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晴 楊凱 申孟哲 劉少華
學而不化,非學也。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3年8月19日)
【典出】宋·楊萬里《庸言》
【原文】同引用
【釋義】學習卻不能夠融會貫通,不是有意義的學習。
對一般人來說,學習的目的是要致用,特別是對領導干部來說,學習是為了提高認識水平,增強治理能力。因此,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融會貫通的過程,學習卻不懂得靈活運用,就容易掉進本本主義的坑里。中國傳統(tǒng)、別國經(jīng)驗等,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借鑒的資源,但是最重要的還是根據(jù)我們自己的現(xiàn)實國情,加以消化、取舍、揚棄、運用,否則,難免會犯“食古不化”“師洋不化”的毛病。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習近平在俄羅斯“中國旅游年”開幕式上的致辭 (2013年3月22日)
【典出】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
【原文】“畫家六法,一氣韻生動。氣韻不可學,此生而知之,自有天授,然亦有學得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nèi)營,立成鄄鄂?!?/p>
【釋義】多閱讀(以增長才學),多游歷(以增加見識)。
董其昌談畫,認為只有多讀書、多游歷,才能胸中有丘壑,作品成氣韻。一是要多讀書,詩圣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二是要多游歷,現(xiàn)代交通發(fā)達,旅游業(yè)繁榮昌盛,不用像古代徐霞客那樣苦行,但要想像徐霞客那樣在游歷中獲得生命的寬度,卻需要今人付出更多的思考。
[蘇童選自《人民日報》(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