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熠
(揚州市汶河小學 江蘇揚州 225000)
淺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丁 熠
(揚州市汶河小學 江蘇揚州 225000)
近年來,國家對教育的改革力度較大,小學教育的教學質量受到廣泛重視,不僅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素質進行提升,還要求教師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本文根據(jù)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分析,提出幾點滲透措施,以供相關教師參考。
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 有效滲透
小學語文教學對小學生而言是較為重要的,語文知識是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的重要途徑,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小學生人際交往能力,是一項較強的工具性科目,尤其在小學生情感發(fā)展的時候,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使其在理解語文知識的基礎上,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科目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情感特點,無論是語言還是文字,都可以促進小學生的情感交流,利用語文知識傳遞情感信息,以文字作為載體,形成較好的情感發(fā)展趨勢[1]。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身體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包括以下幾點:
1.滿足學生精神需求
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精神領域產(chǎn)生較為深刻的影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時候,可以全面的考慮語文問題,對學生的情感有著較高的熏陶作用,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會受到影響。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滿足學生的精神需求,為其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2]。
2.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生的實踐能力會得到增強,主要因為小學語文教學重視的是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之后,比較重視學生的主體性,教師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與學生共同探討語文問題,利用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掌握語文知識的學習規(guī)律,學會自我反省,進而形成較為良好的語文情感,并且提高小學生的意志力[3]。
3.豐富語文教學內(nèi)涵
心理健康教育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可以有效的豐富語文教學內(nèi)涵。主要因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資源較為豐富,可以有效的豐富語文知識,使小學生得到良好的心理體驗。在語文教學內(nèi)涵豐富之后,可以將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有效的展現(xiàn)出來,提升語文教學的人文價值,有效的熏陶小學生情感,為小學生營造較為良好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4]。
目前,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在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低,不能更好的理解語文知識,并且情感因素較少,無法提升小學生的情感體驗效率,對其發(fā)展造成較為不利的影響。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語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采取有效措施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具體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1.創(chuàng)造滲透條件
要想有效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就要創(chuàng)造必要的滲透條件,以便于提升滲透效率。首先,創(chuàng)造新型師生關系。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師生之間的關系較為良好,有著密切的情感聯(lián)系,此時,教師就應該重視學生的情感發(fā)展情況,創(chuàng)建較為和諧的師生關系。例如:在之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以“我”“你”等關系詞來組織課堂,使學生無法感受到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所以,教師應該利用“我們”等詞語執(zhí)行授課工作,與學生之間產(chǎn)生較為良好的關系。其次,引進先進教學觀念。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引進先進的教學觀念,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重視小學生的終生發(fā)展。最后,教師教育技能。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有一定的教育技能,包括:設計教學的技能、了解學生的技能、教學應急技能等。教師在做好以上幾點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準備的時候,才能開展語文教學,為學生的發(fā)展提出有力支持[5]。
2.重視滲透要領
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掌握心理健康的要領,根據(jù)科目教學任務的分析,了解小學生的各類需求,使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構建。首先,整合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對于每個科目的教學都較為重要,直接影響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此時的教學目標應該包括學生認知能力的提升、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與學生情感的體驗。其次,教學情境。教師利用教學情境的設置,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最后,重視實踐教學。小學語文教育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增強語文學習能力。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引進歷史題材的教學內(nèi)容,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中,誦讀相關文章,講述一些關于烈士的故事,使學生在實踐中體驗語文知識中的真實感情。
3.重視滲透目的
小學語文教師在執(zhí)行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該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的教學目的,首先,鍛煉學生的意志。教師根據(jù)對教材的分析,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鍛煉小學生的意志,例如:在《掌聲》一課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的感情。其次,培養(yǎng)學生活躍思維。思維是學生心理活動中的重點組成部分,教師應該重視小學生活躍思維的培養(yǎng)。例如:在講解《爭論的故事》一課的時候,教師要求學生想象文章中描寫的場景,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素質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情感的熏陶,進而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效率。同時,重視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學校應該要求語文教師與心理健康教師相互合作,共同探討教育教學方式,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滲透質量,以便于培養(yǎng)綜合素質較強的學生,為其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1]周潔.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情感讀本,2015(17):16-16.
[2]董瑋瑋.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z1):228-228.
[3]李銘勇.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J].學周刊C版,2014(9):94-94.
[4]郭迎秋.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魅力中國,2012(10):94.
[5]李開明.感受·體驗·表達——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新課程學習·上旬,2015(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