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國
我們都曾經頻繁地遇到過這樣的困境:在寒風中焦急地等待著公交車;在上下班高峰期打車站成了“雕塑”;開車出門后發(fā)現前方堵成了“停車場”……那么,什么能改變這樣的窘況——大數據。
不用等的公交
公交指揮系統能及時采集站點上下客人數、車輛運行車速及站點??繒r間、車輛駕駛狀態(tài)等數據,在這些數據的支持下,我們就可以通過智能終端了解公共交通的進站情況,從而確定出門時間或選擇是否需要換乘。
更進一步,在公交系統上安裝刷卡機器和人臉識別系統,可以有效地獲得乘客的信息,在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時,能第一時間確定乘客的狀態(tài)。綜合多項數據,更可分析出汽車的安全性能,以改進汽車的設計。
的士車來找你
手機打車軟件可以快速顯示周圍出租車、專車等車輛的基本信息,為我們實現更為個性化的服務,真正做到了車找人,而不是人找車。同時,根據公共交通系統的數據,APP還能為你設計“智能出行方案”。只需輸入出發(fā)地和目的地,系統便會為你制定出各項方案:是打車、拼車、公交還是地鐵,并告訴你哪種搭配組合更經濟、方便、快捷。
更安全的私車出行
大數據不僅使公共交通更便捷化,也為私家車帶來不一樣的新體驗。比如你購買汽車之后,汽車云平臺可通過你平時的開車習慣和汽車使用狀況,向你推送與之有關的新聞、汽車保養(yǎng)信息以及論壇、貼吧里的相關討論。私車出行時,交通地圖會給予你路況提示,便于合理安排路線,大大提高出行效率。
大數據運用到汽車工業(yè)中,更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結果。例如在汽車座椅下安裝360個壓力傳感器,從0~256數值范圍進行量化,以測量人對椅子施加壓力的情況、人體臀部的特征數據并轉換為有用信息——從而辨別乘坐者的身份,防止汽車防盜。
交通數據圖
大數據還可通過車牌自動識別技術來推動智能交通發(fā)展。如,圖像識別系統通過大量的數據采集和捕捉圖像分析,迅速從監(jiān)控設施拍攝的汽車中識別出目標車輛。目前,這些大數據技術已被廣泛應用于城市道路監(jiān)控、高速公路收費與監(jiān)控、超速拍照、停車場、公安治安卡口等場合,從而有效減少汽車排隊等候時間。
另外,這些技術還可有效的對行駛過程中的汽車進行識別,通過數據上傳分析前后汽車行駛的狀態(tài),提前預判前方車輛和自身是否會出現突然減速、突然超車等突發(fā)情況的產生,在司機疲勞駕駛時發(fā)出警告或自動剎車,以確保駕駛安全。
每天,在路上行駛著數以萬計的車輛,每一輛車哪怕只產生一丁點有價值的數據,匯聚起來都可以形成巨大的數據寶藏。身處大數據時代的我們,無時無刻不面對著海量數據的產生,對這些大數據分析和運用,會極大地改變著我們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我們司空見慣的交通工具,也將會迎來大數據帶來的機遇,汽車一旦擁抱上大數據,奇幻般的汽車世界將會呈現在我們面前,讓我們拭目以待。(編輯/夏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