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摻假”的大米換來的商機
趙安是宋朝的一個貨鋪店老板,由于初到省城做生意,客源少,加之競爭激烈,生意做了大半年,還是入不敷出,僅僅能維持開張成本。
面對不景氣的生意,掌柜非常著急。有一回,為了謀利,掌柜在高粱酒中摻入了很多水。趙安發(fā)現(xiàn)后,狠狠地痛斥了掌柜一番,并倒掉了整桶摻水的酒,重新?lián)Q上了貨真價實的醇香的高粱酒。趙安告訴掌柜,信譽連著財路,信譽沒了,財路也就斷了。并讓掌柜時刻牢記“誠信不欺”的生意準則。
不過,趙安也有“摻假”的時候。馬上進入臘月了,眼瞅著自己的生意還是很蕭條。于是,他把伙計叫來,吩咐伙計將店鋪里一斗上等的優(yōu)質(zhì)大米摻到普通的劣等大米里,并按照普通的劣等大米的價格賣給窮人。原來,店鋪里的大米都是有價格等級之分的,有錢人當然想吃什么就可以隨便買,但是,窮人家就只能買最價廉的劣等米。趙安這么做,窮人們就可以在過年的時候也能吃上香噴噴的上等米了。果不其然,上門來買大米的窮人們絡(luò)繹不絕,幾乎踏破了店鋪的門檻。
這時,掌柜卻很不解,忙上前詢問趙安,為何“以好充次”呢?明知道店鋪生意不景氣,為何還要做這樣虧本的買賣呢?趙安卻笑著說:“咱們初來乍到,雖然誠信不欺,但是競爭大,生意就無法做大。要過年關(guān)了,這是購物的旺季,要抓住時機。此善舉,雖賠本,但能把鄉(xiāng)親們都吸引過來,無形中給我們做了宣傳,招攬了客戶,你說值不值?”掌柜聽后,這才恍然大悟。
事實確實如此,窮人們吃到了優(yōu)質(zhì)的好大米,知道趙安的善行后,對他非常感激,不僅會常常光顧他的店鋪,還一傳十,十傳百地告知鄉(xiāng)鄰們。就這樣,趙安的信譽度廣為傳播,生意也跟著越做越大,利潤越來越多,成為省城里最大的賈商。
想不到,一斗以好充次的“摻假”的大米,竟能帶來如此大的商機。這種反其道而行的吃虧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