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 平(淮北市烈山區(qū)第一實驗小學 安徽淮北 235000)
培養(yǎng)低年級孩子學會傾聽
邵 平
(淮北市烈山區(qū)第一實驗小學 安徽淮北 235000)
傾聽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收集信息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必備能力。而在現(xiàn)實的教育工作中,很多學生不喜歡傾聽、不善于傾聽、不會傾聽,傾聽能力的缺失會給學生學習帶來極大的阻礙。因此,養(yǎng)成學生傾聽的習慣,強化學生傾聽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已成為刻不容緩的教育內容。
語文課標 用心傾聽 樂于傾聽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孩子們變得活潑了、膽大了,課堂氣氛也由以前的死氣沉沉變得活躍了,學生們都敢于提問、敢于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了。但是我們也能常??吹竭@樣一些不良習慣。如:課堂上一個孩子的發(fā)言還沒有結束,其它同學就迫不及待地舉起小手,“我,我”的叫聲此起彼伏。當教師指名一學生回答時,其余舉手的同學都異口同聲地嘆起氣來,根本顧不了聽講,以至于站起來一再重復別人的發(fā)言。[1]
顯然,這些都是學生不認真傾聽的現(xiàn)象,也導致學生學習效率的低下。在活躍的課堂上,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還需要學會傾聽。學生只有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課、傾聽同學的發(fā)言,才能積極有效地參與到教學活動過程中,開啟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一種前瞻性——從小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學生年齡小、心理發(fā)育不成熟,要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我們不能靠硬性灌輸,應在和諧的氣氛中慢慢滲透,通過舉例讓學生了解,讓他們腦中有一個“傾聽是重要的”印象。我認為對低年級的學生可以這樣告訴他:認真聽別人說話,能夠表明我們對這個人的尊重,說明我們是個有禮貌的孩子,而且認真聽,我們能掌握很多奇妙的知識,聽到許多美麗的故事;當然,要讓學生理解傾聽的重要性,不是說一兩句話他們就能明白的,要靠我們教師利用平時一切可利用的時機,耐心地引導,讓學生從體驗中逐漸領悟傾聽的重要性。[2]
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會傾聽,可到底怎樣做才算會傾聽呢?學生對此認識比較模糊,教師應該給孩子一個具體的、可操作的、細化了的要求。我在教學中就努力讓學生明白——傾聽,不單單是認真用雙耳傾聽,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傾聽。
首先,教育學生認真用雙耳傾聽。就是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fā)言,都要聽清他們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即要專心、細心。在剛開學的一節(jié)課上,我在黑板上寫下“傾聽”兩個字,請學生說說意思。有的說:“是安靜地聽”;有的說:“是不準說話聽”;有一個孩子說:“應該是專心聽”?!疤袅?!”我及時表揚了這位同學。接著,我給學生談起了中國的禮儀:“當別人對你說話時,你應該用眼睛看著他,認真聽他說話,這樣才說明你很尊重別人,是個可愛的孩子!現(xiàn)在,老師想看看哪些同學是有禮貌、可愛的孩子?!碑斅牭轿艺f這幾句話的時候,全班的學生一個個坐得筆直,全神貫注地看著我,期待我的下一句話。那模樣真是可愛極了!
其次,更要用心去傾聽。在學生們有了“專心傾聽”這個行為動作之后,就要進一步要求學生聽的時候千萬不能“有耳無心”,不能因為發(fā)言的人不是自己就放棄對問題的思考,即要做到“用心聽”。因此,我在提出要求時總會提醒學生:聽別人說話時不能只聽不想,而要邊聽邊開動腦筋思考,鼓勵學生之間進行討論及辯論,引導學生把別人的話進行歸納和概括。這樣學生就能及時進行對比,找出區(qū)別之處,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的培養(yǎng),使學生既學會了傾聽,又保持了理解的心態(tài)。
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要從課堂訓練抓起。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傾聽的訓練要有針對性,切入口不要太大,從小處做起,循序漸進地分項進行,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聽記訓練
一年級的孩子已具備了初步的傾聽能力,但隨意性很強,目的性較差,且具有音符一樣的跳躍性。故此,我采取了聽寫詞句的訓練方法。我先選擇了一些字數少、意思淺顯的詞句進行聽寫訓練,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進行了傾聽訓練,順利地跨過了第一個門檻。接著,聽寫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字數也由由4、5個增至7、8個,由一個詞到一串詞,由一串詞到一句話。這種潛移默化的訓練使學生形成了專注傾聽的良好習慣,傾聽的目的性和連續(xù)性也隨之增強。[3]
2.復述的訓練
聽和說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結合體,傾聽能力更多的是通過說話表現(xiàn)出來的。有了專注的聽,才會有準確的說。為此,我特意每周安排一節(jié)故事課,選擇有趣的故事講給孩子們聽。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公主的貓》等,似真似幻的童話故事給了孩子們一片想象的天空。聽完故事后,我讓他們復述。但這種復述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起初,我只是提幾個簡單的問題,如故事的題目、主人公、結果等,以引導孩子專心聽,認真記。漸漸地,我提問的內容豐富起來,由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擴展到一些精彩的對話。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但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兒童來說無疑是枯燥的。因而我們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從這種枯燥中尋找和創(chuàng)造樂趣。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因而,在教學《春雨的色彩》時,我先用課件播放下雨時的聲音,讓學生閉上眼睛認真傾聽,播完以后再讓學生說,他們個個積極踴躍。這樣的情境創(chuàng)設,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傾聽下去的愿望,也活躍了課堂氛圍。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正確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養(yǎng)學生“樂于傾聽”的重要手段?!彼栽凇奥牎钡呐囵B(yǎng)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你的贊揚,要讓學生能夠慢慢感受到傾聽的魅力,感受到傾聽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如我經常對會傾聽的學生說:“你聽得最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呀!” “老師欣賞積極發(fā)言的孩子,也同樣喜歡專心傾聽的孩子”“這位同學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fā)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真棒!”……孩子們仿效意識強,往往表揚的是一個,受益的是一大片。
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其老師身上找到影子,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做一個耐心、專心、悉心的傾聽者,為學生做個榜樣。所以,無論學生的發(fā)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決不在他發(fā)言的時候做其他事,不輕易打斷他的發(fā)言,讓發(fā)言的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的尊重。
總之,學生傾聽習慣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善于捕捉教育契機,適時引導,需要老師經常的提醒和督促,才能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相信,讓學生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孩子更有智慧,更有修養(yǎng),那時課堂上不光有活躍、熱烈的討論、爭論場面,也會有靜靜地傾聽和思考的情形,課堂教學將會更加生動,更加精彩。
[1]《語文課程標準》
[2]《新課標下小學生傾聽習慣培養(yǎng)的策略》
[3]《小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