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宏
(彭陽縣幼兒園 寧夏固原 756500)
師幼互動幼兒注意力的培養(yǎng)
劉 宏
(彭陽縣幼兒園 寧夏固原 756500)
幼兒對喜愛的活動或感興趣的事物,注意力較集中,但不易持久。因此,根據(jù)幼兒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他們的有意注意。
幼兒園的集中教育活動是培養(yǎng)幼兒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設(shè)計教育活動時,應根據(jù)幼兒注意的特點,精心設(shè)計教育環(huán)節(jié),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將幼兒的注意吸引到活動中來。如綜合主題活動“幫助小白兔”的活動目的是通過幫助小盲兔,激發(fā)幼兒的同情心和愛心,同時,發(fā)展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顒右婚_始,教師幼兒進人事先精心布置的場地中,使他們置身于“森林小動物住宅區(qū)”,產(chǎn)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激發(fā)了其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緊接著,教師設(shè)計了一系列吸引幼兒的環(huán)節(jié):小盲兔探路的情境表演;表演后讓幼兒各抒己見的談話;幼兒戴上墨鏡體驗雙目失明的感覺;教師邊演示教具邊聲情并茂地講述“小白兔的故事”;幼兒結(jié)對子玩“小狗幫小兔:的游戲;幼兒為小兔設(shè)計用具等。整個教育活動環(huán)環(huán)相扣,銜接自然,巧妙的鞏固了幼兒的無意注意,發(fā)展其有意注意。設(shè)計時還注意了動靜交替,時張時弛,使幼兒的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有節(jié)奏的交替,一調(diào)節(jié)大腦皮層的活動,使幼兒自始至終情緒愉悅,積極性高漲。活動中,教師靈活運用了情境表演、談話、將故事、游戲、操作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幼兒認真觀察、積極思維、大膽表述、扮演角色,使他們情趣盎然,注意力集中,表達預期的教育效果。
一切新穎、具體、生動的形象和多變的刺激物,都能夠引起幼兒的注意。如教學“5的形成”中,教師采用“小白兔中蘿卜”的系列貼絨教具進行講解,又用形象逼真的教具演示了小白兔上山勞動、挖坑、下種、出苗到又紅又大的蘿卜豐收的過程,幫助幼兒理解、掌握5的形成,并通過幼兒拔蘿卜的具體操作,練習、鞏固了4添上1是5的概念。教學實踐證明:直觀教具有助于幼兒將無意注意轉(zhuǎn)為有意注意。
幼兒特別容易被外界事物所干擾,他們好奇心強,對各種事物都可能產(chǎn)生興趣,好觀察,可即使對感興趣的事物,他們也不能保持長時間的、穩(wěn)定的注意。但如果我們在活動中采用多種豐富的形式,可以讓幼兒產(chǎn)生多個興奮點,使幼兒在活動中保持注意力。例如:科學《摸一摸,猜一猜》活動中,剛開始,孩子們被神秘的大口袋所吸引,但幾位幼兒上來游戲后,孩子們的注意力有所轉(zhuǎn)移,興致逐漸減弱,當我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后,及時對口袋中的物品進行了調(diào)整,藏進了小鈴、動物玩具和糖果,在幼兒一樣一樣摸出來后,老師敲敲小鈴,幼兒跟著拍拍手,唱一唱,跳一跳,跟著老師學學動物的叫聲,分享著甜甜的糖果,又唱又跳又有吃,形式豐富,孩子們興致勃勃。
又如:在生活活動《穿鞋子》的教育過程中,我們圍繞寶寶學穿鞋這一主題開展了活動,開始,我們讓寶寶脫了鞋擺在一起排排隊,然后請寶寶看看娃娃是怎么穿鞋的,最后讓寶寶來學穿鞋?;顒娱_始,寶寶們覺得鞋子脫下來很好玩,讓他們穿鞋時,也非常愿意自己去嘗試,由于有些孩子在家依賴慣了,穿鞋時遇到了困難,他們開始沒興趣了,一個個拎著鞋請老師阿姨幫忙,甚至還有的幼兒鞋不穿就跑去玩了,沒辦法,我只能換種形式試試,效果可能會好些。于是,我說:“穿好鞋的寶寶跟我到草地上去玩了”沒穿鞋的寶寶一聽說可以出去玩了,拼命地把腳往鞋里伸。陽光照在草地上暖暖的,在草地上,我先把鞋脫了下來說:“小腳踩在草地上真舒服?!睈勰7率呛⒆拥奶煨?,寶寶們一個個脫下了鞋,過了一會兒,我又說:“快來看,老師穿鞋了哦!”老師邊穿鞋邊說說左右鞋,提醒寶寶別搞錯,這時寶寶們聽得非常認真,當老師說:“小螞蟻來了,小螞蟻穿寶寶的鞋了!”寶寶們一個個快快得認真得穿起了自己的鞋。能干的寶寶還會去幫助別人,在寶寶們都穿完后,我又拿出了太陽傘,請寶寶脫了鞋到太陽傘上去玩……。形式的改變讓孩子們充滿了樂趣?;顒又形野l(fā)現(xiàn),還不會穿鞋的幼兒也在不停的努力,因為在草地上脫鞋穿鞋的整個過程孩子們都認為是在玩,所以非常的專注,再有受環(huán)境、語言、物質(zhì)刺激的影響,寶寶們愿意學穿鞋,愿意自己穿鞋了。
語言是教師和幼兒溝通的橋梁。教師形象化的語言是穩(wěn)定幼兒有意注意的重要手段。為此,教師語言應具有針對性、直觀性和啟發(fā)性。
語言的針對性是要求教師組織教育活動的語言要適合各年齡班幼兒的特點。教師說話的口吻、語氣在大、中、小班應有所區(qū)別。一般說來,小班教師講話親切、緩慢,角色意識強;中班教師說話生動、有趣、游戲情趣濃;大班教師的語言應更富啟發(fā)、誘導、激勵、知識性。
生動、形象的直觀性語言是幼兒教師應具備的語言素質(zhì)。如講述寓言《稻草人》時,抑揚頓挫的語調(diào)變化,使幼兒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這樣,不僅有效地控制了幼兒的有意注意,頁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了其思維的發(fā)展。
教師的語言還應具有啟發(fā)性。如常識教學認識“傘”,課前要求每個幼兒帶一把傘。一開始,教師問;“小朋友,你們能用什么辦法把傘打開?”一句話激發(fā)了幼兒的好奇心,課堂氛圍一下子活躍起來。由此可見,教師的啟發(fā)性語言,有利于打開幼兒心靈的窗戶,喚起他們的有意注意。幼兒教師應成為語言的藝術(shù)家。
教師自然地教態(tài),給人以親切、愉快的感覺,吸引了幼兒的注意。教師是孩子心目中的“偶像”,教師往面前一站,孩子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教師身上。因此,教師的儀表要整潔大方,語調(diào)和藹可親,表情自然愉悅,使幼兒產(chǎn)生安全感和舒適感。
此外,教師還應注意教學的靈活性,善于把幼兒的無意注意變?yōu)橛幸庾⒁狻T诮逃顒又?,教師在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要善于觀察、判斷幼兒是否注意。如果有人注意力分散,應馬上尋找原因,是教材深淺不宜,還是講述呆板乏味。此時,教師應運用注意的規(guī)律,及時采取有效地措施加以處理,去提高說話的聲調(diào),調(diào)整教學環(huán)節(jié)和速度,模仿幾個有趣的動作等。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有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才能有駕馭課堂的教學機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