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九
“1907年9月16日我生于天津東馬路南斜街一個沒落的商人家庭里。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華,京津淪陷,家道沒落,大家庭解體。在幼年有記憶的時候,我已隨祖父、父母等遷居天津西頭大伙巷沿河二大街王家胡同,在那里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我就讀的私塾、小學、中學及大學都在天津,就連留學德國,也是考取了天津市公費留學。所以是天津市父老培育我成人的。如果我有點滴成就,首先應歸功于天津市人民?!薄簤劾?。
魏壽昆,冶金學和冶金物理化學家、冶金教育家,我國冶金物理化學學科創(chuàng)始人之一。他首次提出“轉(zhuǎn)化溫度”概念及運用活度理論,為紅土礦脫鉻、金川礦提鎳、包頭礦提鈮、攀枝花釩鈦磁鐵礦提釩、華南鐵礦脫砷、貧錳礦脫磷等多反應中金屬的提取和分離工藝,奠定了理論基礎(chǔ);在國內(nèi)率先開拓了固體電池直接快速定氧技術(shù)。從1930年在北洋大學做助教算起,魏壽昆從教近80載,桃李天下,培養(yǎng)了中國幾代冶金與冶金物理化學專業(yè)人才。
魏壽昆祖上是南京大戶,南京衰落后,舉家北遷至天津。八國聯(lián)軍入侵天津時,整個城市一片火海,多數(shù)商業(yè)區(qū)被付之一炬,化為廢墟,遍街橫尸。魏家在這場浩劫中僥幸得以保全了性命,幾代人積攢下來的殷實卻一去不返,一摔而落。
魏壽昆的父親魏俞恩小時候患過精神分裂,久治不愈,不能工作,不識字的母親操持家務。棒子面和四號面粉(最便宜的一種面粉)是全家日常主食。
作為長孫,魏壽昆一出生就被寄予了復興家業(yè)的厚望。16歲考上北洋大學后,魏壽昆一路讀下去,直到在德國德累斯頓大學冶金系博士畢業(yè),之后回國講課做研究,然而他卻未能如魏家所愿。除了在干校的日子,他幾乎一輩子都在大學中度過。雖然以另一種方式替魏家掙得了榮譽,但魏壽昆都從未與商業(yè)沾上邊。連他自己也說:“可能我讀這個大學對我家里講是一個革命?!?/p>
與錢學森那樣從一開始就把科學救國當成信念的青年知識分子不同,對于魏壽昆來說,這場棄商從學的“革命”是出自無奈。魏壽昆一家兄弟姊妹十幾個,作為長子長孫,他似乎更應該選擇經(jīng)商,挑起全家的經(jīng)濟責任。
家貧迫使魏壽昆選擇學業(yè)興家的道路。魏壽昆晚年在電視采訪中曾坦言道:“我感覺經(jīng)商的路子在舊社會要是沒有點真正的本錢,你搞不好。那時候家里已經(jīng)破產(chǎn)了,沒有本錢了?!?在那個軍閥混戰(zhàn)的動蕩年代,對于誠信為本,勤儉興業(yè)的魏家來說,經(jīng)商興家是沒有什么希望的。魏壽昆需要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來支撐家庭,他認為學成以后進大學當老師的待遇比較穩(wěn)定。
也是因為家貧,魏壽昆總是在退而求其次之后,萬分努力去獲得有限條件下最好的機會。
他中學選擇花費較少、離家近的鈴鐺閣官立中學,大學時選擇了自家門口的北洋大學,因為這里一年的伙食費不到100塊,還會免去成績高于85分的學生的半學期學費?!坝行┙虝蛩搅⒋髮W,一個學生每年要花費200塊到300塊?!痹诒逼綄嵙晻r,因穿著寒酸,魏壽昆曾被同行的燕大女生誤認為“聽差”。
大三時,魏壽昆思忖著,如果能得到公費留學的機會,學成回來后便可謀取一份高薪職業(yè),讓家里過得更好。1930年,魏壽昆拿到了天津市留德學習色染化學的唯一名額。魏壽昆的興趣不在色染,而是鐘愛他本科時所選的礦冶。但德國是化學強國,總會有機會再圓冶金夢。
魏壽昆對化學起興始于中學王宗魯?shù)囊惶没瘜W電解實驗課,所以他本科進的是礦冶系,畢業(yè)后憑著興趣,又自修了Moore的《有機化學導論》。
與國內(nèi)大學的競爭激烈、嚴進嚴出相比,德國大學要顯得自由的多,通過考試就有證書,時間上異常寬松,但內(nèi)容上絕不含糊。按照規(guī)定,魏壽昆必須制備60種有機化合物;完成6種有機化學分析實驗;自行設(shè)計內(nèi)容和方法完成30個物理化學實驗。一年后,魏壽昆完成柏林工業(yè)大學的學業(yè),次年轉(zhuǎn)到德累斯頓工業(yè)大學攻讀色染大學博士學位。
色染化學雖不是魏壽昆的理想專業(yè),但卻為他打下了扎實的研究基礎(chǔ)。博士畢業(yè)后,他終于以旁聽生的資格自費進入亞琛工業(yè)大學鋼鐵冶金研究所,讀上了他心心念念的冶金專業(yè)。
重視知行并重的魏壽昆非常珍惜在德國學習實驗技術(shù)和工廠實習的經(jīng)歷,博士期間,在藹吉色染工業(yè)公司(I.G. Farbenindustrie)實習的6周中,他收集了大量的數(shù)據(jù)和資料,第一次看到了外國先進的印染設(shè)備及自動化的印染工藝,收獲頗豐。在好望公司,他更是進行了煉焦、板材、冷軋、材料檢驗及化學分析等車間和部門的全面實習。魏壽昆曾說:“在德國留學共5年2個月,在3所工科大學學習,10個學期,接受研究生高等教育,受到嚴格的訓練,學到豐富的科學知識和獨立進行科研工作的能力?!?/p>
1936年,時值柏林奧運會,魏壽昆回國了。此時北洋大學已更名為北洋工學院。如愿以償?shù)兀簤劾コ蔀榱四感R苯鹣档囊幻淌?。動亂年代里的大學搬遷、更名、合并、拆分像是家常便飯,魏壽昆77年的教職生涯一共待過10所大學。北洋大學、西安臨時大學、西北聯(lián)合大學、西北工學院、西康技藝??茖W校、貴州農(nóng)工學院、重慶大學、唐山交通大學、天津大學、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科技大學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新中國成立前,因為戰(zhàn)亂,魏壽昆一直沒有機會投身到自己鐘愛的冶金化學研究中,但他一直在關(guān)注冶金過程理論,積累文獻資料,關(guān)注國外冶金過程理論的發(fā)展。新中國成立后,魏壽昆前半生的積累開始發(fā)生效用。1964年開始,魏壽昆把高溫反應活度理論應用于鐵和鋼鐵冶煉中的脫硫問題。他用爐渣完全離子理論平息了攀鋼與攀礦兩家公司的提價糾紛,推廣了固體電解質(zhì)電池定洋技術(shù),改進了包鋼鈮冶金,完成了“錳基合金熱力學行為及其脫磷的研究”課題,獲得國家教育委員會科技進步一等獎。
除了研究和教學工作,魏壽昆從不涉及時政,任何時候都保持中立。1946年春夏間,蔣介石決心內(nèi)戰(zhàn),一時間國內(nèi)學潮迭起。魏壽昆在行動上沒有站在任何一方,北洋大學學生洪惠如說,國民黨要抓我們這些進步學生,我們都會躲在老師家打地鋪。但是不敢去魏老師家,他一直都是中立的,不想給別人添麻煩也不愿意別人給他添麻煩。學生罷課,他就回家,復課,他就回來上課。
他也不滿意國民黨政府的一些做法,但不會介入這些事情。魏壽昆的《讀書與任教期間內(nèi)幾個片段的回憶》一文道出了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那時起情緒波動頻繁。國土喪失、物價暴漲是兩大困惑。山河破碎,報國無門。不少時間情緒波動頻繁,思想有沮喪、有憤恨、有彷徨、有困惑,但經(jīng)常以做好本職工作來要求自己,以為祖國培育英才為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