tǒng)計,護士語言不當導致的護理糾紛約占總體的65%[3]。③制度執(zhí)行問題。手術室各項制度規(guī)范為患者健康與生命安全提供了切實的保障, 如查對制度、消毒隔離制度、交接班制度以及搶救制度等等, 倘若護理人員在護理操作中未嚴格遵循既定操作規(guī)程與各項規(guī)范制度, 則有可能引起護理缺陷事件,導致護理風險[4]。因此, 在執(zhí)行手術室各項制度規(guī)范時務必落實到位, 切忌流于形式。例如在術前訪視時倘若護理人員只是流于形式, 未與患者充分溝通, 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患者一般情況, 如既往病史、過敏史、是否有金屬內(nèi)固定物植入等,有可能在術中引起意外損傷, 患者痛苦加重, 醫(yī)療糾紛發(fā)生率也隨之升高。此外, 隨意更改操作標準與既定程序, 不遵循制度規(guī)范引發(fā)護理差錯事件、缺乏無菌操作意識或錯誤清點物品均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傷害患者[5]。④設備維護問題。未及時保養(yǎng)和維護醫(yī)療器械設備, 術前設備預檢不嚴格, 術中操作時設備出現(xiàn)故障影響手術, 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6]。
3.2 護理風險應對措施 ①制定風險管理制度并予以落實。護理人員應嚴格遵循術前訪視制度、查對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手術時工作制度、交接班以及消毒隔離制度, 并按照護理操作規(guī)程開展各項操作, 對手術室各類物品管理予以規(guī)范,確保護理文書書寫的準確與規(guī)范。應針對手術室風險因素制定相應的預案處理程序, 警示不遵循規(guī)章制度或違反工作流程的護理操作行為, 并視具體情況予以相應處罰, 做好意外事件的防控管理[7]。針對手術人員制定吸納供應的消毒管理管理制度、規(guī)范洗手以及清潔衛(wèi)生制度, 并將其納入月末績效評估體系中。②組建風險管理小組。在科室護士長帶領下組建護理風險管理小組, 對各類相關信息應由及時了解, 并由組員共同討論, 針對問題展開多角度多方面原因分析, 認真剖析問題的本源, 及時總結護理經(jīng)驗教訓, 在此基礎上做好事故隱患預防對策, 嚴防細管, 抓好護理各環(huán)節(jié)管理工作。應做好重點護士、重點患者、重點時段以及重點環(huán)節(jié)的質(zhì)量控制工作, 并定期或不定期進行檢查, 做到晨會反饋、月末評估、季度匯總分析, 做好風險事件的預防控制。③組織護理人員參加專業(yè)培訓, 從整體上提高護理團隊專業(yè)素質(zhì)。護理人員素質(zhì)的提升對于手術風險有著直接的防控效果, 因此護理人員應積極參與專業(yè)培訓, 注重自身道德情操與職業(yè)責任感的提升, 以過硬的心理素質(zhì)、應急能力以及操作技術水平應對各類護理風險因素[8]。重視知識的更新, 積極掌握各項護理操作技能以滿足外科手術需求。
本次研究通過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與肖群艷等[9]研究相符, 表明護理風險管理可有效減少護理風險事件, 提高護理工作質(zhì)量。此外,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則說明護理風險管理有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
綜上所述, 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開展風險管理模式有利于強化護理人員風險意識與工作責任感, 提高護理工作質(zhì)量,減少護理風險事件, 值得予以推廣使用。
[1]劉霞, 王亞麗, 端木玉明, 等.標識管理在手術室精細化管理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11):143-145.
[2]鄭靈.護理安全干預機制在手術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28):66-67.
[3]徐曉燕.細節(jié)護理在手術室管理中的應用.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3, 19(29):3663-3664.
[4]郁蜀瑩.風險因素管理護理在降低手術室感染率中的應用效果.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5, 33(14):93-95, 109.
[5]王巧波.手術室護理的風險管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8):64-65.
[6]吳娟, 謝月霞, 招坤蘭, 等.分組護理管理模式在手術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3):103-105.
[7]劉燕, 梁秀紅, 韋鳳平, 等.無縫隙護理管理模式在手術室外來器械管理中的應用.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4, 49(3):347-349.
[8]龍曉紅.護理安全管理對手術室患者不安全因素的預防作用分析.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4, 52(4):942-943.
[9]肖群艷.手術室護理安全干預機制的應用與體會.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3, 35(5):279-281.
Application experience of risk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WANG Xiao-hua.
Operating Room, Shenzhen City Luohu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000, 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application effect by risk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sA total of 480 patients receiving operation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40 case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received conventional operating room nursing manage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operating room nursing risk management.Comparison was made on nursing risk even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nursing risk events as 0.4% than 6.7%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also had much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5.0% than 61.7%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Implement of risk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 nursing is helpful to enhance risk awareness and responsibility in nursing staff, improve quality of nursing work, and reduce nursing risk events.This method is worth promoting and applying.
Nursing management; Risk management; Risk event; Operating room; Satisfaction degree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213
2016-05-11]
518000 深圳市羅湖區(qū)人民醫(yī)院手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