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道德經(jīng)》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

        2016-03-01 11:04:38羅美云梁曉陽
        學術交流 2016年3期
        關鍵詞:道德經(jīng)

        羅美云,梁曉陽

        (北京林業(yè)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 100083)

        ?

        論《道德經(jīng)》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

        羅美云,梁曉陽

        (北京林業(yè)大學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北京 100083)

        [摘要]《道德經(jīng)》認為,整個世界不論從縱的時間維度來說,還是從橫的空間維度來說,都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有機生態(tài)整體。道生出萬物后,萬物間保持平等的關系,并相互交感、相互聯(lián)系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但萬物最終又復歸于本根之道。人要培養(yǎng)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生態(tài)人生觀,才能夠效法道,以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的方式,順物之本性而保護萬物,解除萬物的困厄,也才能夠做到知足知止,從而實現(xiàn)代內(nèi)生態(tài)公平及代際生態(tài)公平,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使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真正保持和諧安定。

        [關鍵詞]道德經(jīng);生態(tài)整體;生態(tài)人生觀;生態(tài)撫育;生態(tài)公平

        作為中國文化根底的道家,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三大流派之一,其典籍中含有豐富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F(xiàn)代生態(tài)倫理學大多從中汲取了有益的養(yǎng)料,有的甚至把道家的經(jīng)典作為自己的根本經(jīng)典?!兜赖陆?jīng)》是道家的第一經(jīng)典,盡管只有區(qū)區(qū)五千字,里面所蘊含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yún)s博大精深,令人難以窺其堂奧。因此,盡管人們對《道德經(jīng)》的生態(tài)倫理思想已多有闡發(fā),但筆者還是不揣淺陋,談談自己對《道德經(jīng)》生態(tài)倫理思想的看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道生萬物的生態(tài)整體觀

        正如國外學者所說,“中國的自然主義表現(xiàn)為一種有機的整體論和一種動態(tài)的活力論?!盵1]《道德經(jīng)》認為,整個生態(tài)世界不管是從縱的時間維度看,還是從橫的空間維度看,都構(gòu)成了一個有機、完整、充滿動態(tài)活力的生態(tài)整體。這種生態(tài)整體觀與“有機和諧,而不是不碰觸的自然,應成為生態(tài)運動的指南”[2]的宗旨是一致的。

        (一)道生萬物

        “要堅持生態(tài)世界觀、把世界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就必須認為“世界萬物……具有同源性”。[3]《道德經(jīng)》認為,在天地萬物鬼神之前有個更加根本的東西,它生出了天地萬物鬼神,是天地萬物鬼神的宗主?!兜赖陆?jīng)》稱之為道。對于道,《道德經(jīng)》在不同的地方有多種表述: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德經(jīng)》第一章。以下凡出于此書者只標注章數(shù))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第四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第六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第二十五章)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第四十章)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第五十二章)

        這些表述從不同方面及角度闡明了什么是道,以及道先于萬物的本根性,道的相關屬性、作用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第四十二章)道就是通過這種生成模式生出了宇宙中的萬事萬物,萬物也內(nèi)在地含有陰陽二氣及“和”氣,內(nèi)在地含有道。從這個意義上說,萬物是平等的。而“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閱眾甫。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第二十一章)則是從相反的方向,從萬物現(xiàn)在的存在狀況追溯到它們的產(chǎn)生情況,也可以確證這種萬物來源于道、道生萬物的宇宙生成模式。而且,道生出萬物之后并不是對它們棄之不顧,而是要以自己的方式來撫育萬物。

        (二)萬物平等

        道盡管生出了天地萬物(包括人),是萬物的本根、宗主,但它并不認為自己比天地萬物高一等,而是認為道、天、地、人這四大生態(tài)要素在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是平等的,“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第二十五章)的說法就很好地闡明了這一點?!叭朔ǖ兀胤ㄌ?,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是說人、地、天都要效法道,而道則要效法自己、自然而然,因此,人、地、天、道其實都是要效法自己、自然而然。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地、天、道也是平等的。當然,在這四大生態(tài)要素中,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但這并不能說明人比其他生態(tài)要素高一等,而只是說人應該具有這種特性,就像其他的生態(tài)要素都有各自的特性一樣。從人要順自然而為這一點來說,人和其他的生態(tài)要素也是平等的。天地萬物的平等也表現(xiàn)在它們都內(nèi)在地包含著道,而且萬物本身就是道的不同體現(xiàn),“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第三十九章)相反,如果萬物不能保有自己所含的道,就不可能保住自己,不可能存在,更不用說與其他事物保持平等關系,“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fā)。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高貴,將恐蹶?!?第三十九章)另外,萬物的平等還表現(xiàn)在天地對萬物一視同仁,沒有親疏貴賤之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第五章)而“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第七十九章),也是說天道對萬物眾生是平等的,只是出于公平,它才會更多地幫助善人。這些平等的萬物,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獨特價值和意義,正如保羅·泰勒所論證的,“所有有生命的物體都有其自身的善。”[4]作為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要認識和尊重萬物存在的獨特價值和意義,并且要“擴大心胸,以冥同大道,與萬物渾然合一”[5]238。

        就像馮滬祥及岳友熙所說,“大道生命能融貫萬物,無所不在。所以肯定物物相通、彼是相因”[5]238,“萬物生命相通”[6]。天地間萬物盡管千差萬別,各不相同,但因為它們都是由道所生,都內(nèi)含著道,所以不同事物之間會有一種交感、貫通的關系,“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第二章)它們都順從著道,以道為轉(zhuǎn)移,“孔德之容,惟道是從?!?第二十一章)而道也可以左右、支配一切事物,“大道泛兮,其可左右?!?第三十四章)因此,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就像一張?zhí)炀W(wǎng),每個事物都是這張?zhí)炀W(wǎng)上的一個紐結(jié),每個紐結(jié)都和其他紐結(jié)聯(lián)系在一起。盡管天網(wǎng)有很多眼孔,卻不會遺漏任何一個事物,真是“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這樣形成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就是一種有機、整體而充滿活力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三)夫物蕓蕓,各復歸根

        《道德經(jīng)》認為,道會運動、變化、遠去、消失,但最終還是會回歸于它本身,“周行而不殆……曰道……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第二十五章)而天地間萬物,包括天地本身都不可能長久地存在,都會消失、死去,“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第二十三章)《道德經(jīng)》認為,天地萬物最終都會復歸于無,“繩繩不可名,復歸于無物”(第十四章),也就是復歸于道,道是天地萬物的匯歸之處,“道者,萬物之奧”(第六十二章)。作為域中“四大”之一、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我們只有保持極虛靜的狀態(tài)才能夠觀察和順從萬物興作并復歸于道之根的常規(guī),“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第十六章)這樣,我們才能做到終身沒有危險,“道乃久,沒身不殆”(第十六章),并且還能由此培育出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生態(tài)人生觀。

        二、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的生態(tài)人生觀

        《道德經(jīng)》倡導“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第十九章)的生態(tài)人生觀,就是說,人要以本來面目出現(xiàn),保持內(nèi)心純樸,盡量減少私心和欲望。見素抱樸就是要“復眾人之所過”(第六十四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為天下溪,常德不離,復歸于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于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于樸”(第二十八章)。人要回到自己經(jīng)歷過的無知無欲的嬰兒狀態(tài),回歸于生命的本初、本真狀態(tài),知道雄、白、榮的方面,而守住雌、黑、辱的方面。人回復到了這種見素抱樸的本然狀態(tài),好像是一無所有,卻是擁有一切可能性,擁有一切。而且,只有先做到了見素抱樸,才能夠做到少私寡欲。

        關于少私寡欲,《道德經(jīng)》認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第十二章)人在滿足了基本的感官欲望、物質(zhì)需要時,就要使內(nèi)在精神和心靈盡量充實。相反,過分的外在感官享樂、物質(zhì)享受會使我們的身體、感覺、精神、行為受到傷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第二十九章),我們要去掉那些極端的、奢侈的、過度的東西,以盡量減少我們的欲望。而且,“少則得,多則惑”(第二十二章),我們欲望少,所取的少,所取的這些我們就都能夠得到,同時我們還能夠得到內(nèi)心的寧靜。相反,如果我們貪得無厭,想得到不該屬于自己的更多的東西,我們反而會感到迷惑,甚至還會惹出橫禍。而且,“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第六十四章),人還要以沒有欲望作為欲望,不要看重那些難以得到的貴重之物。當今是個物欲橫流的社會,大都市花花世界更易激起人的各種欲望,每天不知有多少人被欲望迷亂了眼睛和心靈,陷入各種欲望中不能自拔,以致人性淪喪,豈不哀哉!《道德經(jīng)》的少私寡欲思想對此很有針對性,它要求我們減少欲望,保住人性。

        “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第三十七章),如果我們能夠真正做到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甚至以沒有欲望為欲望,我們就能夠效法道,對萬物進行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的管理與撫育,以成就萬物,并能夠?qū)崿F(xiàn)知足知止的生態(tài)公平觀,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使整個社會、整個世界真正保持和諧安定。

        三、自然無為的生態(tài)撫育觀

        道不但生出萬物,還“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第六十四章),即以自然無為的方式來撫育萬物。當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第三十七章)因此,這種自然無為是一種包括了“無不為”的“負責的無為”。[7]“故不僅天地萬物是由道的運作生成的,而且宇宙中的一切實體、關系、結(jié)構(gòu)和秩序,也是由道的運作生成的。而道創(chuàng)生了天地萬物之后,并非就大功告成,它還繼續(xù)生養(yǎng)萬物,運化萬物,參與萬物的流行變化,養(yǎng)育和輔助萬物的成長發(fā)育?!牵郎B(yǎng)萬物和哺育萬物成長,并非出于有意的行為,也不是外力作用的結(jié)果,而是固存于一切事物和過程中的自然趨勢和結(jié)果。……天地萬物因其自然之本性而生成、運行和顯現(xiàn)”[8]。確如此論,《道德經(jīng)》具體闡發(fā)了道生出萬物并以自然無為的方式來撫育萬物的情況。當然,為此,道要通過各種各樣的具體方式,借助于各種各樣的具體力量來撫育萬物,“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第五十一章)《道德經(jīng)》在別的地方還進一步闡述了類似思想,“萬物恃之而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名有,衣養(yǎng)萬物而不為主”(第三十四章),“萬物作焉而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第二章)。道家另一經(jīng)典《莊子》這方面思想也非常豐富,如“應之以自然,然后調(diào)理四時,太和萬物”(《莊子·天運》),“四時得節(jié),萬物不傷,群生不夭……莫之為而常自然”(《莊子·繕性》),“以無為為常”(《莊子·天道》),“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莊子·在宥》),“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莊子·天道》),可以說是對《道德經(jīng)》相關思想的進一步發(fā)揮??傊?,《道德經(jīng)》認為,道這種自然無為地養(yǎng)育和保護萬物而又不占用和主宰它們的行為是一種奧妙玄遠的德性。

        在上述基礎上,《道德經(jīng)》認為,人應該效法道,“尊重萬物的自然本性,順物自然而為”[9],不要做對萬物有害的事,“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第八十一章)。人也要效法水,善于做各種對萬物有利的事。這方面水和道是一致的,因此,效法水也就是效法道,“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第八章)而當萬物出現(xiàn)困厄、處于困境中時,我們要善于救助它們,不要拋棄它們,使它們能夠盡量恢復、保住自身價值,從而為我們所用?!兜赖陆?jīng)》認為,如果能夠這樣做的話,就是具有了一種幽微、隱晦的明智,“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第二十七章)而如果我們真正能夠以這種自然無為而又無不為的態(tài)度來對待自然萬物,自然萬物就會歸屬于道,歸屬于我們。但即使這樣,我們也不要自命為萬物的主宰者。這樣,我們就能夠真正地達到與自然萬物合一的境界,我們作為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四大”之一、作為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的價值和意義才能夠真正體現(xiàn)出來,“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第三十四章)我們當前正在進行的治理環(huán)境、保護物種多樣性、回收利用廢物、植樹造林等工作,正在建設的生態(tài)文明型社會等,正是《道德經(jīng)》這一思想的具體表現(xiàn)。

        相反,“不知常,妄作,兇”(第十六章),我們?nèi)绻恢肋@種自然無為而無不為的常道生態(tài)保護觀而胡作非為,就會面臨諸多困境和兇險,會使我們與環(huán)境形成一種緊張的對立關系,使我們無法在我們所生存的環(huán)境中、無法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下去?!兜赖陆?jīng)》認為,在當時,對環(huán)境、對生態(tài)造成最大破壞的是戰(zhàn)爭。戰(zhàn)爭所到之處,良田美地都成為不毛之地,荊棘橫生,人們無法在里面生存。因此明道的圣君賢士不會輕易發(fā)動戰(zhàn)爭?!耙缘雷羧酥髡?,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第三十章)而近代工業(yè)文明以來,《道德經(jīng)》所說的這種“不知常,妄作,兇”的具體表現(xiàn)就是,除了戰(zhàn)爭繼續(xù)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災難外,我們還違背大自然及萬物的本性而濫用科技。結(jié)果,我們的物質(zhì)財富是充分涌現(xiàn)了,但給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的破壞是難以挽回的,而且還造成了貧富懸殊,人性墮落、道德淪喪等諸多難以解決的社會問題。這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警醒。

        四、知足知止的生態(tài)公平觀

        《道德經(jīng)》認為,只有知足知止才能構(gòu)建“人類與自然之間可持續(xù)的和諧關系”[10],實現(xiàn)代內(nèi)生態(tài)公平及代際生態(tài)公平。對于具體怎樣實現(xiàn)知足知止的生態(tài)公平觀,《道德經(jīng)》認為,天地對人沒有偏愛,平等、平均、公平地分配它所具有的各種資源,“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第三十二章)如果我們所占資源不公平,天會想方設法重新分配,使我們能公平占有,“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第七十七章)人要效法天地之道,公平分配各種資源,“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第七十七章)

        但正如唐相陸贄所說,“夫地力之生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jié),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無節(jié),則常不足”(《資治通鑒》卷二百三十四·唐紀五十),自然界生態(tài)資源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對生態(tài)資源的利用能夠知足,不要過度,就不會覺得生態(tài)資源欠缺,而可能還會覺得有限的生態(tài)資源對于我們來說是充裕的,“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六章),“知足者富”(第三十三章)。這樣我們就能夠公平地分配生態(tài)資源。同時,我們對于生態(tài)資源及物質(zhì)的享受要適可而止,“樂與餌,過格止”(第三十五章)。這也象《管子》所說的,“山林雖近,草木雖美,宮室必有度,禁發(fā)必有時。……江海雖廣,池澤雖博,龜鱉雖多,網(wǎng)罟必有正。”(《管子·八觀》)假如能夠執(zhí)持這樣的理念,社會、國家就會太平,就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實現(xiàn)生態(tài)資源的公平分配和利用,“執(zhí)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第三十五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第四十四章)。相反,假如對生態(tài)資源貪得無厭地占有、消耗,不顧他人死活,那我們最終也自身難保,不會有好結(jié)局,不能實現(xiàn)生態(tài)公平,更不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第四十六章),“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第四十四章)。

        知足知止的生態(tài)公平觀也表現(xiàn)在我們對生態(tài)資源的消費利用不能過于盈滿,一旦盈滿就要打住,這樣才能使生態(tài)資源不斷地新陳代謝,從而實現(xiàn)生態(tài)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俺侄蝗缙湟?。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第九章),“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第十五章)。

        就像任俊華所說,“為了愛護資源,保護生態(tài)系統(tǒng),《周易》古經(jīng)提倡一種節(jié)儉消費觀?!盵11]《周易》是群經(jīng)之首、眾學之源,《道德經(jīng)》也從《周易》中吸取了諸如此類的有價值的因素,它的知足知止的生態(tài)公平觀也表現(xiàn)為對生態(tài)資源的節(jié)儉消費?!皟€,故能廣”(第六十七章),只有節(jié)儉才能夠把事業(yè)做大,使國家富強,使民眾安康,就像墨子所說,“故其用財節(jié),其自養(yǎng)儉,民富國治”(《墨子·辭過》)。同時,節(jié)儉還能夠培育出很多美好德性,使社會、國家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第五十九章)

        為了使民眾能實行知足知止的消費觀,《道德經(jīng)》提出了如下的理念:“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第三章)在當時自然經(jīng)濟條件下,為了能夠在民眾中實現(xiàn)生態(tài)公平,這種理念是有積極意義的。在現(xiàn)今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這種理念也仍然是有借鑒價值的。

        但是,在《道德經(jīng)》成書的那個時代,資源及社會財富的分配是極端不公平的,《道德經(jīng)》對此進行了無情的批判,認為那些上層統(tǒng)治者及貴族是強盜頭子,現(xiàn)實社會之所以民不聊生就是因為他們過于重視養(yǎng)生而浪費了太多的社會財富,他們的這種做法是最不符合道的,“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余,是謂盜竽。非道也哉”(第五十三章),“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第七十五章)。由此我們可以看出,《道德經(jīng)》對這種資源及社會財富分配極端不公平的現(xiàn)實是多么憤懣,多么無奈。它是多么想找到一種使資源及社會財富能夠公平分配的方法,然而那只是一種理想,在當時社會中是行不通的?!兜赖陆?jīng)》沒有找到使資源及社會財富能夠公平分配的方法,兩千五百多年后的我們也仍沒有完全找到這樣的方法,但《道德經(jīng)》的這一思想還是能夠給予我們諸多警示及啟示,使我們?yōu)榱四芨玫亟鉀Q生態(tài)公平問題而作更多的理論及實踐方面的探討。

        [參考文獻]

        [1]Tucker Mary Evelyn,Berthrong John.導論:設定語境[G]//Tucker Mary Evelyn,Berthrong John.儒學與生態(tài).彭國翔,張容南,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2.

        [2][美]邁克爾·拉法格.道教的“自然”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G]//Girardot N J,Miller James,劉笑敢.道教與生態(tài)——宇宙景觀的內(nèi)在之道.陳霞,陳杰,岳齊瓊,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56.

        [3]陳炎,趙玉.“道”與“能量”:兩個與生態(tài)學有關的范疇[J].中國文化研究,2005,(4):20.

        [4][美]戴斯·賈丁斯.環(huán)境倫理學——環(huán)境哲學導論[M].林官明,楊愛民,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157.

        [5]馮滬祥.人、自然與文化——中西環(huán)保哲學比較研究[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6]岳友熙.生態(tài)環(huán)境美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8.

        [7]柯克蘭.對自然界的“負責的無為”:基于《內(nèi)業(yè)》、《莊子》和《道德經(jīng)》的分析[G]//Girardot N J,Miller James,劉笑敢.道教與生態(tài)——宇宙景觀的內(nèi)在之道.陳霞,陳杰,岳齊瓊,等,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238.

        [8]佘正榮.“自然之道”的深層生態(tài)學詮釋[J].江漢論壇,2001,(1):74.

        [9]許建良.道家“無用之用”的思想及其生態(tài)倫理價值[J].哲學研究,2007,(11):48.

        [10]杜維明.當代新儒家人文主義的生態(tài)轉(zhuǎn)向[G]//Tucker Mary Evelyn,Berthrong John.儒學與生態(tài).彭國翔,張容南,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299.

        [11]任俊華.“厚德載物”與生態(tài)倫理——《周易》古經(jīng)的生態(tài)智慧觀[J].孔子研究,2005,(4):29.

        〔責任編輯:余明全〕

        [中圖分類號]B22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284(2016)03-0022-05

        [作者簡介]羅美云(1969-),男,江西樟樹人,副教授,博士,從事中國哲學、生態(tài)哲學研究。

        [基金項目]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道家生態(tài)美學思想及其當代價值”(13ZXB003)

        [收稿日期]2014-07-25

        猜你喜歡
        道德經(jīng)
        What Does ChatGPT Say:The DAO from Algorithmic Intelligence to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康瑞功作品選
        道德經(jīng)
        寶藏(2021年7期)2021-08-28 08:18:04
        《道德經(jīng)》的“中和”思想探究
        淺談《道德經(jīng)》思想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滲透
        甘肅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10
        敬業(yè)
        這些成語出自《道德經(jīng)》
        這些成語都出自《道德經(jīng)》
        中外文摘(2016年23期)2016-12-17 17:30:20
        這些成語都出自《道德經(jīng)》
        中外文摘(2016年23期)2016-12-14 10:22:55
        《道德經(jīng)》中的領導智慧
        學習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30
        国产三级黄色的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777777| a级黑人大硬长爽猛出猛进| 亚洲精品成人国产av| 人妻乱交手机在线播放| 国产精华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色婷婷| 99国产免费热播视频| 久久爱91精品国产一区| 就爱射视频在线视频在线|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电影 | 森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天堂а√在线最新版中文在线| 久青草国产视频| 中国少妇和黑人做爰视频| 亚洲国产国语在线对白观看|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高清视频| 一级r片内射视频播放免费| 日本道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国语在线| 黄色成人网站免费无码av| 亚洲Av无码专区尤物|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 熟女人妇 成熟妇女系列视频| 久久久精品人妻一区亚美研究所| 国产又色又爽又刺激视频| 亚洲美女av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香蕉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神马不卡一区二区三级| 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 天堂а在线中文在线新版| 精品国产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 洲色熟女图激情另类图区 |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最新中文字幕日韩精品| 色综合视频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在线视欧美亚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