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沈 麗,郭玉良
(1.東華大學 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上海 201620;2.廣東德美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528305)
滌綸針織物吸濕排汗整理工藝優(yōu)化
張 濤1,2,沈 麗1,*,郭玉良2
(1.東華大學 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上海 201620;2.廣東德美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東 佛山,528305)
采用吸濕排汗劑DM-3741對滌綸針織物進行整理,研究了整理劑用量、整理溫度、整理時間和工作液pH值等因素對整理后織物吸濕排汗性能和色牢度的影響。結果表明,吸濕排汗劑DM-3741采用染色后浸漬法整理工藝,用量4%(owf),整理溫度50 ℃,整理時間20 min,工作液pH值6.0時,滌綸針織物具有最佳的吸濕排汗整理效果,同時對滌綸針織物的各項色牢度影響最小。
滌綸針織物;吸濕排汗;整理工藝;色牢度
滌綸纖維是合成纖維的主要品種之一,和其他合成纖維相比,滌綸纖維具有耐磨性好、斷裂強度大、耐蟲蛀等突出的物理和化學特性,并且其可染性也相對較好,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服裝面料以及其他非服用領域。但滌綸織物的吸濕排汗性能相對較差,當滌綸織物作為服裝在濕熱環(huán)境下穿著時,人們排出的汗液不能及時被排出體外很容易導致衣物粘貼皮膚,使人感到潮濕、濕冷,所以織物的吸濕排汗性能需進行改善[1-2]。
從人體接觸舒適的角度出發(fā),人們希望汗液能被服裝很快吸收、轉移,且讓汗液在服裝表面快速蒸發(fā),以保持皮膚表面和服裝內側微氣候區(qū)的干燥,這種吸濕排汗的功能在運動服、夏季服裝中尤為重要[3]。近幾年隨著消費者選購衣服愈來愈重視其舒適性,吸濕排汗織物的需求正迅速增長,這也促使了必須改善滌綸織物的吸濕排汗性能,才能使其得以廣泛地應用。
采用德美化工生產的吸濕排汗劑DM-3741對滌綸針織物進行整理,探討其優(yōu)化工藝,測定了整理后滌綸針織物的吸濕排汗性能,以及吸濕排汗整理對滌綸針織物色牢度的影響。
1.1 材料和儀器
織物:82.5 dtex/72 F細旦滌綸雙面布。
藥品:吸濕排汗劑DM-3741(廣東德美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分散染料。
儀器設備:Rapid ECO-24全能試色機(Rapid LABORTEX CO.LTD),立式雙輥軋車(Rapid LABORTEX CO.LTD),Rapid H-TS-3型定型烘干機(Rapid LABORTEX CO.LTD),F(xiàn)LY-45織物毛細效應儀(山東省紡織科學研究院),Y571B染色摩擦牢度儀(溫州方圓儀器有限公司)。
1.2 試驗工藝
(1)染色后浸漬法整理工藝
前處理→水洗→染色→水洗→還原清洗→水洗→吸濕排汗整理[整理劑用量:X%(owf)]→脫水→烘干→定型。
(2)染色后浸軋法整理工藝
前處理→水洗→染色→水洗→還原清洗→水洗→吸濕排汗整理[整理劑用量:X%(owf)]→定型。
(3)染色和吸濕排汗同浴法整理工藝
前處理→水洗→染色和吸濕排汗同浴整理[整理劑用量:X%(owf)]→水洗→還原清洗→水洗→脫水→烘干→定型。
1.3 測試方法
(1)毛效 按FZ/T01071-1999《紡織品毛細效應測試方法》測試。
(2)滴水擴散時間 按GB/T21655.1-2008《紡織品吸濕速干性的評定》測試。
(3)水分蒸發(fā)速率 按GB/T21655.1-2008《紡織品吸濕速干性能的評定(第一部分單項組合實驗法)》標準測定。
(4)色差ΔE值 采用Datacolor650測色配色儀進行測試,以最大吸收波長下的ΔE值來衡量染色織物的色差。
(5)耐皂洗色牢度 按GB/T3921-2008《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洗色牢度》測試。
(6)摩擦牢度 按GB/T3920-1997《紡織品色牢度試驗耐摩擦色牢度》測試。
2.1 吸濕排汗整理工藝
根據(jù)1.2試驗工藝流程對滌綸針織物進行吸濕排汗整理,結果見表1。
表1 整理工藝對滌綸織物吸濕排汗性能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經(jīng)過吸濕排汗劑DM-3741整理后,無論采用染色同浴整理工藝,還是采用染色后浸漬或浸軋工藝,滌綸織物的吸濕排汗效果都大幅提升。染色后浸漬法工藝的效果稍好于染色同浴和染色后浸軋2種工藝。
2.2 單因素試驗
2.2.1 整理劑用量對吸濕排汗效果的影響
設定整理時間為20min、整理溫度為50 ℃、工作液pH值為6條件下,分別在吸濕排汗劑用量為1%、2%、3%、4%、5%(owf)的條件下對滌綸織物進行整理,然后測試吸濕排汗的各項參數(shù)值見表2。
表2 整理劑用量的影響
從表2可知,滌綸織物經(jīng)過吸濕排汗劑整理后,其吸濕排汗性能得到大幅提高,且隨著整理劑用量的增加,吸濕排汗性能也逐步提高,但是當整理劑用量達到4%(owf)以后,吸濕排汗性能反而略微有所減小。這可能是由于隨著整理劑用量的增大,使得滌綸纖維表面的親水性基團數(shù)量也隨之增加,吸濕排汗性能明顯提高。但是當整理劑用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和纖維表面反應的整理劑數(shù)量不再增加,它們是相互作用,因而其吸濕排汗性能不再繼續(xù)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由此可見吸濕排汗劑DM-3741用量以4%(owf)為最佳。
2.2.2 整理時間對吸濕排汗效果的影響
設定整理劑用量為4%(owf)、整理溫度為50 ℃、工作液pH值為6的條件下,分別整理10、20、30、40和50min后,測試吸濕排汗的各項參數(shù)值見表3。
表3 整理時間的影響
從表3可知,整理時間對滌綸織物吸濕排汗性能影響較大。當整理時間從10min增加到20min時,其吸濕排汗性能明顯提高,但當時間延長到30min時,其吸濕排汗性能提高不明顯,繼續(xù)延長時間,吸濕排汗性能也不再提高。這可能是因為吸濕排汗劑在織物表面固著需要一定的時間,當反應完全后,再延長時間,整理劑不會再和纖維發(fā)生反應,而是整理劑之間發(fā)生相互作用,反而影響其吸濕排汗效果。
2.2.3 整理溫度對吸濕排汗效果的影響
設定整理劑用量為4%(owf)、整理時間為20min、工作液pH值為 6的條件下,分別在常溫25、40、50、60、70 ℃的條件下對滌綸織物進行整理,然后測試吸濕排汗的各項參數(shù)值見表4。
表4 整理溫度的影響
從表4可知,整理溫度對滌綸織物吸濕排汗性能影響也較大。溫度由常溫升到50 ℃時,其吸濕排汗性能明顯提高,但整理溫度超過50 ℃后,吸濕排汗效果沒有明顯變化,當溫度繼續(xù)升高到70 ℃時,吸濕排汗性能還略微有所下降。這可能是因為溫度越高,滌綸纖維分子運動加劇,整理劑更容易進入纖維進行固著;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整理劑大分子之間會相互作用,吸濕排汗效果就不會再有提高。
2.2.4 工作液pH值對吸濕排汗效果的影響
設定整理劑用量為4%(owf)、整理時間為20min、整理溫度為50 ℃的條件下,分別調節(jié)工作液pH值為4、5、6、7、8的條件下對滌綸織物進行整理,然后測試吸濕排汗的各項參數(shù)值見表5。
表5 工作液pH值的影響
從表5可知,工作液pH值對吸濕排汗效果影響相對較小。當工作液pH值從4提高到6時,其吸濕排汗性能有小幅提高,但工作液pH值超過6后,吸濕排汗效果沒有明顯提高,反而有所下降。這可能是因為工作液pH值為6時,整理劑和纖維已經(jīng)充分反應,所以當工作液pH超過6后,整理劑不會和纖維繼續(xù)反應,而是整理劑大分子之間會相互作用,因此吸濕排汗效果不會繼續(xù)提升。
2.3 優(yōu)化工藝整理
經(jīng)試驗得出吸濕排汗整理劑DM-3741用于滌綸織物吸濕排汗整理的理論最佳工藝:整理劑用量4%(owf),整理溫度50 ℃,整理時間20min,工作液pH值為6。按此工藝對滌綸織物進行吸濕排汗整理,吸濕排汗效果和整理后滌綸織物的色牢度見表6。
表6 優(yōu)化工藝整理滌綸織物的各項性能
從表6可知,采用優(yōu)化工藝對滌綸針織物進行整理后,可使織物具有良好的吸濕排汗效果,同時織物具有較好的耐洗和摩擦牢度,且對織物色光影響較小。
滌綸針織物采用吸濕排汗劑DM-3741整理的優(yōu)化工藝為:染色后浸漬法整理工藝,整理劑用量4%(owf),整理時間20min,整理溫度50 ℃,工作液pH值在6左右。
在此優(yōu)化工藝條件下滌綸針織物吸濕排汗效果明顯提高,色變較小,同時具有較好皂洗牢度和干、濕摩擦牢度。
[1] 羅巨濤,徐 璀,張訓天.滌綸織物吸濕排汗整理[J].印染,2006, 33 (10):34-36.
[2] 田 麗.全棉織物吸濕排汗整理的研究[J].山東紡織科技,2011,(1): 25-27.
[3] 陳 鎮(zhèn),趙世顯,馮 愈,等.滌棉織物吸濕排汗整理[J].印染,2013,(20):30-34.
Finishing Process Optimization of Moisture Adsorption and Sweat Removal of Polyester Fabric
ZHANG Tao1,2,SHEN Li1,*,GUO Yu-liang2
(1.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1620, China;2.Guangdong Dymatic Chemical Co. Ltd., Foshan 528305, China)
Moisture adsorption and perspiration treatment finishing of polyester fabric with the wicking agent DM-3741 were studied. The influences of the dosage of wicking agents, curing temperature, curing time and finishing bath pH value on the finished fabric moisture wicking properties and color fastnes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erformance of moisture management results of polyester fabric could be achieved with wicking agent DM-3741 4%,pH value 6.0, 50 ℃ and treated for 20 min. The wicking property of polyester fabric was improv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wicking finishing to colorfastness for the fabric were minimized.
polyester fabric; moisture absorbing and perspiration releasing; finishing process; color fastness
2016-10-15
中國南方智谷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2013CXTD05)
張 濤(1982-),男,在職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紡織印染助劑新工藝的研究和應用,E-mail:zhangtao@dymatic.com。
*通信作者:沈 麗(1974-),女,副教授,E-mail:Shenli@dhu.edu.cn。
TS195.6
B
1673-0356(2016)12-0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