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目前,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家長們對孩子的期望也越來越高。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組織的調(diào)查顯示,當前83.6%的中學生家長要求孩子考到班級前15名,小學家長的期望更高。為了達到理想目標,不少家長想方設法讓孩子上各種課外補習班、輔導班,對孩子的生活照顧得無微不至,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然而未來孩子的競爭,不只是考試分數(shù)的競爭,還有素養(yǎng)和能力的競爭。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有怎樣的視野,才能培養(yǎng)具有競爭力的未來接班人呢?本期,我刊有幸采訪到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總裁周成剛老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如何解讀家長視野與孩子未來的之間關系。
在當今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我們怎么樣才能做一個更有視野、更有未來、更有格局和胸懷氣度的家長呢?我過去二十多年的工作更多的是和學生、家長在一起,現(xiàn)就個人的觀察跟大家分享我的經(jīng)驗。
★學習比學分更重要
我堅信這一點,因為學分是針對性的、狹隘的;而學習是多元的、可持續(xù)的、成長的。學習可以是課本的學習、人生閱歷的學習、經(jīng)驗的學習,也可以是道德價值觀的學習。只有我們的孩子在多元的世界里成長,成為具有國際化眼光和視野的人,才更容易融入世界舞臺,追求世界的目標,追求世界的價值觀。
俞敏洪老師和我是同班同學,俞老師考了三年大學,我也考了三年大學,我們在學生里邊被認為是最調(diào)皮、最沒有出息的。但是在過去的五十年里,我們沒有放棄過追求,我們一直在努力,也取得了一點點小小的成績。上中學時,我們的英語永遠是不及格的,但是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們居然在靠英語謀生、靠英語影響著中國的教育事業(yè),這是我們怎么也沒有想到的。我們的今天是在過去的35年里一點一滴地慢慢積累起來的,所以我認為成長和自己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是相關的,它的面更廣、眼光更寬。
★信任比擔任更重要
中國的家長喜歡為孩子大包大攬,如果一切都為孩子做主,孩子怎么可能有獨立的一天?所以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我們要慢慢放手,但是家長放手是需要勇氣的。因為我們過去不放手,所以我們現(xiàn)在更不想放手。因為放手了你總覺得他會摔跤,你覺得放手以后他跑不過人家,所以你一直在旁邊摻和。每年我會到美國和世界各國的大學參觀考察,大學新生報到的時候,中國和美國的學生有一個極大的差異,中國家長和美國家長也有極大的差異。美國家長送孩子報到結束,跟孩子講要好好照顧自己就走了。但中國家長送了孩子以后就不想走了。我自己也有親身經(jīng)歷,我們送孩子去美國上學的時候,我們在那邊住下來了。到第三天的時候,孩子突然跟我說,你們是不是該走了,我們才突然意識到:所有的家長都已經(jīng)離開了,所以我們必須要放手。
我的一個好朋友的事更讓我感到意外,她的孩子也在國外上學,這位媽媽和外婆在孩子學校附近租了一間房子住下來了,孩子一周回來一次。我想這是中國家庭式的愛,但是在未來的國際格局里,這種愛可能幫不上孩子太多忙,而且可能會害了孩子。其實我們的孩子有一個非常持續(xù)的強烈的愿望,想證明自己的獨立,我們應該慢慢放手,相信孩子能夠獨立成長。這種信任可能比我們不斷的擔任顯得更加重要,我們只有信任、只有放手,孩子才會走進這個大千世界,才會走進他們所需要去認識、結交和合作的團隊。未來的這個世界是一個團隊的合作,而不是一個個人的,放手讓孩子獨立成長是走向集體主義的重要一步。
★身教比言教更重要
很多父母會不斷跟孩子說你未來要成功,你要有胸懷大志,但是父母卻沒有要求自己,他們有空閑可能就去打麻將。我這樣說的時候,有些父母可能還要辯駁,認為自己四十幾歲,已經(jīng)沒有希望了。但是,如果父母都不嚴格要求自己,又怎么去要求孩子呢?我認為身教比言教更重要,我們父母在言傳身教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好。
我們新東方在不斷地送中國學生到世界各國去留學。年前中國留學生發(fā)生的一系列被全世界鄙視的行為,真的是不僅丟了我們自己孩子的未來,甚至丟了國家、民族的臉。比如有中國的留學生在國外大學里施暴、犯罪,中國家長得知以后趕赴美國,去救孩子。中國家長的第一個行為就是行賄證人,因為他要讓其他的孩子說假話,但是他沒有想到這讓美國孩子覺得非常不可思議。美國孩子把這些東西全部報告給了檢察官,所以中國家長被判重罪并和孩子一起被抓起來。
我說的身教比言教更重要,就是每一次當你要求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能做到這一點。我們要讓孩子懂規(guī)矩的時候,我們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守規(guī)矩。
★夢想比目標更重要
目標是階段性的,一旦我們實現(xiàn)了目標,有了一份滿足我們可能就開始放松自己。我們可能通過三五年的努力就能實現(xiàn)目標,比如說上名校、比如說找一份工作、比如說找一個你認為不錯的對象。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夢想也沒有持續(xù)去經(jīng)營目標,那么獲取的東西也會破滅。夢想不是用來實現(xiàn)的,夢想是用來靠近的,因為有了這個夢想,我們就有了一個遠大的目標,我們不斷去靠近它,而這個靠近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個人的成長。
我們有很多夢想、很多目標,正是因為有了夢想,我們才能夠不斷走下去。俞敏洪老師和新東方一直堅持要搞家庭教育,因為我們堅信家庭教育無比重要。八年前,沒有人理會我們的家庭教育論壇;八年后的今天,我們的家庭教育論壇一年開得比一年盛大、內(nèi)容也越來越豐富。所以,我想告訴大家,我們不要著急,我們要陪著孩子慢慢走,用我們的行動、境界、思想,培養(yǎng)一個真正樂觀、自信、健康的好孩子。我相信這樣的孩子,可能比一個企業(yè)家,比一個億萬富翁更令人值得驕傲。
人生是一個長跑,不是一個沖刺。孩子的成長是一輩子的,我們千萬不要在意他今天能不能比別人做得更好,因為每一個孩子心智的成長是有先后的。他的能力可能會體現(xiàn)在不同方面,而且個人的興趣愛好可能會不同,甚至于價值觀和取向都會有不同,所以我們應該“慢慢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