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馬上就要到了,今年是猴年,猴年說猴,少不了要說“齊天大圣”孫悟空,說孫悟空,當然不能不提《西游記》,而說“西游戲”,又不能不提吳承恩。猴這種動物,或者說生肖、屬相在文學藝術(shù)作品中的反映,這個話題也是說來話長。從上古神話,到歷代詩詞、散文、小說、戲曲、戲劇,乃至當代電影、電視劇,幾乎都有說到猴這種動物的。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莫過于《西游記》了?!敖鸷飱^起干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孫唇空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與要求以及敢于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
吳承恩創(chuàng)造了孫悟空的藝術(shù)形象
本報記者 木匠(張寧)
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1504年出生在江蘇淮安的一個小商人的家庭。他的曾祖吳銘曾經(jīng)做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余姚縣(今余姚市)的訓導(dǎo),祖父吳貞也曾做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府仁和縣(今杭州市)的教諭。訓導(dǎo)和教諭都是官俸微薄的小官,而且遠離家鄉(xiāng)。吳承恩的父親名叫吳銳,四歲時,母親梁氏帶著他來到仁和,與丈夫團聚。可才團聚了不到半年,吳貞就病逝了。梁氏只好又帶著吳銳回到了淮安。此時的吳家,既無積蓄,也無收入,全靠親友接濟,勉強度日。吳銳到了上學的年齡,無錢讀書。社學先生可憐吳家“修文二世”,不想?yún)鞘虾笕藦拇顺蔀槲拿ぃ憬趟J識了一些字。吳銳20歲時,入贅到了一個世代經(jīng)營針頭線腦的徐姓小商人家。后來便繼承了徐家的產(chǎn)業(yè)。莫看這個吳銳沒讀過幾天書,卻是一個生性豁觀之人,奉行簡單快樂哲學,給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是希望他能上承皇恩,下惠黎民,成為一個能青史留名的人。據(jù)《淮安府志》記載: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fù)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頗得當?shù)孛鞯馁p識。1529年,也就是嘉靖八年,15歲的吳承恩,進入淮安知府葛木創(chuàng)辦的龍溪書院讀書。那個時代的讀書人,誰不想著“學而優(yōu)則仕”?葛木對這位青年學子的未來也是十分看好。奈何,吳承恩的強項是稗官野史、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讀書雖多,但十有八九是隋人牛弘和唐人段柯古輩所寫的傳記,而科舉考試考的卻是“四書五經(jīng)”,所以,他只考中了一個秀才,以后始終未能再進一步,考上舉人。40歲才補了個“歲貢生”的名銜——明清時,朝廷每年(或兩三年)各府、州、縣學會從生員(秀才)中,選拔一些學習成績不錯的人,讓他們到北京國子監(jiān)去讀書,這些被選拔出來的生員就叫歲貢生。后來,蒲松齡也是這種情況,蒲19歲應(yīng)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但再考舉人,卻屢試不第,直到71歲時,才補了個歲貢生。吳承恩后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曾任長興(今浙江湖州)縣丞(相當于副縣長)。因看不慣官場的黑暗,兩年后,因與長官不諧,拂袖而歸,后在貧病交加中死去。《西游記》是與《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并稱的“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這部書的創(chuàng)作大概持續(xù)了小半個世紀。有專家稱:早在30幾歲時,吳承恩就動了寫《西游記》的念頭,但他直到50歲左右,才寫出了該書的前十幾回,后來中斷了很多年,直到他晚年辭官回鄉(xiāng)以后,又用了大約7年的時間,才最后完成了全書。
孫悟空是《西游記》中的第一主人公,是個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一身好本領(lǐng),天不怕地不怕,敢把玉帝拉下馬。在他身上,同時兼具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性。他對師父師弟有情有義,也有愛聽恭維話的缺點,機智勇敢,又詼諧好鬧,是為人性;毛臉雷公嘴,舉手投足,處處帶有一身山大王的習氣,是為猴性,七十二變,一個跟頭十萬八千里,是為神性。而他最大的特點就是敢斗,敢和至高無上的玉皇大帝斗,愣是叫響了“齊天大圣”的美名;敢與妖魔鬼怪斗,一對火眼金睛決不放過任何一個妖魔,一條如意金箍棒決不對任何一個妖魔棒下留情;敢與一切困難斗,決不退卻低頭。這就是孫悟空,一個光彩奪目的神話英雄。雖然后來他皈依了佛門,但其桀驁不馴的性格依然沒有改變多少,比如在騙取妖怪的二件寶物時,他讓玉帝派人裝天,并威脅道:“若不從,即上靈霄寶殿動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觀世音菩薩所派時,咒她“活該一世無夫”,對如來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相稱。
“金猴奮起干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孫悟空橫掃一切妖魔鬼怪的大無畏氣概,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與要求以及敢于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必勝信念。又他們師徒在取經(jīng)路上,遇到的那些妖魔,他們貪婪、兇殘、陰險、狡詐,無不帶有封建社會黑惡勢力的特點。不僅如此,玉皇大帝統(tǒng)治的天宮、如來佛祖管轄的西方極樂世界,也都被作者涂上了人間社會的色彩。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封建社會最高統(tǒng)治者的態(tài)度頗可玩味,如在《西游記》中,簡直找不出一個稱職的皇帝;昏聵無能的玉皇大帝、寵信妖怪的車遲國國王、要將小兒心肝當藥引子的比丘國國王,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手下的十萬天兵天將,竟然抵不過孫猴子的一條金箍棒,而真正的賢才卻只配去當不入流的馬夫,其統(tǒng)治的昏暗、虛弱,不言而喻。如來佛祖開創(chuàng)的佛教,僧人本應(yīng)不愛錢財,可是佛祖竟然默許手下人收取賄賂,唐僧師徒一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竟多與神佛有著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騎,金銀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獅駝嶺三魔王均與文殊、普賢菩薩,甚至如來佛祖有關(guān)系,這不正是封建社會的官官相護?
從19世紀以來,《西游記》先后被翻譯為日、英、法、德、俄等十來種文字流行于世。《美國大百科全書》說它是“一部具有豐富的內(nèi)涵、閃耀著思想光輝的神話小說”;《法國大百科全書》則說“全書故事的描寫充滿幽默和風趣,能給讀者帶來濃厚的興味?!?