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辭樹
這就是“超級小青年”
文/花辭樹
超級小青年首先是一個公安文學團隊,然后是一個微信訂閱號。
他們的出現(xiàn)是一個很偶然的現(xiàn)象,但是,如果超級小青年不曾出現(xiàn),在微信閱讀的時代里,肯定會出現(xiàn)其他某一個十分類似的訂閱號。
他們來自不同城市的公安基層一線,年輕人總是喜歡正能量,而且他們確認,真實的公安工作永遠不缺乏正能量,他們想要做的,就是傳遞正能量。
他們以公安文化為主打,他們宣稱,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個超級小青年,那就是剛加入警隊時候的自己,或者已經(jīng)久未謀面,但一定不曾離去。
可能會有不少人覺得開場白首先作感謝致辭是一種老調子,但是必須承認,任何樹苗離不開土壤。如果不是公安部經(jīng)偵局對公安文化的高度重視,并且持之以恒地進行具體投入建設,“超級小青年”當真就不會出現(xiàn)了,而這些年來經(jīng)偵文化的良好氛圍,毫無疑問地在不斷助推著超級小青年們的成長。
2012年,全國公安經(jīng)偵文化建設研討會在棗莊召開,當時尚未有“超級小青年”這個文學團隊,但其中的大多數(shù)成員均有到會。數(shù)年后,主持會議的公安部經(jīng)偵局劉冬副局長依然十分感慨地說:“我未曾想到,在那一次會議上,你們幾個人竟然可以產(chǎn)生這么強烈的化學反應?!?/p>
或許,這就是年輕人的特點吧,青春、有活力、敢于去嘗試、不容易被規(guī)則所束縛。
幾個年輕人遇見了,于是自然而然組建了一個微信群,群里大家互相閑聊生活鼓勵寫作,還曾經(jīng)發(fā)起過“每天一千字”的內部活動,大家都是一個想法——我們難得身處在一個這么好的經(jīng)偵文化圈子里,我們要加油。凡事從量變到質變總是有著相對穩(wěn)定的因果關系,終于在2014年3月份,他們決定做點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于是,他們嘗試著創(chuàng)立了名為“超級小青年”的訂閱號。
在這個時期,微信上政務訂閱號有很多,警務訂閱號也有不少,但是主打公安文學的非官方訂閱號還比較罕見。以《因為你不是警察,所以你不會知道》一文為標志,“超級小青年”憑借為基層民警發(fā)聲、反映基層民警真實生活、用基層民警的口吻講故事的鮮明特點闖入了人們的閱讀視野。那段時間里,這么一個默默無聞的小訂閱號以每日兩萬多的點擊數(shù)及每日增加200人的訂閱數(shù)快速崛起。
說實話,對這個情況超級小青年們自己也嚇了一跳。雖然的確期盼著引起關注,但是這個劇情展開的方式有點超出預料啊。
在這個訂閱號要怎么運營方面,超級小青年們很快達成了共識。既然警察們總是在朋友圈里尋找和轉發(fā)一些能夠說出他們心聲的帖子,那么從今以后這些帖子就讓我們來創(chuàng)作吧——我們的筆,將永遠和基層民警在一起。從那以后,扎根基層與堅持原創(chuàng),成為了超級小青年們的原則,可以說,在隨后各種以轉載文摘為主的警營資訊訂閱號的沖擊之下,“超級小青年”還能始終保持活力逐漸成長,與這兩個原則密不可分。
扎根基層,讓超級小青年們總是能夠不斷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之中找到靈感,所以他們經(jīng)常能夠用十分接地氣的語言讓讀者產(chǎn)生共鳴、讓讀者發(fā)出感慨、讓讀者哈哈一聲笑了起來。
堅持原創(chuàng),讓超級小青年們總是走在“悅己、悅警、悅眾”的路子上,所以他們能夠不斷地收獲到許多來自于自己的作品以及來自于讀者們的小小鼓勵,一步步往前走。
2014年5月,《株洲晚報》與《長株潭報》以整版報道了“超級小青年”,這是紙媒第一次對這個訂閱號進行了介紹。2014年11月,公安部文聯(lián)胡義蘭以“超級小青年”為調研藍本撰寫《公安文學傳播新生態(tài):微信訂閱號》一文,刊登在了《MEDIA傳媒》雜志上。2014年10月,《廣州公安》雜志對“超級小青年”進行了專訪。2014年11月,《人民公安報》以《“超小”是一種“病”》為題,報道了“超級小青年”。2014年12月,《人民公安》雜志報道“超級小青年”,文中稱“超級小青年”被認為是引領和助推經(jīng)偵文化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2015年4月,全國公安文聯(lián)張策秘書長題詞“我一直關注著‘超級小青年’,我一直喜愛著‘超級小青年’,我期待‘超級小青年’越辦越好”。2015年5月,全國公安文聯(lián)以《公安文學微信訂閱號“超級小青年”創(chuàng)刊一周年》為題發(fā)布簡報,指出“超級小青年”做出了大膽的嘗試,值得各地借鑒。
創(chuàng)作的快樂一路相伴,但是創(chuàng)作的壓力也一直都在肩上。
超級小青年們都是一線的警務人員,有的在偵查辦案,有的是文職內勤,平日里的工作負擔并不輕松。每天,他們都是在結束了一天繁忙的工作,回到家里料理完孩子等家事之后,才有時間來開展訂閱號的事務,所以,他們基本上把幾乎所有的業(yè)余時間都用在了訂閱號上面。
搞偵查的成員就連出差路上都是在碼字,而做內勤的成員則經(jīng)常追著各自單位辦案的同志問東問西,還有,他們無一例外都學會了用手機寫作,公交車上的半小時一樣是不可以浪費的寶貴時間啊。
微信閱讀成為大眾習慣的今天,旁人喜歡在睡前刷刷自己的朋友圈,他們則喜歡在睡前看見自己的作品刷了別人的朋友圈。
這一年來,“超級小青年”發(fā)布了170余期計700余篇公安文學作品,各成員平均一年下來每人每周要保持4000字的寫作,這里面既有為了訂閱號的運營拉點擊用的段子帖,也有為了加強自身文筆爭取刊登的純文學帖。其中,計有10篇刊登于《人民公安報》,3篇刊登于《人民公安》雜志,3篇刊登于《啄木鳥》,13篇刊登于《現(xiàn)代世界警察》,另有30余篇刊登于《廣州公安》《集郵》《淮風》等地方雜志報紙。
累不累?是真累。但是還開心啊,對他們來說,沒有什么比互相鼓勵著前進更加有意思的事情了。如果一定要說有什么遺憾,那就是他們分屬不同城市,從來沒有一次能夠全員湊齊過。
“超級小青年”和超級小青年們到底能走多遠?其實他們也經(jīng)常這樣自己問自己。
如今是微博時代式微而微信時代興起的時代,但是誰也不知道微信什么時候會被淘汰。“超級小青年”立足微信而獲得關注,但并非因為微信而其必然。過去,一個團隊抓住一個機遇,可以得到發(fā)展,抓住幾個機遇,可以得到巨大發(fā)展,而今后,一個團隊要發(fā)展,是必須能夠承擔一定的責任并且去解決一定的問題?!俺壭∏嗄辍鼻》昶鋾行页蔀榱艘粋€話題,但超級小青年們很清楚,內在價值的錘煉永遠不能放松,他們最終想要成為什么,他們最終能夠成為什么,是與他們可以為這個警隊做出什么事掛鉤的。
是否能夠繼續(xù)告訴年輕人努力不放棄的價值,是否能夠繼續(xù)向警隊袍澤們傳遞正能量,是否能夠繼續(xù)讓民眾看見并理解真實的警察,是超級小青年們今后的方向。很可能,幾年之后不再是微信閱讀的時代,但是只要堅持這個方向,超級小青年們就會一直有著旺盛的活力。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