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浙江省海寧市高級中學)
豐碑永峙,典范長存
———吳世昌生平事跡及檔案簡介
陳曦
(浙江省海寧市高級中學)
介紹了著名文史學家、紅學家吳世昌先生的生平事跡,吳世昌先生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知識分子。敢于批評,挑戰(zhàn)權威,不懈地追求真理。吳世昌先生學貫中西,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先生一生研究領域廣闊,遍及文字學、音韻學、詩學、詞學以及敦煌學、紅樓夢學等,還寫了數(shù)量不菲的雜文和詩詞。綜觀先生的藏書,主要體現(xiàn)兩大特點:博大精深的學者型藏書和貼近時代脈搏的志士型藏書。
吳世昌;事跡;檔案
被譽為文化之邦的海寧,歷來人杰地靈,名人輩出。作為當代著名學者的吳世昌先生,與國學大師王國維、現(xiàn)代詩人徐志摩、當代著名作家查良鏞等具有很高聲譽和巨大影響的學者名人一起被列入海寧文化名人的長廊,為海寧的歷史增添了光輝的一頁。吳世昌先生是海寧硤石人,當代著名漢學家、紅學家。國家危難時,他謝絕外國大學聘請,響應國家號召,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學術上,他從不迷信權威,更不人云亦云,在原則問題上,他從不退讓,永遠保持著勇于追求真理的蓬勃朝氣。吳世昌先生一生一心愛國、為人存真、治學求實。他在《七十自述》中所寫的詩句“讀書常不寐,嫉惡終難改”,正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吳世昌先生的精神和成就,是一份寶貴的遺產,也是海寧人民的驕傲。
吳世昌(1908-1986),字子臧,海寧硤石人。著名文史學家、紅學家。歷任國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編輯,中山大學國文系教授,桂林師院國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中央大學國文系教授。1949年后赴英國講學。1962年回國后任中國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員、教授及博士研究生導師。曾為全國政協(xié)第四、第五屆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和教育科學文化衛(wèi)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治學廣博,善詩詞,精詞學,長文史。有學術專著《紅樓夢探源》《羅音室學術論著》《羅音室詩詞存稿》等。
吳世昌字子臧,1908年10月5日出生于海寧硤石鎮(zhèn),兄弟姐妹六人。其父是硤郊油坊伙計。他八歲喪母,十歲喪父。小學還未畢業(yè),十二歲的吳世昌就為生計到杭州一家參行當了學徒,每月僅得小洋兩角。1925年,沒有放棄學習的吳世昌考入嘉興秀州中學做了工讀生,編入初二下,用兩年的時間學完中學六年課程。1927年,以同等學力考入南開大學預科二年級,翌年轉入燕京大學英文系,因成績優(yōu)秀,獲獎學金。1932年燕大畢業(yè),獲文學學士學位,并被破格吸收為哈佛燕京學社國學研究所研究生。三年畢業(yè),獲得碩士學位。隨即在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任編輯,繼而先后任西北聯(lián)大、中山大學等大學教授及系主任等職。1947年,赴牛津大學講學,并任牛津、劍橋大學博士學位考試委員。
吳世昌在中學時代就積極參加反帝運動。1925年上海發(fā)生五卅慘案,他組織愛國學生印發(fā)反帝傳單,上街宣傳,當選為嘉興秀州中學學生愛國會會長。1927年大革命時期,和同學一起宣傳收回教育權、反對帝國主義文化侵略,迫使該校美國校長“休假”回國,成立了中國人自主的董事會,被推舉為學生董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吳世昌率先在燕大校園里貼出要求抗日的大字報,隨即被選為燕大學生抗日會第一任主席。他積極組織請愿、募捐、慰問等活動,并主辦《火把》《大眾知識》雜志。發(fā)表大量政論文章,積極鼓吹抗日。1931年11月20日,毅然宣布絕食,與其兄吳其昌夫婦,在北平和南京先后向張學良和蔣介石請愿,又一并到南京中山陵哭靈,“合門絕食、名傾天下”。然而,事后吳其昌竟被清華大學解聘。
1962年,吳世昌響應周恩來總理的號召,在國家困難時期,舉家回到了祖國。他說“我是中國人,我不怕中國窮”。他始終不悔,表示:“愛國是大事,豈能不付出代價”。
日本漢學家橋川池雄在《中國文化界人物總鑒》中說:“吳氏就學期間以來,嘗試多方面的著述,文史無所不通?!边@是對吳世昌的恰當評價。
他一生研究領域廣闊,遍及文字學、音韻學、詩學、詞學以及敦煌學、紅樓夢學,還寫了數(shù)量不菲的雜文和詩詞。
旅英期間,吳世昌用英文寫出了著名的《紅樓夢探源》。紅學界公認,這是20世紀紅學研究中的重要著作,在西方《紅樓夢》讀者和研究者中有很大影響。在調整學方面,吳世昌的《羅音室詩詞存稿》,及其在詞學研究上的許多獨到論斷,獲得了諸多贊譽。
吳世昌先生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知識分子。敢于批評,挑戰(zhàn)權威,不懈地追求真理。從他就讀燕京大學的時候研究“誕”字的文章開始,到后來的詞學、紅學的文章,從不迷信權威,具有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吳世昌先生的詞學研究具有撥亂反正的意義。他反對長期以來對宋詞豪放、婉約的機械劃分及失當?shù)膿P前抑后。在同時,他又明確宣稱“我們主張自由研究”,對專制、獨裁、人云亦云的學風深感厭惡、完全鄙棄。吳先生以“真”論詞,堅決駁斥常州詞派認識之誤,無論是對詞人還是詞史,都具有真正的文化還原意義。無論是做學問還是為人處世,他都是不失本真。
吳世昌先生學貫中西,一生筆耕不輟,著作等身。生前出版學術專著5種,在國內外上百種刊物上發(fā)表文章百篇,還有大學講義及書稿若干種,共約五百余萬字。
吳世昌先生的藏書,共分十四類,主要有馬克思、列寧、毛澤東、鄧小平理論類,哲學、宗教類,政治、法律類,軍事類,經(jīng)濟類,文化、科學、教育、體育類,語言、文字類,文學類,藝術類,歷史、地理類,工業(yè)技術類,綜合性圖書類,線裝古籍類和雜志類。共收藏圖書2151種,其中日文30種,英文11種。
綜觀先生的藏書,主要體現(xiàn)兩大特點:博大精深的學者型藏書和貼近時代脈搏的志士型藏書。
1.博大精深的學者型藏書
因其研究之精深,使其地位極高,吳世昌先生其藏書與著作相映生輝。作為早期的文學研究所所長,其在文學方面的藏書最為豐富,概括起來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大類:
(1)文學史方面:收藏有《中國文學史》《中國古典文學論叢》《中國文學發(fā)展史》等中國古代文學史共727本;《詩與生活》《新時期文學六年》等現(xiàn)代文學史共302本,《加西亞·馬爾克斯中短篇小說集》《葛羅麗婭》等外國文學史16本。
(2)評傳類方面:收藏有《白居易評傳》《柳宗元評傳》等文學評論類14本;《梁啟超傳》《廖仲愷傳》等作家傳記類46本。
(3)文學作品集方面:收藏有《詩人屈原及其作品選》《辛棄疾》等古代作家作品5本;《陶鑄詩詞選》《董必武詩選》《懷安詩選》等現(xiàn)代作家作品16本;《灑坊》《塵世艱難》等外國作家作品18本。
吳世昌先生還是著名的紅學家。其學問中成就最高、研究最深的當屬紅學,素以紅學研究而著稱于世。吳世昌先生在紅學方面的藏書共有336本。其中特別珍貴的應是《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和《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這些已成為稀世古本,極其珍貴。《國初抄本原本紅樓夢》抄錄了紅樓夢的前八十回。它是紅樓夢研究的最基礎本子,其留下了民國時期人們對紅樓夢的解讀,有著鮮明的時代痕跡。《脂硯齋重評石頭記》通過乾隆甲戊脂評本,是研究紅樓夢的重要資料。其原抄本在新中國成立前為胡適所竊據(jù),1961年5月,臺灣據(jù)以影印出版。去盡胡適涂抹痕跡,按原裝分為四冊,以恢復其本來面目。
另外,還有《小戴禮記》、嘉慶九年的《欽定熙朝雅頌集》、光緒二十五年的《殷虛書契》、光緒巳丑年的《皇清經(jīng)解》等線裝書都已成為當今唯一的孤本。
2.貼近時代脈搏的志士型藏書
吳世昌先生生于晚清,歷經(jīng)民國、內戰(zhàn)、抗戰(zhàn)和各次運動。其藏書體現(xiàn)內憂外患之時正直志士尋求民族昌盛、救國救民之真諦的探索思考。像第三部分政治、法律類中,《耶穌會士徐日升關于中俄尼布楚談判的日記》《關于釣魚島等島嶼的歷史和歸屬問題》《帝國主義反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言論和政策》以及探索中國出路的《鐵托、赫魯曉夫言論》等等。其眼光獨到,為我們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遺產。
2003年,十四卷的《吳世昌全集》已由吳令華編纂,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本書為一代紅學專家吳世昌老先生畢生的力作全集。他的著作是一座學術豐碑,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將其一萬兩千冊藏書悉數(shù)捐贈給家鄉(xiāng),是吳世昌先生的遺愿。1996年秋,經(jīng)家屬同意,市政府批準,在海高的圖書館三樓的吳世昌陳列室中完整地保存了吳先生的藏書,這是海高也是海寧人民的寶貴財富。學校對藏書進行了精心整理和編目,編印了《吳世昌藏書室藏書目錄》,以供市內外專家學者的閱覽和研究。多年來接待中外友人及專家學者數(shù)千人次,弘揚了名人文化,促進了學術交流。
2008年,新海高落成,在新圖書館辟“吳世昌藏書室”,并增設“吳世昌紀念室”,予以緬懷。宣傳吳世昌生平和成就的工作有了依托。海寧市高級中學利用吳世昌藏書室和紀念室的資源,積極開展特色校本課程建設,成立相關研究性學習小組,提高了吳世昌學術成果在學生中的知曉率,吳世昌紀念室也成為海高(華師海寧)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吳世昌先生一生致力于學術研究,學貫中西,在文史研究各個領域均有卓越建樹。先生盡畢生心血和財力收藏的萬冊書籍、資料彌足珍貴,這是一筆豐厚的遺產,不僅是對故鄉(xiāng)文化教育事業(yè)的極大貢獻,也是對世代學子的莫大鼓舞。我們將妥善珍藏并充分開發(fā)利用這些檔案資料,以實現(xiàn)先生的遺愿,繼承先生的風范,并傳之永久。
[1]吳令華.吳世昌全集[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2]吳世昌.紅樓夢探源外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3]海寧市文聯(lián).紀念吳世昌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暨學術研究會在海寧舉行[J].文史知識,2008(1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